到底什么是知网?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博士生?
2019/2/13 11:58:00清华研读间 G.P.A

     点上方蓝字G.P.A,在右上方 ···设为星标 ★

     每天中午12点,陪你一起走不平凡之路

    

     本文由G.P.A经授权转载自清华研读间(ID:qinghuayandujian)。

    

     编者按

     「知网是什么」,是近两天的全网热议话题,由此更是引发了一场学术圈的大打假和对于博士学术科研不易的讨论。

     「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博士论文」和「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博士生」是博士阶段的两个重大课题。读博不易,且行且珍惜。

     马上要提交论文的同学,这里有干货!

    

    


     知网究竟是什么?

     对于普通高校学生而言,突然有个点子想写论文,想看看主题是否有前人已经写过,想做文献梳理,甚至想查询一个陌生名词的意思……

     可能都会首先想起「知网」。

     从概念角度而言

     「知网」即国家知识基础设施(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由世界银行提出于1998年。

     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清华大学、清华同方发起,始建于1999年6月。

     从实际操作而言

     「知网」是许多本科生与研究生,写论文不可或缺的文献检索查询工具。如果离开了知网,学生们在相关文献查询方面就会遭遇巨大的挑战。

     而依托中国知网数据库,多数的国内高校选择知网查重检测系统作为其最终毕业论文查重的工具,知网查重系统也成为了高校学生最熟悉的查重系统。

    

     除了知网之外,还有一些常用的文献检索工具:万方数据、维普期刊、Web of Science、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翟博士,您了解一下?

    

    


     一篇合格的博士论文是如何炼成的?

     学术论文能否在短期内写成呢?当然能!施一公教授甚至在一个通宵写出了《Nature》级论文!

     但但但大家注意了,

     能通宵完成一篇文章,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对研究领域非常熟悉,对文章整体的大概思路已经深思熟虑,所有的Figures都事先做好了。这些前期工作即使全身心投入也需要3-4天。

     而一篇合格乃至于优秀的博士论文,包含多个方面的要求——

     1.选题是否成功是研究成功的前提。在选题之后,也要把题目最精准地表达出来,题目中的核心概念不宜过多。

    

     2.文献是写好论文的材料,也是研究的基础。它反映的是研究者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能力。好的文献梳理能够梳理所选问题地历史发展脉络,也能够为自己的研究寻找突破口以及发现选题的研究价值。

    

     所以,不行!!!

     3.论文的研究是一个论证的过程,论证具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好的论文要有有层次感、缜密、科学、严谨的论证逻辑。

     本科论文

     第一章,红烧肉的定义和类型;

     第二章,各种红烧肉区别和特点;

     第三章,东坡红烧肉的具体特点;

     第四章,烹制东坡红烧肉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结论:东坡红烧肉可以更好吃。

     硕士论文

     第一章,关于猪肉做法的文献综述;

     第二章,红烧肉做法的历史演变过程;

     第三章,传统红烧肉制作和研究方式介绍和比较;

     第四章,剩余价值理论对红烧肉做法的启示;

     第五章,运用剩余价值论做出红烧肉的具体方法;

     第六章,剩余价值红烧肉的创新之处和进一步研究建议。

     结论:红烧肉很好吃,但是吃的过程中注意区分,剩余价值理论指导下的红烧肉做得会更符合社会主义实践发展。

     博士论文

     序言:历史中猪肉食谱的文献综述、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不足和问题。

     第一篇(第一章到第三章):猪是怎样养成的;

     第二篇(第四章到第五章):猪的各个部分肉质的区分和作用;

     第三篇(第六章到第七章):理论的不同发展阶段对红烧肉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第四篇(第八章到第十章):红烧肉制作的实证研究(变量选取、理论模型和计量分析);

     结论:红烧肉是不是可以吃取决于很多复杂的因素,总体来看,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的情况下红烧肉是不错的营养、美容食品,但操作过程的障碍还需要通过真学、真懂、真用剩余价值理论,有必要的情况下需要进行理论创新和政策支持,使红烧肉更好地实现增加营养、避免增肥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4.好的论文在结构要合理和相称。

    

     5.好的论文必须遵守学术规范,信守学术道德。

     以《清华大学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论文查重管理办法》为例——

     论文全文上传查重后,根据查重结果,文字复制比为8%以下的定为「一般重复」,文字复制比为8%-15%的定为「中度重复」,文字复制比为15%以上的定为「重度重复」。

     40%以上的查重率,大概是很难本科毕业了。

    

    

    


     博士毕业到底要经历哪些万水千山?

     以清华社会学博士培养方案举例而言,博士毕业需要经历以下流程——

     1.个人培养计划的制订

     博士生入学后三周内,由导师根据博士生实际情况制订该生课程学习计划,并报学院业务办备案。

     2.文献综述和选题报告

     博士生通过资格考试之后,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在全面阅读与本课题有关的中外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撰写文献综述与选题报告。

    

     3.学术论文发表或科研成果的要求

     博士生在学期间至少有两篇论文发表在我校《重要学术期刊目录》中所列期刊上。

    

    

     4.资格考试

     资格考试在博士生开题之前完成,一般应在第二学年开初之时完成。资格考试的内容以本学科的基本理论与研究为基础,一般应当结合学生论文涉及领域的重点理论与前沿研究。

     5.社会实践

     博士生应在入学后,以参与导师课题田野工作方式,参与社会实践,为期一个月。

     6.论文中期检查

     实行学位论文中期检查制度。在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工作中期,各二级学科应组织考查小组,对研究生的综合能力、论文工作进展情况以及工作态度、精力投入等进行全方位的考查。

    

     7.学术活动与学术报告

     实行博士生学术报告制度。博士生在论文工作期间每学期至少在二级学科范围内做一次学术报告;至少参加一次全国性或国际性学术会议,并在会议上发表自己撰写的论文;博士生在学期间要求至少参加30次学术活动。

     8.最终学术报告

     在博士生学位论文工作基本完成以后,最迟于正式申请答辩前三个月,做一次论文工作总结报告。

    

    

    


     学术圈为什么不好惹?

     在知乎首页,大年初六一天,两个关于「知网」和「查重率」的问题热度加起来达到了9000w+,甚至超过了不断刷屏的国民科幻《流浪地球》的相关问题……

    

     或许翟博士最倒霉的就是事发得太巧,刚巧赶上了全国硕士博士们一年中最闲的一周。如果今天以后,大家忽然发现学术圈战斗力大减,肯定是因为他们都已经回实验室「搬砖」了。

    

     而此次风波,之所以会引起学术圈,尤其是青年硕士生、博士生的巨大反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术是一项「硬核」职业。

     所谓「硬核」,是对英语单词「hardcore」的直译,起源于英美的硬核朋克,是一种极具力度和爆发力的演奏形式。此后,主机游戏界将「硬核」和「游戏」结合起来,创造出了「硬核游戏」的说法,指需要玩家很高的操作水准,需要投入极大的时间和精力才能通关的门槛很高的游戏。

     例如,潜艇模拟游戏《猎杀潜航5》,战斗时需要你「从潜望镜里判断对方的船只类型,然后掏出小手册查对面桅杆高度,用六分仪计算距离,然后拿出圆规尺子量角器,画好大致草图,计算好高度差和偏转角,才能发射……」

    

     而搞学术有多硬核?我们可以看看朋友圈的描述——

    

     用知乎「剑胆文心姜叫兽」高赞回答来说,博士是——

     身无长物,无权无钱,皓首穷经,寻章摘句,多少人到老只落得个花眼斓斑颈椎疼痛顶上光光袋里空空,但到了也不过是学海之一粟,别说什么诺贝尔菲尔兹图灵大奖,一生治学的精力丢在历史长河里连水花都溅不起半朵,但偏偏就是有这样一群傻人抱着九死未悔的愣劲儿焊雷管锯灯泡一般往里冲。

     在「学术」这么一个硬核游戏当中,所有参与者都在

     翻着300多页的游戏说明,

     学习着键盘键位都不够设置的操作指令,

     背比文言文还难的专业术语,

     肝BOSS一肝就是几个昼夜……

     他们就是这个游戏最死忠的核心玩家。

     而此时,不知何处忽然来了一个玩家,他购买了首充礼包、豪华礼包、飞升礼包、春节礼包,在一天之内用一个又一个「648元」把这个硬核游戏玩成了集卡类手游,还尾随一批拥趸高呼「不过如此」。

     怎能不引起核心玩家的不满呢?

     于是我们看到了核心玩家们,有的人放游戏规则,有的人上游戏截图,有的人公布游戏数据,在己亥年初,上演了一出由学术圈主演的「全面反击」。

     所以学术圈为什么不好惹?

     因为学术圈足够「硬核」!

     施一公教授曾引用著名华人生物学家蒲慕明先生的话告诫自己的学生:

     我认为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在实验室里的工作时间,当今一个成功的年轻科学家平均每周要有60小时左右的时间投入到实验室的研究工作……我建议每个人每天至少有6小时的紧张实验操作和两小时以上的与科研直接有关的阅读等。文献和书籍的阅读应该在这些工作时间之外进行。

    

    


     PhD养成记

     研读间的系列文章「PhD养成记」以系列的形式讨论了硕士生和博士生在学术研究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借此机会,研读间为大家做了一个汇总(点击查看)——

     PhD养成记 | 如何写好一篇论文的综述

     小编在此整理了一些撰写论文综述的要点,与读者一同分享。

     PhD养成记特别版 | 马克思是怎么读博的

     今天,研读间为各位读者带来一篇「PhD养成记特别版」,分享的主人公就是马克思,看看他在青年时期是怎么攻读哲学博士学位的。

     PhD养成记 | 如何规划自己的博士五年生活?

     直博五年意味着选择了另一种的生活方式:以学术研究占据主要内容,辅以柴米油盐的生活琐事、对未来职业工作的试水和思索。

     PhD养成记 | 关于文献调研,你不得不收藏的一点经验

     文献调研是研究生做学术、做实验的一项必修技能。以下文章,希望能对诸多学术新人提供一点启发式的文献调研经验。

     PhD养成记 | 你还在苦恼选题嘛?

     研究生学习期间的选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课题的选择将可能是未来毕生的追求,甚至影响你一生的东西。

     PhD养成记 | 七夕的正确打开方式:吾爱吾师与真理

     如何尽快适应研究生生活,从自身出发,建立和谐融洽的导学关系,是每一个研究生入学的「基本功」。

     PhD养成记 | 环境这么功利,你为啥还这么认真搞科研?

     不久前我在推特上看到一张表格,列举了成为优秀的科研人和成功的「圈里人」的矛盾之处——

     Phd养成记 | 我在清华的九年:撰写博士论文的十个步骤

     你是否曾经面对毕业论文而不知所措?是否因为一些不可抗力因素而中断写作?是否感觉整个撰写过程茫然不踏实?

     PhD养成记 | 施一公: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博士生?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施一公院士以其攻读博士研究生和指导了众多优秀研究生的经历发表了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回答非常朴实,特别值得我们一读。

     PhD养成记 | 研商,一个判断你学术前途的指标

     研商,是一种度量学术天赋的指标,我们将其理解为科学家的科研能力的得分。

     祝愿各位都能成为一名优秀的博士生

     希望学术圈能够天朗气清

     中国教育部提醒:

     道路千万条,诚信第一条,

     学术不规范,被扒两行泪!

     参考资料:

     《游戏史上最硬核的游戏 99%的玩家被劝退!》Bilibili

     《PhD养成记 | 施一公: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博士生?》

     《施一公:一个通宵如何写出《Nature》级论文?他办到了!》

     《怎样写好一篇论文,这可能是最全的攻略了!》

     《清华大学本科生综合论文训练论文查重管理办法》

     《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博士生培养方案》

     中国知网

     部分图片来源于微博

     延伸阅读:

     如何轻轻松松修改论文格式?

     英语博士同时,我如何见缝插针读了经济硕士?

    

     本文由G.P.A经授权转载自清华研读间(ID:qinghuayandujian)。文字|预言家,编辑|预言家,责编|飞天小女警 见习宇航员 图南。原文标题《划重点 | 200万学子的硬核养成之路》

     G.P.A交流微信careerdream12,欢迎来撩。合作事宜请联系wx@careerdream.org。@G.P.A 保留所有权利

     文中图片来自微博和网络等,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联系G.P.A立即删除。

     后台回复关键词获取干货

     懒癌晚期丨自律丨金融职场丨Office丨读书

     毕业演讲丨求职秘籍丨留学丨时尚丨旅行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G.P.A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