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A创始人6年反思:关于工作和成长,和你分享3点感悟
2019/2/14 11:58:00黄海 G.P.A
点上方蓝字G.P.A,在右上方 ···设为星标 ★
每天中午12点,陪你一起走不平凡之路

创业以来,我见证了很多职场新人的快速成长,也发现有些毕业两三年的人仍然处于职场混沌期。究竟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这些差距,或许是点点滴滴的工作日常,或许是截然不同的工作态度……
即将到来的金三银四招聘季,也是很多毕业生面临职业选择的关键期,希望我的几点感悟能对你们有所启发:
1)慎重选择
我一直很喜欢一句话“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人生的第一份,或者前三份工作,对于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意义重大。就好比很多酒驾出车祸的人往往都会事后反省说“喝一点酒没事”,很多人在职业生涯初期选择工作时不慎重且还不自知。
众所周知,孩子的表现都会有父母的“影子”,很多人的职场工作习惯也会深受第一份工作影响。我在Morgan Stanley工作时遇到的老板特别严厉,我对他的一些做事方法颇有微词。但创业以后,我发现自己很多做事方法下意识地沿袭了他的习惯,无论好坏,这就是所谓的“耳濡目染”吧。所以当你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职场家庭”时,一定要综合考量。不是说哪个家庭房子比较好,伙食比较棒,零花钱比较多,父母比较慈祥,就一定最好,任何单一因素都有片面性。

我说的“慎重”,是要综合分析行业、公司、岗位、过往学业背景、能力专长等因素,争取达到匹配程度最大化。这个时代机遇很多,大部分公司和岗位都开放申请,你可以根据个人感兴趣来选择,无论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如果最终都拿到Offer,可以综合以上因素选一个打算做2年以上的岗位,而不是抱着“我试试看,两个月不行再换一个”的想法。
即便最终的选择会有一定的随机性,但是从高等概率论角度来看,人生就好比是一场很大的“Random Walk”,即使在这个不确定的过程中,你也可以用“Educated Guess”去取代那些“Wild Guess”,最终达到最大化的人生期望值,换句话说,将长远成功的概率最大化。
?
2)不要轻易放弃
一旦已经做出慎重的选择,不轻易放弃是一个很重要的准则。我们这边谈的是,慎重选择后的不放弃,如果第一份工作选择比较随意,就不在探讨范畴内。
即使慎重选择后的岗位和工作,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平步青云。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是生活和工作的常态。首先明确一点,职场上遇到瓶颈或者困难是再正常不过的。这也是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关键时刻。这里推荐刚入职场的年轻人读一读稻盛和夫的《干法》,书里有句话影响我颇深,“工作是解决痛苦的最好良药。”

很多人会在一两次失败,或者一段时间的不如意后选择放弃,或者自我安慰“我就是喜欢不起来/不适合这份工作”。首先在喜欢的公司做一份喜欢的工作,还能毫不费力地持续作出好成绩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其次适合与否都是自我设定的界限和门槛。想要真正解决这些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全力以赴工作。否则换多少次工作都枉然,毕竟你解决不了问题,你就是最大的问题。
我刚毕业加入了Morgan Stanley股票衍生品部门,当时工作团队里的同事都是老外,除了午间和下午四五点后,大家可以稍微聊几句,其余时间都是眉头紧皱处理各自的工作,根本没有所谓的手把手教你知识。因为刚开始对业务不熟悉,所以我被安排的工作任务非常琐碎和边缘化。团队会议中大家探讨问题讲究效率和结果,如果对过程有疑问想再分析交流基本不可能,全靠后面自己琢磨。作为新人,我对整个产品业务线了解非常肤浅,甚至不知道该如何提问,或者不知道问什么问题。
那段时间我也很迷茫,但一想到我对它不了解,似乎也没资格说哪里好哪里不好。后来尽职完成手头琐碎工作的同时,利用晚上周末等空余时间,打开公司每个部门都有的Shared Drive把所有产品材料、交易记录下载下来一一阅读和学习。后来当大家讨论问题的时候,我开始慢慢听得懂他们在讲什么,以及做出决策的原因,后来也可以尝试性说出一些自己的想法。就这样,半年多的时间后,我从一个天天处理琐碎事务的新人,开始负责比较有完整性的业务模块。

很多人职场遇到困难后还没尽全力思考解决办法就开始有了退缩的心态。所谓的尽全力,是学习、熟练掌握一切相关知识,然后尽可能地多尝试,切忌浅尝辄止。很多时候你所谓的竭尽全力或许只是别人的起点而已。
所以最简单的建议,一旦开始了一份你慎重选择后的工作,没做到两三年时遇到困难一定要拼尽全力迎难而上,往往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什么时候可以考虑新机会
最后说一下,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你可以思考是否该考虑新机会。其实在职业生涯初期,大家最应该关注的因素是成长。像之前所说的“慎重”、“尽全力”这些概念一样,很多人对成长的认知也非常片面。
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特定单一的知识点不足以支撑起真正意义上的成长。真正的成长,应该是在形成了一套完善的为人处事或者特定领域的方法论,并且加以运用实践,取得了大大优于常人的好成绩和结果。很多人觉得自己学到了知识,往往那些都只是皮毛,没有真正的实践经验,那不叫成长。
因为认识到这点,我很关注自己公司同事的成长。在过去的三年多时间里,我们招募了很多刚刚从校园出来的新人。我很欣慰地看见他们如今已经能在公司的核心岗位独当一面。我通常会鼓励他们先在某个细分特定岗位上做出一定的成绩。这个过程不会特别顺利,一般需要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其中不乏我和他们多次探讨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他们的自我失望、怀疑和潸然泪下的场景。

尼采说过,“What does not kill you,will make you stronger”,凡不能毁灭我的,将使我更强大。在我们公司很多同事身上,我很开心看见了这一点。一两年的历练让他们已经练就了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并且在特定岗位上做得得心应手,颇有一番可喜的成绩。这时我总会进一步“鼓(逼)励(迫)”他们接受更大的挑战。无论是开拓新的城市分公司,还是做重要岗位的轮岗,这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
形成自己做事的方法论,在不同领域实践并取得优异成绩,不达目标绝不罢休,这才是真正的成长。讲到这里,最后一个问题就很好回答了,如果你觉得已经在这个公司或者岗位上,不再具有快速成长的可能时,才是大家思考更换岗位和工作的时候。但关键是需要问自己成长所需要的方法论、实践成果是否都一一满足了。
有人说过人生就像系扣子,如果第一个扣子扣错了,后面都会跟着系错。希望大家做选择时,让自己的目光更长远一点,去选择让你成长更快的地方,站在人生的角度,把每一份工作都当做自我投资,用3~5年的时间给自己的职业生涯打个好的基础。
最后,用我读过的哈佛商学院一位教授的话结尾吧——当在你今后的人生中会做很多选择:读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住哪个城市。如果在每个分叉路口的时候,你都选择了那些自己相对更感兴趣、让自己兴奋、能激发好奇心的事,你就会在下一个分叉路口继续选择让自己更喜欢的,在下下个路口继续选择你更更喜欢的……当你一直这样做的时候,有一天你会醒来,认识到:你正在做着自己真正喜爱的事情。
最后的最后,打一个小广告,我们公司「理享家」也在招人。欢迎不甘平凡,不惧困难,渴望成长的年轻人,加入我们公司。
在这里,你将和与你一样不甘平凡、不惧困难、渴望成长的年轻人一起共事,你将在既严格又开放的工作氛围中探索自己的潜能,你将深度参与中国海外资产配置领域S2B2C模式的打磨,更将有机会站在全球资产投资风向的最前沿。
理享计划
理享家2019春季校园招聘启动
理享家海外资产专注于为中国财富管理行业从业者提供一站式海外资产分销支持服务,自2013年成立以来,已在中国31个城市设立分公司,全国超过1,550家机构、105,000余名独立理财师、210,000个高净值客户通过理享家实现了全球资产配置。
关于理享计划
理享家自2013年起创建管培生计划,作为企业迅速造就高级管理人才的一种方式,为突破人才瓶颈,实现“人才强司”的战略目标,迅速将应届高校毕业生造就成优秀管理人员,为全面建设理享家品牌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招聘岗位
CEO助理
管培生(提供实习岗位)
私募股权投资分析师
渠道经理
测试工程师
岗位详情
理享计划丨理享家2019年校园招聘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查看

↑扫描二维码,查看招聘岗位详情
简历投递方式
将简历发送邮箱:hr@lxjcf.com(“岗位-姓名-手机号码-城市”)
例如:“CEO助理(全职-张三-139********-北京”)

作者黄海,G.P.A创始人。中国海外资产配置平台“理享家”创始人。2017年福布斯中国30岁以下行业精英和封面人物。曾任香港摩根士丹利的股票衍生品组经理,康奈尔大学金融工程硕士。
G.P.A交流微信careerdream12,欢迎来撩。合作事宜请联系wx@careerdream.org。@G.P.A 保留所有权利
文中图片来自影视剧台词截图等,为非商业用途使用,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联系G.P.A立即删除。
后台回复关键词获取干货
懒癌晚期丨自律丨金融职场丨Office丨读书
毕业演讲丨求职秘籍丨留学丨时尚丨旅行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理享家招聘详情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G.P.A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