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世今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2018/4/19 17:44:41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

又到了我们“我的前世今生”系列栏目时间了,今天给大家展现的是以物理学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那么,接下来请追随小编的步伐来欣赏一下物理所的“前世今生”吧!
物理所前身是成立于1928年的国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成立于1929年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1950年在两所合并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9月30日启用现名。迄今为止,已有50余位院士先后在物理所工作过,包括吴有训、赵忠尧、严济慈、吴健雄、钱三强等著名科学家。
1928年1月,物理研究所的雏形——中央研究院理化实业研究所物理组,经中央研究院筹备委员会决定筹设;1928年3月,物理组作为理化实业研究所的三个组之一,在上海霞飞路899号临时所址正式成立,丁燮林被聘为物理组主任。1928年6月9日,国立中央研究院正式成立。
国立北平研究院作为地区研究院,最初拟为国立中央研究院的分院,后改为独立的研究机关。1929年9月9日,国立北平研究院正式成立。国立北平研究院设有理化部等二级机构,各部下设相应研究所。
1949年11月1日,随着中国科学院的成立。1950年2月上旬,中国科学院决定将中研院物理所与北研院物理所接收合并,组建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1950年5月19日,政务院任命严济慈为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第一任所长,陆学善为副所长。1950年8月15日,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应用物理所)正式成立,所址设在北京城内东皇城根。由于当时人员、设备分散,加之交通运输不便,搬迁工作直至1952年6月才基本完成。
1958年10月8日,经中国科学院院务会议批准,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物理所),迁往中关村现址。
长期以来,物理所始终坚持积极引进和培养杰出人才,经过多年的努力,物理所已经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具有较强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截至2016年底,物理研究所共有在职职工464人。其中科研人员266人、技术支撑人员104人,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14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8人。共有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千人计划)入选者5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15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68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4人。
经过多年的努力,物理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在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以“液氮温区氧化物超导体的发现及研究”、“40K以上铁基高温超导体的发现及若干基本物理性质研究”、“实验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发现Weyl费米子”、“低纯度钕铁硼永磁材料”、“定向碳纳米管的制备和结构和物性研究”为代表的一批原创性重要研究成果,获国际、国内奖共458项,其中第三世界科学院物理奖6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28项,国家科技进步奖24项,国家发明奖8项。
放眼世界,展望未来,物理所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任重而道远。物理所人将以“建成国际一流物质科学研究基地”为目标,面向国家战略需求、面向国际科学前沿,不断做出新的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贡献。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官方唯一成果转化平台
http://www.castt.ac.cn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