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世今生——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8/4/25 19:56:28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

     昨天的答案是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您猜到了吗?今天给您介绍的这家研究所和我们的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它就是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简称“生态环境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简称“生态环境中心”)始建于1975年,前身为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经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学院批准,1986年与中国科学院生态学研究中心(筹)合并,改为现名。

     1972年斯德哥尔摩全球环境会议后,1973年我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环境问题开始纳入政府日程。1975年经国务院批准,在中国科学院原化学所二部的基础上,成立我国第一个全国性环境科学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建所初期,得到了原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大力支持。1986年与中国科学院生态学研究中心(筹)合并,改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1996年5月经协商决定,对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实行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双重领导。

     创建初期(1975-1978)主要配合国家环保工作的急需,从兄弟单位调入一批化学和非化学专业科技人员,开展环境分析、环境情报、重要污染源治理技术等研究工作。主要学科有:环境分析化学、分析监测仪器研制、主要污染源治理技术、环境情报研究。此阶段的污染源治理技术主要以原化学研究所二部从事核废料的处理为重点。

     为实现环境科学与生态学的有机融合,1986年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与筹建中的中国科学院生态学研究中心合并,组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此阶段,已形成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和系统生态学三大学科领域,涵盖的学科方向更加宽广。主要研究所方向有:环境污染化学、环境分析化学、环境毒理学、区域环境问题、系统生态与生态工程、宏观环境政策、国情问题研究、水污染控制技术、大气污染控制技术、膜技术与膜材料、标准分析方法和标准参考物质、分析仪器研制。污染控制技术研究基于国家需要转向现实的环境问题。

     1999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被中国科学院批准为首批进入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序列的研究所,赢得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历史机遇。总体学科领域框架:优势学科---环境化学,强化学科---环境工程,交叉学科---系统生态与生态工程,发展了生态毒理、土壤环境等学科。坚持三个学科相互渗透、协调发展的原则。

     几年来,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面向国际生态环境科学前沿,面向解决我国生态环境问题的重大需求,不断凝练科学目标,优化领域布局,精练创新队伍,引进杰出人才,完善运行机制,强化国际合作。研究水平与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发明专利授权量大幅增长,连年获得重大科技奖励,承担国家重大项目的数量显著上升,经费收入持续增加,推动中国环保产业化的能力不断增强,国内外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学术地位显著提高。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官方唯一成果转化平台

     http://www.castt.ac.cn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