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世今生——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2018/4/27 19:14:26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
昨天的前世今生系列栏目,小编脑袋短路把心理所复制成了地理所,实在是羞(不)愧(可)满(原)面(谅),所以今天特意把心理所的内容再次发送一遍,来弥补昨天的失误。各位看官您请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心理所)是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行为科学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

心理所成立于1951年,前身为创建于1929年的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心理所的战略定位是:探索人类心智本质,揭示心理和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与环境影响机制,为促进国民心理健康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供重要知识基础和科技支撑,成为引领我国心理科学发展并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著名研究机构、服务国家科技创新与城镇化发展的心理学科技智库。2015年,心理所首批进入中国科学院“率先行动计划”四类机构分类改革的特色研究所系列。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前身是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1928年,在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先生的倡导下,由我国老一辈心理学家唐钺(1891-1987)先生负责筹备,1929年在北平正式成立了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唐钺为首任所长,所址先在东城新开路35号,后迁东诚芳嘉园1号。建所初期,主要研究动物学习和神经解剖。1933年心理研究所南迁上海,由汪敬熙(1893-1968)先生任所长。1934年又迁至南京。1935年心理研究所与清华大学心理系合作,增设了工业心理学研究。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心理研究所一直在迁徙途中,先经湖南南岳至广西阳朔、桂林,再到贵州贵阳,1940年至桂林南雁山村才稍为安定,并恢复研究工作,主要研究胚胎行为发展问题。1944年再迁至重庆北碚。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次年9月迁回上海(岳阳路320号)。1948年后,继续抗战期间所作的胚胎行为发展和两栖类蝌蚪脊髓机制的研究,并恢复战前所做的哺乳类动物行为与神经系统的研究。1949年上海解放,心理所停办,研究所人员并入中央研究院医学研究所 (岳阳路320号)。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组建了中国科学院。1950年,在郭沫若院长和丁瓒先生的支持下筹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成立了心理研究所筹备处。
1951年3月2日,政务院批准成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任命曹日昌为所长,12月7日心理研究所正式成立,所址设在北京西城东观音寺10号。
1958年心理研究所调整了研究方向,将原有的四个研究组改成联系教育、劳动和医疗实际的三个研究组,进行教育心理、劳动心理、航空心理、医学心理方面的应用研究,同时也开展了生理机制的研究和动物心理的研究,从而推动了应用心理学的发展。
1980年7月,心理研究所由文革前的四个研究室扩建为六个研究室,包括发展心理研究室、感知觉研究室、生理心理和病理心理研究室、心理学基本理论研究室、工程心理研究室、情报研究室。
2002年心理研究所进入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这给研究所的发展带来机遇与挑战。在二、三期创新工程中,研究所不断调整自身的科技布局,凝练学科目标,明确主攻方向,承担了多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取得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并培养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心理所打造了一系列心理学科学传播的品牌和产品。先后承担了中国科协“心理与健康”大型科普展览、北京市科协心理学户外科普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儿童心理健康巡展”等多项科普任务。连续多年参与中科院“公众科学日”、“科学嘉年华”等公益科学传播活动。制作了近百种科普宣传品、科普挂图,并形成了较为成熟稳定的科普专业创作队伍。建设了总面积近500平方米,可容纳近百人同时参观体验的“心理梦工厂”,是国内首个以心理学科学传播为目的,集科普展览展示、科教活动、科技产品转化为一体的心理科学和心理健康知识传播基地,2013年获得“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官方唯一成果转化平台
http://www.castt.ac.cn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科学院科技产业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