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小谈】如何get一场完美的海外交流?
2018/5/2 19:52:52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然鹅...

     项目选择

     时间规划

     导师抉择

     人身安全

     这么多问题,想想就

    

    

    

    

    

     特邀嘉宾welcome

    

    

    

    4

     孟高峰:

     建议选择跟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能给予较好指导的导师。选择前要先明确目标,如果想在学术上有所收获,就要选择学术型导师。申请前可以阅读与自身研究领域非常接近的大牛的文章,向他提出申请;另一个途径是找导师或朋友推荐,大牛的推荐信比较管用;除此之外就是海投,建议多投几个学校。

     王亮:

     我认为好的学校、好的老师两者必占其一,不要为了出国而出国。至于联系导师,首先要衡量自身的基础和科研能力,实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勇敢地去联系大牛导师。另外,出国一般有两种途径:中方出费用、外方出费用,目前大部分出国交流都是我们这一方出钱,所以外方其实很乐意接收交流学生,大家一定不要胆怯,大胆申请会更好。

     5

     关于海外生活

     王亮:

     语言和生活上的差异可能是最难克服的事情。如果大家有意出国,尽可能在出国之前练好英语听说能力,有条件的可以去考下雅思之类。 个人认为,只有多听多说,语言习惯才能慢慢建立起来,因此出国后大家一定要敢去说、逼迫自己说。日常生活(比如超市购物)中可以学到很多新词汇。另外,多去公园、酒吧、咖啡厅等社交场所与别人交流也是提高外语水平的有效途径。点上一杯啤酒、咖啡或可乐,与native speaker谈谈学习、新闻、各国风土人情等,既能锻炼英语、也能增长知识。

     生活上的差异更多是饮食差异,这需要自己解决和适应。欧美国家更多是西餐,即使有中餐馆也和国内不是一个味道,所以饮食适应阶段会有点麻烦。而澳大利亚由于亚洲移民较多,亚洲食物非常普遍,并且口味和国内没什么区别。当然还有一种最佳途经——自己做饭,很多人的厨艺其实都是逼出来的;调味品可以在中国城或亚洲小超市买到。

     孟高峰:

     如何适应国外的环境跟每个人的性格有关系,外向的人可能几天就混熟了,内向的人要有意识地去调整一下、主动和别人交流。语言问题的确是在国外的最大障碍。在听和说里,我认为听力是最重要的,听懂之后靠比划、冒单词也能表达出自己的意思。因此出国前,听力水平一定得过关,最好每天都做一点听力训练。 出国后在外语环境下,听说能力会飞速发展,语言问题不用特别担心。

     关于国外导师课题组

     王亮:

     国外导师课题组通常不像国内课题组的规模那么大,一个课题组的人数不是很多。这样小规模的课题组是很容易融入的,每天一起吃饭、一起参加小活动,很快就熟悉了。在国外也有组会、读书会、讨论会等,国外的学生敢说敢问,有时会为了一个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但国内很少如此激烈地进行讨论;如果想快速融入,大家需要改变国内这种相对内敛的风格,一定要大胆地去说、去问,只有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才能真正地碰撞出火花。

     国外上下班的时间跟我们也不太不一样:他们通常以成果为导向,在时间上相对随意。只要能出成果,平时在家里工作也是可以的。我在巴斯大学工作时,晚饭后常跟同事、朋友去公园散步、打一轮高尔夫后再回家。此外,国外经常有很多音乐会、歌剧、话剧等,如果你喜欢这种类型的活动,国外的生活应该不会感觉孤单。

     孟高峰:

     如王老师所说,外国人的确比我们活跃很多,这可能与文化氛围有关。国外有很多互相交流的机会,比如同一个课题组大家中午会一起吃饭,大家提前准备好午餐,一边聊天一边吃,很快就互相熟悉了。另外,外国人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的方式和我们没有很大差异。我觉得融入课题组不是特别大的问题。

     6

     孟高峰:

     通常来说越发达的国家会越安全。当然和中国相比,感觉中国更安全。国外一旦出了什么安全事件,大家会在小圈子里相互传,因此可能感觉非常不安全,但其实安全性差不多。

     王亮:

     这个问题我觉得不能一概而论,任何国家都有安全的地方,也有不安全的地方。最重要的是,自己一定要有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在去不熟悉的地方前,要自己先调研一下。不要去有安全隐患的地方,比如夜店,这种地方经常会有一些醉汉出入,可能还会有其他问题。自己一定要有安全防范意识,这是第一位的。此外,在国外,当你势单力薄时,如果遇到有人挑衅,最好还是要忍一忍,不要给自己找麻烦,忍一时风平浪静。

     出国会后悔吗?

     10

     王亮:

     我觉得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做出成果的关键都在于自己。不论国内、国外,做好科研对于大家未来的发展肯定大有帮助;做得不好,即使有国外交流经历,也未必能起到作用,尤其近年来随着国内科研水平的提升,很多国内学生的科研水平比国外的学生还要好。在这种情况下,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做好自己本分的科研工作永远是最重要的。

     王亮:

     如果有机会的话,还是建议大家出国看一看,但大家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利用好这次交流机会,从各个方面提升和锻炼自己,那么这次交流对你的生活阅历、对综合素质的提高、对未来的职业发展都将会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孟高峰:

     出国是一种经历,如果有这个机会的话一定要紧紧抓住,不要把这个机会浪费掉。出去之后,也要对自己有所要求,给自己定个目标方向,一定要有所收获。

     FT-UCASer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中科院自动化所官方网站:

     http://www.ia.ac.cn

     欢迎后台留言、推荐您感兴趣的话题、内容或资讯,小编恭候您的意见和建议!如需转载或投稿,请后台私信。

     编辑:鲁宁、欧梨成

     排版:智慧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

     微信:casia1956

     欢迎搭乘自动化所AI旗舰号!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