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冬记忆】那年今日,戈壁蘑菇云的温度由我们测量
2019/6/17 19:28:21紫冬君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CASIA解锁更多智能之美
1967年6月17日8时20分,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骤然间,闪光万丈,碧蓝天空涌现出一个烈焰翻腾的大火球,只听见一声巨响,火球消失,一朵蘑菇形状烟云上升,我国自己设计、自己制造的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了!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完整记录
时光倒流至60多年前…
1956年,自动化所应时而生
1956年,国家制定《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个规划,国家科学规划委员会又提出《发展计算技术、半导体技术、无线电电子学、自动化和远距离操纵技术的紧急措施方案》,后来大家就把它简称为"四大紧急措施"。"四大紧急措施"出台后,经周恩来总理同意,决定由中国科学院负责尽快筹建相应的四个领域的研究机构。
经过3年的筹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正式成立并定名,成为我国最早成立的国立自动化研究机构。 成立初期,年轻的自动化所就为"两弹一星"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1964年,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自动化所承担了测量原子弹爆炸时火球中心及周边的温度变化及冲击波变化情况的任务。参加研制快速大量程火球温度测量仪和变磁阻式冲击波压力测量仪的五名研究人员荣立了三等功,火球温度测量组荣立了集体三等功。1965年第二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自动化所研制的新型测量仪又顺利地完成了三项任务,四人荣立三等功,两人受到嘉奖。
1967年,氢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中国在西部地区上空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氢弹,沉寂的戈壁大漠上空瞬时升起了一颗极为神奇壮观的"太阳",这次试验的成功标志着我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第一颗氢弹爆炸温度测量的工作仍然是由自动化所的研究人员承担。
1970年,《东方红》乐曲飘扬
1958年,自动化所的陆元九等科学家就参与了拟定发展人造卫星的规划草案。
1965年,中国科学院开始了"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自动化所承担了卫星姿态控制系统,《东方红》乐音装置、调制器和短波发射机的研制工作。
为了让全世界都能听到中国卫星播放的《东方红》乐音,经过反复研试,科学家们最终确定了最佳路线,就是让星上短波发射机一身二任,既播送乐音,又传送遥测信号。
1970年4月24日晚上,"东方红1号"胜利升空,当《东方红》的乐曲第一次响彻云霄的时候,自动化所里响起了科学家们经久不衰的掌声和欢呼。
1956年--> 未来,"紫冬号"继续远航
自动化所始终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一代又一代紫冬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63年的锤炼与洗礼,让自动化所愈加成熟与自信。现在的"紫冬号"正扬帆远航,通过类脑和自主进化智能等变革性理论创新,带动人工智能核心器件和芯片、基础算法和模型等发展,产生具有引领性的自主智能软硬件系统与服务,用人工智能点亮未来,为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劈波斩浪!

智显未来,洞见新知Discover Intelligence Future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中科院自动化所官方网站:
http://www.ia.ac.cn
欢迎后台留言、推荐您感兴趣的话题、内容或资讯,小编恭候您的意见和建议!如需转载或投稿,请后台私信。
来源:自动化所四十五周年所史纪念册
编辑:鲁宁、欧梨成

"阅读原文",看见历史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