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话安全之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2018/5/11 19:42:09 中科院计算所
一、小剧场
小白:大东知识课堂开课啦~下面有请大东老师!
大东:小白同学好!
小白:大东老师好!今天大东老师要讲什么内容呢?
大东:今天我们开启新的篇章,带你了解一下网络安全领域的国家工程实验室。有没有兴趣呢?
小白:(冒着光的小眼神)超级有,对国家工程实验室就不了解,更别说网络安全领域的了。

大东:(小骄傲)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不然怎么显示我的博学多才呢!
小白:让你嘚瑟嘚瑟~今天讲哪个实验室呢?
大东: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小白:没听过。
大东:讲完你就知道了~
小白:笔记本已准备好,请大东老师开讲。
二、网安创新,联合协作
小白: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是什么时候成立的?
大东: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于2017年5月26日正式揭牌。

揭牌仪式(图片来源: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揭牌仪式)
小白:新成立的,前景似锦,不可估量。
大东:嗯嗯~北京奇虎科技有限公司为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承担单位。
小白:就是那个360公司?
大东:没错。实验室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邬江兴出任实验室技术委员会主席,由中电长城网际系统应用有限公司作为参与单位,并联合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国家信息中心、中国信息安全测评中心、公安部第三研究所、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复旦大学、北京中测安华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共同建设。
小白:阵容很强大!
大东:在国家信息中心国信卫士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举办的首届网络安全创新发展高端论坛上,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同公安部、移动互联网系统与应用安全国家工程实验室、蚂蚁金服、卫士通和知道创宇等企业的专家一起展开了研讨交流。

首届网络安全创新发展高端论坛(图片来源:首届网络安全创新发展高端论坛)小白:从哪些维度进行了研讨交流?
大东:对电话欺诈、互联网钓鱼、支付宝欺诈、互联网业务欺诈等各种信息欺诈行为进行了深度解剖,从防治机制、司法实践、行业治理、技术创新、宣传教育和网络信任体系建设等多个维度进行了研讨交流。
小白:从长远看,在贯彻落实网络安全法,加强法律威慑手段的同时,建设好网络信任生态环境,建立健全信息汇聚共享与合法使用之间、网络身份实名与个人信息保护间的均衡机制,完善网络空间信任体系,是防治信息网络环境下各种欺诈行为的必由之路。
大东:可以哟小白。
小白:嘿嘿,最近政治新闻看多了,自然学了几句。
大东:这个可以有。
三、网安威胁,优势应对
小白: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作为国家发改委批复成立的我国大数据安全领域的第一个国家级科研机构,想必肯定有厉害之处。
大东:那是当然的啦。
小白:该实验室主要负责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的哪一方面的保护工作?
大东:该实验室是面向大数据安全保障领域,开展数据源可信验证、数据汇聚隐私保护、非结构数据动态脱敏、数据防泄漏、软件系统漏洞分析、大数据系统风险评估和安全监测等关键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
小白: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
大东:大数据发展日新月异,我们应该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深入了解大数据发展现状和趋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分析我国大数据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小白:对,我们要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

大东:bingo~该实验室为国家有关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和大数据安全保障服务,成为国家在大数据安全领域的智库;为大数据安全产业发展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并提供技术支持和战略支撑。
小白: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为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大东:该实验室还聚焦政府、央企等影响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统和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承担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的大数据安全保障任务,主动承担国家和行业的重大科研项目,在各行业开展示范应用工程中心建设。
小白:现如今许多国家的基础设施都遭受到了攻击,因此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强化国家关键数据资源保护能力,增强数据安全预警和溯源能力尤为重要。
大东:该实验室还致力于完善大数据协同安全标准与规范,促进我国大数据协同安全体系建设;培养大数据安全领域专业人才和技术创新团队;开展国内和国际大数据安全领域技术交流。
小白:有担当有作为,点个赞!
四、实验室功能介绍
大东: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向公众开放很多可以共享的系统。
小白:这么好吗?有哪些呢?
大东:威胁情报共享系统,本系统是国内首个向公众开放的威胁情报数据查询服务系统。安全厂商、政企用户等经线上注册并通过审核后,都可以在系统对域名、IP、样本信息等进行查询,本系统将反馈云端数据查询结果。技术人员结合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可以对定位安全威胁发挥关键作用。
小白:这个系统相比其他同类查询平台有什么不同呢?
大东:本系统具有关联分析和海量数据两大特色。本系统可以将用户所提交的查询信息关联起来,协助用户进行线索拓展,挖掘出在企业或组织内部分析中无法发现的更多线索。相比其他同类查询平台,本平台的信息更加全更完整、数据源更丰富。
小白:还有什么其他的共享系统呢?
大东:DDoS威胁信息共享系统,是最大的、面向整个互联网提供DDoS监测和告警服务的系统之一。网络扫描信息共享系统,是专门记录网联网扫描活动的系统。被动DNS信息共享系统,全球第二大、中国最大的PassiveDNS数据平台。CNCERT网络安全威胁信息共享平台和XLearning人工智能开源平台。
小白:有了这些共享系统,大大提高了我国网安建设的效率。
五、实验室主任描述
大东:你知道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主任是哪位大牛吗?
小白:是谁呀?
大东:邬江兴院士,中国程控电话交换机之父。只有本科学历的他,带领教研室搞计算机的15个年轻人,用企业赞助的300万元,历时数年研制出中国第一台容量可达6万等效线的HJD04型局用程控数字交换机(简称04机),创造了世界通信史上一个神话。

邬江兴院士(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小白:研制出了比西方同类产品性能更优越的04机。
大东:还有更厉害的呢。凭借着04机打下的技术基础和“创一代”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拼搏精神,中国通讯设备行业迅速崛起了四家企业——“巨大中华”。
小白:好厉害呀。
大东:邬江兴院士还提出了拟态计算和拟态防御。
小白:拟态?
大东:拟态,是指一种生物模拟另一种生物或环境的现象,这个灵感可是源于自然界的伪装大师——章鱼。
小白:有趣~
大东:拟态计算机“依靠动态变结构、软硬件结合实现基于效能的计算”,能效比一般高性能计算机可提升十几倍到上百倍,实现了高效能的设计目标。
小白:拟态防御呢?
大东:拟态防御,充分挖掘了变结构计算中机理上的内生抗攻击属性。由于具有动态性和随机性的外在表象,在攻击者眼里,拟态计算系统似乎以规律不定的方式在多样化环境间实施基于时空维度上的主动跳变或快速迁移,表现出很强的动态性、异构性、随机性等不确定性特点,难以观察和作出预测,从而增大了构建基于漏洞和后门等的攻击链难度与代价。
小白:网络空间易守难攻,将这种防御方式引入到网络空间中,能够帮助解决网络空间安全问题。
六、新时代,新安全
小白: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是如何迎接这个新时代的呢?
大东:2017年12月26日下午,在各级政府和军队相关部门的指导下,依托于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网络空间安全军民融合创新中心”在北京成立。

网络空间安全军民融合创新中心成立仪式(图片来源:网络空间安全军民融合创新中心成立仪式)
小白:习主席最近强调要加快建立军民融合创新体系 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大东:该创新中心以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为依托,聚焦网络空间国防安全领域,探索军民深度融合创新发展模式,服务建设我军一流网络空间国防装备目标,提供与国际前沿接轨的网络国防安全智库服务和创新技术产业服务。
小白:网络空间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重要战略举措,网络军事力量的壮大离不开网络空间安全产业的支撑。
大东:因此,此次创新中心的成立既是应对全球网络安全严峻形势的需要,也是落实网络强军战略和军民融合战略的需要,和网络安全企业成长发展的需要。
小白:国家正需要他们。
参考链接
1、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在贵阳揭牌:
http://gz.people.com.cn/n2/2017/0527/c222152-30248821.html
2、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概述:
http://nelab-bdst.org.cn/index.php?m=list&a=index&id=77
3、大数据协同安全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发布人工智能开源平台XLearning:
http://www.sohu.com/a/210052182_610694
4、网络空间安全军民融合创新中心成立:
http://123.59.116.138/index.php?g=&m=article&a=index&id=170&cid=68
5、习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强调推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
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7/1211/c1002-29697998.html
6、邬江兴:
http://www.81.cn/rdzt/2014/0421bkjx/2014-04/23/content_5878306.htm
大东,何许人也:翟立东,博士,中科院计算所网络数据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大数据与信息安全组组长,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网安新型科普第一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隐私保护和网络空间安全。
专栏“大东话安全”,凝注了翟立东团队对网络空间安全科普工作的心血和愿景。欢迎大家持续关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科院计算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