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东话安全网安事件篇之——盗拷软件打开的“潘多拉魔盒”
2018/9/14 11:49:27 中科院计算所

     一、谶曰

     小白:哎呦,正版的软件好贵啊。

     大东:哈哈,那是自然。知识是不是力量我不知道,但绝对是金钱。

     小白:嘿嘿,东哥有没有“捷径”借我拷一拷啊~

     大东:这个……不好吧。正版软件虽然需要付费,但是保护知识产权是人人都应该自觉做的,而且正版软件可以保证安全啊。可是有给软件“加料”的先例哦。

     小白:诶?我仿佛嗅到了知识的味道。

     二、话说事件

    

     「植物大战僵尸|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小白:东哥别卖关子,你刚才想说什么?什么“加料”?

     大东:今天给你讲一个有关于保护软件不被盗拷而生的病毒。

     小白:Tell Me More!!!

     大东: 1986年,一对巴基斯坦兄弟:巴斯特(Basit)和阿姆捷特(Amjad),他们在当地经营一家贩卖个人电脑的商店,由于当地盗拷软件的风气非常盛行,因此他们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他们的软件被任意盗拷。只要有人盗拷他们的软件,C-BRAIN就会发作,将盗拷者的硬盘剩余空间给吃掉。这就是非常著名的Brain病毒。

     小白:Brain病毒……听起来感觉像是植物大战僵尸啊。

     大东:这种病毒是以一款攻击DOS的病毒,可以说是电脑病毒始祖了。当时,这个程序经由软盘传播到世界各地。在Brain病毒传播的鼎盛时期,加拿大的政府部门办公室中的电脑都不幸中招。

     三、大话始末

     小白:Brain病毒,听名字像是专门搞存储的。

     大东:差不多,Brain是第一个被知晓的隐形病毒。因为在八十年代时,电脑的硬盘小到几乎没有,几乎所有东西都需要软盘作为媒介来保存。Brain病毒可以在软盘上很好地掩饰自己,并在被插入电脑中时传染给电脑。这时,病毒就被复制到了电脑的内存上,并影响接下来插进来的新软盘。Brain并非像现在一样通过网络传播,而是靠现在已经变成历史的软盘进行传播,而且还传播到世界各地。

     小白:哈哈,想不到以前的病毒是通过飞机、渡轮等交通工具传播到全世界的。刚才说到他是隐形病毒……

     大东: Brain病毒并不是完全隐形的,所有受到感染的软盘会重命名它的启动项为Brain,只要电脑用户列出全部的文件项列表,就可以轻易地发现他们的软盘是否被感染。

     小白:那不是很菜鸡?

     大东:这个病毒在当时并没有太大的杀伤力,但后来一些有心人士以C-BRAIN为蓝图,制作出一些变形的病毒。而其他新的病毒创作,也纷纷出笼,不仅有个人创作,甚至出现不少创作集团(如NuKE,Phalcon/Skism,VDV)。各类扫毒、防毒与杀毒软件以及专业公司也纷纷出现。一时间,各种病毒创作与反病毒程序,不断推陈出新,如同百家争鸣。

     小白:高手过招最为致命啊。

     大东:Brain病毒的作用,主要是编写Brain病毒是追踪和惩罚这种软件的盗版行为。如果磁盘程序是盗版的,引导扇区将被感染的引导扇区替代,占据宝贵的内存资源,磁盘速度减慢,有时候可阻止用户存储。他也是第一款针对Dos攻击的病毒。

     小白:DOS攻击?这个我听说过一点,东哥详细给我讲讲吧。

    

     DoS攻击 |图片来源:互动百科

     大东:DoS是Denial of Service的简称,即拒绝服务,造成DoS的攻击行为被称为DoS攻击,其目的是使计算机或网络无法提供正常的服务。最常见的DoS攻击有计算机网络带宽攻击和连通性攻击。故意的攻击网络协议实现的缺陷或直接通过野蛮手段残忍地耗尽被攻击对象的资源,目的是让目标计算机或网络无法提供正常的服务或资源访问,使目标系统服务系统停止响应甚至崩溃,而在此攻击中并不包括侵入目标服务器或目标网络设备。

     小白:这么凶残……

     大东:这些服务资源包括网络带宽,文件系统空间容量,开放的进程或者允许的连接。这种攻击会导致资源的匮乏,无论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多快、内存容量多大、网络带宽的速度多快都无法避免这种攻击带来的后果。刚才讲过的Brain病毒就是这种攻击方式。它会在IBM PC把软盘里的引导磁道给换掉,换成自己的程序。原本的引导磁道会被搬移到另一个磁道去,并被标示成坏磁道。受到感染的软盘通常会有5KB的坏磁道。

     四、小白内心说

     小白:听东哥一番话,我还是购买正版的软件吧。

     大东:别那么不情愿啊,要有良好的版权意识啊。

     小白:恩,其实也没多少钱,这么做于人于己都是好的。

     大东:哎呀,小白能意识到这个,说明今天的课没白讲啊,为师我很是欣慰啊。

     小白:还别说,这个Brain病毒“劣迹斑斑”,但也不能全部否定。

     大东:那可不,时至今日,大家对于这两兄弟创建病毒的原因争执不下,但是显然,他们是为了阻止非法的软件传播这种海盗式的掠夺行为。可是他们这种损害计算机安全的行为可不鼓励哦。

    

     拒绝盗版|图片来源:六叶科技

     五、那年那事

     大东:小白寒暑假一般都做些什么呢?

     小白:我比较宅,很少旅游的,都在家里窝在沙发上看电视。

     大东:说起看电视,节日档最多的就是无限循环的连续剧吧。

     小白:《西游记》我一个假期能看三遍。哈哈,百看不厌,经典之作。

     大东:这可巧了,你说的是86版西游记吧,这可和Brain是一个年份的。

     小白:还真是啊~我最爱看央视86版的西游记,杨洁导演简直是70/80/90后三代的偶像,经典就是永不过时啊。

     大东:的确经典,1986年春节前夕播出,当时真是轰动全国,造就了89.4%的收视率神话。别的不敢说,就咱们这一代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拍摄背景很艰苦,演员和工作人员真的是历经了“九九八十一难”才修成正果。

     小白:让东哥这一说,我还真忍不住从头刷一遍呢。

    

     西游记 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参考链接

     【1】https://rc.mbd.baidu.com/n9jeo4a?f=cp DoS攻击

     百度百科

     【2】https://na.mbd.baidu.com/mvr1267?f=cp Brain病毒

     百度百科

     【3】https://www.cnbeta.com/articles/tech/132854.htm首个个人电脑Brain病毒诞生25周年

     cnBeta.com

     【4】http://g.pconline.com.cn/x/232/2326510.html第一个个人电脑病毒“Brain”

     太平洋电脑网

     感谢大连外国语大学软件学院的师生积极参与大东话安全文章的内容撰写。

     大东,何许人也:翟立东,博士,副研究员,中科院计算所网络数据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大数据与信息安全组组长,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理事,竞评演练工作委员会常务副秘书长,大数据安全人才培养基地负责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大数据隐私保护和网络安全。

     曾参与国家科技部十二五、十三五信息技术领域“网络与信息安全”方向的科技战略规划,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科技部、发改委、中科院战略先导专项、中科院重点项目等多项课题。作为课题负责人参与多项网络空间安全战略规划与研究。

     一直致力于网络安全的科普传播工作,本专栏大东话安全,即凝注了翟立东团队对网络安全科普工作的心血和愿景。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科院计算所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