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菂研究员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师生作“校庆60周年系列报告”《从原子到恒星》
2018/10/31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2018年10月23日,应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物理学院邀请,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首席科学家李菂研究员来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在东区水上报告厅为全校师生作了一场以“从原子到恒星”为题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作为物理学院“60周年校庆系列报告”之一,面向全校师生,主要讲述了在射电领域对原子到恒星的研究历史以及我国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最新进展。本次报告由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吴雪峰副院长主持。

    

    

    

     李菂研究员介绍,宇宙重子物质的主要成分是氢元素。氢由原子态演化到分子态,是连接宇宙演化中物理和化学过程的关键步骤。宇宙空间原子氢的超精细结构谱线由射电望远镜首次探测到,并由此开启了银河系动力学结构、恒星形成、空间生命学等诸多现代天体物理领域。在报告中,李菂研究员展开介绍了氢元素物理、化学状态演化的测定及其对恒星形成理解带来的重要突破等相关工作,包括首次直接测定星云由原子态向分子态演化时标以及揭示星际湍流能量耗散率等。这些观测研究工作利用了射电波段国际主要的大型望远镜,包括阿雷西博、甚大天文阵(JVLA)、绿岸望远镜(GBT)以及ALMA等。随着大科学装置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的建成,中国天文学界在这一领域将会拥有先进的观测能力,有望在探测宇宙早期氢21厘米辐射、发现新的射电脉冲星以及基于脉冲星计时阵探测引力波等主要科学目标方面取得原创性重大科学成果,最终达成南仁东等中国天文学前辈们“从追赶到超越”的梦想。

    

     附报告人简介:

     李菂研究员,从事天体物理及空间科学方面的研究。国家天文台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FAST)首席科学家,千人计划国家级专家, 获得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入选2017中国海外人才交流大会全球化智库CCG “中国留学人员50人榜单”。2017年科学院杰出成就奖主要完成人之一,2005年获美国国家科学委员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学者奖(NRC Resident Research Fellow),颁奖信称其“通过国家级竞争遴选,具有杰出科研能力”。发表国际论文过百篇,提出并命名了氢气窄线自吸收(HINSA)方法,发现星际氧气分子(第二作者)及多种空间新分子, 科研成果被《自然》杂志评为亮点,得到《科学美国人》、《央视新闻联播》、《人民日报》等报导。曾受澳大利亚科技部聘请,兼任澳大利亚国家望远镜指导委员会国际委员。现任中国科学院大装置用户指导委员会成员, 突破基金会聆听计划(Breakthrough Listen) 咨询委员。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