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友现场直击,紫台专家解读丨嫦娥四号,为何选择“月之暗面”?
2018/12/11 9:21:44新华报业网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交汇点讯 经过6小时的长途跋涉,航空爱好者、飞友擎策8日晚上来到了位于凉山彝族自治州的嫦娥4号卫星发射基地。“有点临战状态的感觉。”擎策告诉记者,他们驻扎在距离发射平台2.5公里的营地,放眼望去,嫦娥4号像是一只笔直竖立的白色筷子。

     距离发射时间不足1小时,擎策架起长焦镜头对着火箭,隔1分钟就透过取景窗望一眼。“这是我第一次离火箭发射现场这么近,嫦娥4号前往人类从未踏足的月球背面,执行人类历史上首次月背着陆探测,能亲临现场见证这一瞬间,非常有意义!”擎策说。

     手表指针指向8日凌晨2时23分,最激动人心的一刻来临。“先看到一团耀眼的火光,感觉整个大地被照亮,紧接着就是传来震耳欲聋的火焰声,大家都震惊的欢呼,按快门的手指都流出了汗。”看着嫦娥4号火箭渐行渐远,擎策直到凌晨4点才缓过神来想起发朋友圈。

     距离卫星发射基地2000公里外的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同样有一只“眼镜”在观测“嫦娥4号”的一举一动。 “‘嫦娥四号’的预定着陆点是位于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SPA)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SPA是一个直径达到2500千米,最深处超过13千米的超级大盆地。”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季江徽介绍说,这是月球上已知最大、最古老,深度也最大的撞击盆地,事实上,SPA盆地被认为很可能是整个太阳系内最大、最古老的撞击盆地,这里保存了原始月壳的岩石,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冯卡门撞击坑位于SPA盆地的中部,直径约186千米。季江徽说,该撞击坑是SPA盆地中典型地貌类型,物质成分和地质年代具有明显的代表性。撞击坑内的钍、氧化铁、二氧化钛等含量均较高,同时物质组成的异常空间分布可能提供该地区火山活动及月壳活动线索,有利于开展月壳活动研究,并对月幔玄武岩起源研究有重要意义。艾特肯盆地底部有些区域为永久阴影区无法见到太阳光,可能具有大量的水冰,为未来人类开发月球的理想之地。

     “同时,冯卡门撞击坑的南部地势相对较为平坦,届时将有利于‘嫦娥四号’保障着陆过程安全。”季江徽表示,此外,月球背面非常适合开展射电天文观测,可避免地球大气和信号的干扰。

     “嫦娥四号”将探测和研究月表和月表以下的浅层区域,有何意义?

     “‘嫦娥四号’将通过低频射电频谱仪、测月雷达、中性原子分析仪等科学载荷,探测和研究月表和月表以下的浅层区域,有利于揭示陆区附件月壤的厚度与月壳浅层结构,以及矿物成分等,进而了解月球的演化历史。”季江徽说。

     作为科学院的天文研究机构,紫金山天文台参与了哪些与月球探测相关的科研项目?

     “紫台常进研究员领衔的团队先后参与了‘嫦娥一号’伽马射线谱仪、‘嫦娥二号’改进型伽马射线谱仪及‘嫦娥三号’APXS谱仪的研制工作。”季江徽介绍说,紫台吴昀昭研究员领衔的团队基于“嫦娥一号”干涉成像光谱数据及国外月球探测数据,揭示月球西北雨海地区地质构造与成分特征;基于嫦娥三号探测数据,揭示月表的真实太空风化与月球近红外热特征,相关研究对于认识月球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季江徽研究员领衔的团队参与了“嫦娥二号”拓展任务--飞越图塔蒂斯(战神)小行星,承担了目标小行星光学观测和自主轨道确定等工作,确定了图塔蒂斯的轨道结果被航天部门工程任务所采用,使得“嫦娥二号”精确实现与图塔蒂斯的千米级飞越探测。这是中国首次实现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也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对“战神”的近距离探测,并拍下这颗小行星的光学图像,第一次将其表面特征清晰地呈现在世人面前,最高分辨率优于3米。

     在“嫦娥四号”中,紫台参加了嫦娥四号科学应用团队工作,将利用获得的探测数据开展相关科学研究。

     交汇点记者 吴红梅 孙庆 张宣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