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太空研究月食:紫台成果在《自然 天文学》发表
2019/3/6 15:08:40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近日,《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新闻与观点”(News & Views)栏目发表了紫金山天文台吴昀昭研究员的研究成果“The ‘super blood wolf Moon’ from space”。

     格林尼治时间1月21日上午5:13分在西半球上空出现月全食。这也是未来两年最后一次月全食,下一次月全食要到2021年5月26日。这次的月全食也被称为超级血狼月食(Super Blood Wolf Moon Eclipse),是本年度最值得关注的天文现象之一。超级血狼月食是超级月亮+血月+狼月三种天文事件相遇在一起,非常罕见,吸引了大批天文爱好者、专业天文台、科研人员、媒体、普通民众的观测与观看。

     除了欣赏美景,月全食亦具有科学研究价值,例如反映了月球光度变化,热性质,表层结构等。月球自转非常慢,其日际和年际热周期运动形成的热波深度达近米级。月食期间月球经历快速的降温与升温,有助于研究最上部cm级的热属性,还有助于对小行星热属性的理解。

     过去许多地基望远镜、绕月卫星都对月全食开展过研究。相对于地基望远镜,空间平台观测可避免大气的影响,获得可靠的月球光度/颜色/温度变化。相对于绕月卫星一次性仅对局部地区观测,地球轨道平台可一次性对整个月盘成像,揭示全月盘的光度/颜色/温度空间变化。紫金山天文台吴昀昭研究员利用我国高分四号地球静止卫星多谱段数据开展了月食观测研究,初步成果以“The ‘super blood wolf Moon’ from space”为题发表在《自然 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新闻与观点”(News & Views)栏目。

     在地面观测需在04:24UTC方可感受到月球发生变暗,而高四卫星可见谱段揭示在进入本影区前10分钟(03:10UTC)月球左侧临边已经仅是其最初亮度的40%。高分四号红外谱段揭示了月食期间温度的快速降升,许多热点在月盘图像清晰显示,例如Tycho、Hello Q、Gambart C、Marius A、Reiner等,体现了这些地区具有较高的热惯量。而过去研究较多的Kepler撞击坑,其热惯量并不特别明显。高四热惯量图像与美国绕月卫星LRO Diviner岩石丰度图大多一致,也有少数地方不同有待进一步分析。卫星平台对月观测数据在进一步分析研究中。

     高分四号是国际上最为先进的地球静止轨道光学卫星,能实现对地可见光50米、红外谱段500米的高分辨率,开辟了中国高轨高分辨率对地观测技术的新领域。高分四号具有亿元级像素,采用大面阵成像方式,备了先进的星敏感器,采取了很多防振动措施,能实现一次性对整个月盘高定位、高分辨率成像。

    

     1. Tycho. 2. Copernicus. 3. Aristarchus. 4. Rima Hyginus. 5. Kepler. 6. Reiner.

     文章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50-019-0719-x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