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中国企业国际形象建设案例征集活动结果揭晓
2022/2/28 国际传播发展中心

    

     12月6日,2021(第四届)中国企业国际形象建设案例征集活动评选结果在“2021·中国企业全球形象高峰论坛”上隆重揭晓。

     ▲十大优秀案例▲

     在中宣部对外推广局、国资委宣传局的大力支持下,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国际传播发展中心)联合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中国外文局文化传播中心等共同发起组织了“2021(第四届)中国企业国际形象建设案例征集活动”。活动以“命运与共 企业力量”为主题,针对企业在国际形象建设、可持续经营管理等方面,总结成功经验、挖掘典型案例,为更多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有益借鉴。

     活动自今年7月启动以来,历时3个月,经过活动组委会的初审、终审,从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及民营企业报送的162个有效案例中评选出“与自然共生”“海外社会责任”“跨文化融合”“国际传播创新”四类专项优秀案例共36个,并在此基础上最终评选出“2021中国企业国际形象建设十大优秀案例”

     ▲专项优秀案例▲

     手指向下划动,让我们一起领略中国企业国际形象建设的风采吧!

    

    十大优秀案例

     ▼以下为十大优秀案例简介

     Meet U in China “东航+城市”文旅传播策划

     东航集团发挥航空行业的纽带与窗口作用,与国内12个城市联袂推出“东航+城市”主题策划。每月选取一个主题城市,为世界各地的乘客展示精彩纷呈的中国城市文化。策划推出的视频等相关内容在全球传播总量超1.3亿人次,向海外受众展示更加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专家点评:东航结合不同城市衣食住行特点开展文化传播,另辟蹊径,以城市文化作为切入点、将外籍员工作为传播员,打造了传播热点。?

    

     ?

     “建证幸福”筑同心 打造文化新名片

     中国建筑在21个境外经营比较成熟的国家和地区相继组织开展“建证幸福”跨文化传播专项行动,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助力增强中华文化亲和力、感染力、吸引力、竞争力,以企业形象展示国家形象,以企业文化融合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专家点评:“建证幸福”跨文化传播专项行动具有顶层设计和品牌化思维,坚持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推广效果。?

    

     “基因驱动”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

     三峡巴西公司在巴西持有14座控股水电站、3座联合控股水电站和11座参股风电场,为当地提供清洁能源。为减少外来物种金贻贝对巴西河流流域水质和生态平衡及水电站运营造成的影响,三峡巴西公司与巴西生物局技术中心合作,用“基因驱动”创新技术破解环境难题,助力当地生物多样性保护。

     专家点评:与当地合作保护生态多样性,获得当地政府、媒体、NGO关注,为中国企业海外项目配套的生态保护措施提供参考。

    

     闪亮全球的“中国星”

     为让各国人民都能享受现代化航天技术成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第五研究院与“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开展交流合作,包括出口卫星、分享数据、建立设施、培训技术等。截至目前,五院已有22颗通信、遥感卫星成功入轨交付他国,数十颗北斗导航卫星数据也已向全世界开放,120个国家正在使用这一世界一流的导航服务。

     专家点评:不仅出口卫星,而且提供“中国方案”促进当地发展;为合作国提供了各项服务,从不同角度展现中国的航天实力。?

    

     巴厘岛海底“植树造林” 共建海洋“华电蓝”华电科工巴厘岛电厂联合印尼当地环保机构及国内科研机构开展珊瑚研究、培育、移植等环保措施。电厂不仅为巴厘岛带来稳定、可靠、集约的电力能源,也注重附近海域珊瑚多样性恢复。截至目前,已顺利投放超过500株珊瑚幼苗,覆盖约200平方米天然礁盘。

     专家点评:对珊瑚礁的保护活动让电厂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更融洽,也提高了当地公众的环保意识,并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为海外电厂生态保护行动开创新思路。

    

     把中药奉献给健康 将文化传播到世界

     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采用“经济实体+文化载体”的发展模式,1993年开设第一家境外门店,至今已经形成了遍布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健康网络,让3000万海外民众体验到中医药的魅力。从“同修仁德,济世养生”到“创造健康,全球共享”,同仁堂展现了与时俱进的中医药文化。

     专家点评:中医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同仁堂从一块中国“金字招牌”逐渐转型成一个世界知名品牌,持续推动中华文化走进当地百姓的生活,为中华老字号的海外经营提供了新思路。

    

     文化融合 民心相通,打造融通中外的国际化企业

     巴西CPFL公司改进公司治理、提升核心能力、强化企业文化融合,创新实施文化融合项目(CCIP),形成以企业文化融合为引领的公司治理和发展战略体系。在此基础上,公司关注民生,促进民心相通,为当地积极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专家点评:在跨文化工作过程当中,企业既有理论上的战略体系引领,也有实际工作中生动具体的事例,充分展示了中国企业负责任的良好形象。

    

     构建中沙员工友谊的桥梁

     中石化沙特培训中心既是海外项目培训支持的基地,也是企业在沙特对外宣传的窗口。十二年来,这里培养了近千名沙特学员。学员们在这里,既能学到钻井行业的专业知识,又能学习到中国茶道和书法……这里的中国文化宣传课和“丝路书屋”促进了文化交流与融合。

     专家点评:机制化地开展员工海外培训,是很多大型企业促进文化融合的有效方式。中石化把员工培训和文化融合结合,助力构建中沙友谊的桥梁,值得借鉴。

    

     为世界送去“希望之苗”

     中国生物是全球唯一一家独立自主在3条技术路线上研发出4款新冠疫苗的企业。截至2021年9月,中国生物新冠疫苗已在107个国家和地区及国际组织获批紧急使用或市场准入,接种人群覆盖196个国别。公司还积极参与世卫组织主导的“新冠肺炎疫苗实施计划”,参与疫苗国际合作,推动全球疫苗公平合理分配。

     专家点评:对很多国家来说,中国疫苗可能是唯一可及的新冠疫苗。中国生物积极提供疫苗帮助缓解当地疫情,积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法国风电场“云开放”积极展现中广核国际形象

     中广核在为欧洲带来绿色电力的同时,连续两年在法国风电场举办“云开放”公众体验活动,以全媒体方式向国际社会讲述中国企业海外故事。活动不仅促进了与外籍员工的交流,在疫情期间提升企业凝聚力,而且有助于增进欧洲民众对中国的认知和理解。

     专家点评:中广核的项目重视国际传播,通过“云开放”吸引欧洲媒体进行报道,是在项目所在国通过国家项目传播国家形象的优秀典型。

    

    

    四类专项优秀案例名单(共36个)

    

    

    

    

    

    

     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

     (国际传播发展中心)

     China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

     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以推进对外书刊出版发行和国际传播创新发展为宗旨。成立于1988年,2021年在中央确立的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中,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事业发展的需要,重新调整组建。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国际传播发展中心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