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盘点 | 2021年中国国际传播理念创新与实践探索
2022/2/28 国际传播发展中心

2021年是对中国国际传播有重要意义的一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就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所作的重要讲话,为新时期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回首2021,我们在梳理总结中国传媒大学周亭教授等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2021年国际传播发展的新理念、新探索做了盘点,以便为新形势下的国际传播发展提供参考。
新理念:
理论创新重构国际传播逻辑
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关键在于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而体系构建亟须理论创新。2021年,学术界围绕传播格局、视野、价值、内容和路径等展开多维度探讨,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供理论知识,为重构国际传播逻辑提供学理支撑。传播格局
人类命运共同体下的全球传播新理念
全球格局牵动传播格局变化,有学者立足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历史观,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为一种新的全球化路径和全球传播观念,为国际传播的可能路径提供了框架性的思维。传播视野
“全球中国”方法论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有学者认为,应引入“全球中国”的方法论。倡导中国媒体在“全球中国”视野下探讨中国问题,形成从全球新闻、全球记者、全球媒体、全球受众、全球本土到全球传播的工作闭环,塑造兼具当代价值与世界意义的“全球中国”形象。传播姿态
平视世界与世界的平视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这一重要论断。平视心态奠定了中国与世界平等对话的基础,用平视世界的心态换取世界对中国的平视,也是破解美国等西方国家采用俯视姿态污名化中国的有效手段。传播价值
进一步做大做强国际传媒产业
国际传播目标既包含对国际话语权、文化软实力的诉求,也有对市场竞争力的期待。学界建议按照国际传媒市场特点,做大做强国际传媒产业,全面提升内容生产、渠道建设、运营管理、受众服务、资本运作和市场营销能力等。传播内容
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
学界认为,西方人眼中的中国共产党的形象经历了从革命者形象到建设者形象,再到开放包容形象的变化。讲述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要明确传播目标,积极主动回应关切,多渠道整合媒介资源,同时把握国际传播规律,加强舆论态势研判。传播路径
以共情、共通、共享构建新路径
新形势下,打造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是融通中外的关键工作。学界认为,从实施路径上来看,实现融通中外有三个层次,首先应赢得“共情”,其次应实现“共通”,最后争取“共享”。
新实践:
以实践成果赋能国际传播新实效
实践成果是国际传播工作的最终呈现方式。2021年,中国国际传播在实践主体、传播内容、渠道、形式、策略、受众细分等方面都出现了不少新做法。主体创新
国际传播多元主体协同参与
1.拓展发声范围奏响国际传播“大合唱”一方面,针对专业性议题,鼓励事件主体发声。如针对“中国军事威胁论”,中国维和部队、海军通过联合军事演习、国际维和行动、参与全球救援等方式,传播中国军队“和平发展”理念;另一方面,重视人际传播力量,与网络意见领袖加强深层次情感联结。此外,海外志愿服务也逐渐成为民间外交重要形式。
▲2021年9月15日,在“共同命运-2021”国际维和实兵演习综合演练中,中国步兵分队进驻临时行动基地。(图/新华社)
2.“借筒传声”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直接对话国外受众,以外国民众之口讲述中国故事,成为国际传播的有效策略。借国外意见领袖之口,客观描述我治国理政理念等,更能有效提升传播内容的说服力,促进海外公众对中国的理解与认同。如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邀请外国青年“网红”拍摄真人秀《党员初体验—外国“网红”体验基层党员的一天》,实现“破次元壁”的跨文化交流,节目全球累计观看量超500万人次。
▲CGTN《党员初体验—外国网红体验党员的一天》内容创新
凝练中国方案,打造中国符号
1.推出中国方案,传播中国声音我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事实证明中国国家治理的智慧。依托这些经验成果打造优质内容是国际传播的关键所作。如在贫困治理上,打造公共产品,将“中国脱贫方案”上升为“国际脱贫议程”。在生态问题上,坚持理念阐释与案例介绍相结合。把握网络趣味热点“中国大象迁徙”,通过视频和直播等形式,积极展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就。
▲2021年6月7日在昆明市晋宁区夕阳彝族乡拍摄的野象(无人机照片)。(图/新华社)
2.传播当代中国形象,充实符号内涵文化符号是国际传播的主要载体。2021年,以河南卫视推出的《唐宫夜宴》《洛神水赋》为代表的国风浓郁的视听节目在海内外激起强烈反响,证明蕴含着中华历史底蕴的传统精粹在当下依然能进发出强大而持久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此外,城市形象的具象功能、情感功能、体验功能和认同功能,非常适合使用海外社交账号实现轻量级传播。北京、重庆等城市形象国际传播均取得良好效果。
▲河南卫视春晚节目《唐宫夜宴》
渠道创新
全媒体格局下国际传播多元化
1.海外“云展演”展示中华传统文化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人与人之间“云端”式交往变得更加频繁,远程办公、线上教学逐渐成为常态,也推动了“云交往”模式的兴起。这种模式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在国际传播实践中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就演出行业而言,“云剧场”“云演出”的传播模式也丰富了中国国际传播的渠道。如中国歌剧舞剧院推出的“舞动中国·中国歌剧舞剧云端演出季”,收获海外网友盛赞。
▲“舞动中国·中国歌剧舞剧云端演出季”海报
2.纪录片出海助力跨文化传播在国际传播中,注重个体叙事,细节描绘,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的纪录片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可信度和说服力,能在跨文化传播语境中扩大与国外观众的共通意义空间,为构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提供重要依托。例如,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监制、英国知名导演柯文思执导的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聚焦普通民众生活实景的脱贫故事,对内对外讲述中国人民逐梦小康的寻常但鲜活的百姓故事。
▲纪录片《柴米油盐之上》海报
形式创新
技术赋能国际传播数字化
1.用好漫画解读优势新闻漫画形式简单直观,易于跨越语言文化障碍。同时,数字新闻漫画,如乌合麒麟的CG漫画《和平之师》也成为舆论斗争的有力工具。此类作品视觉冲击性较强,能迅速吸引受众兴趣,社交媒体传播渠道进一步加强了漫画的观念传递和情绪感染作用,为融合时代新闻漫画转型提供平台。
▲乌合麒麟的CG漫画《和平之师》
2.歌词改编丰富传播形式在数字叙事的传播逻辑下,国际传播形式广泛涵盖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媒介形态。多样丰富的传播形态有助于增强海外受众的接受度和喜爱度。如新华社主播“国社小姐姐”根据迪士尼歌曲《后妈茶话会》(Tough Love)进行歌词改编,以英文歌唱形式指出美国疫情防控不力,同时向国际社会介绍了中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与社会治理中的成功经验与巨大成效,有力回击了美国等西方国家借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的无端指责与抹黑。
▲新华社创意视频《后妈茶话会》
3.发挥短视频趣味特点相较于其他内容呈现方式,视频产品信息含量高,视听冲击强,互动难度小,海外接受度较高。如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阿拉伯语主播撒拉族穆斯林马烨以短视频形式记录亲属婚礼,展示民族婚礼风俗,在优兔网播放量达92万人次,脸书平台播放量达171万人次。
策略创新
多措并举优化国际传播路径
1.主持人实地探访还原事件真相实地探访、还原真相的国际传播策略,能够更为直观、真实地对外呈现我国社会生活现实,以一种具备事实依据的、强说服力的方式粉碎不实谣言,澄清误解,进而更加有效地引导国际舆论,维护国家形象与利益。例如,针对“新疆棉花”事件反映出的海外公众对中国的误解,中国国际电视台主持人刘欣实地探访新疆采棉基地,推出《欣疆之行》系列报道,真实还原新疆社会及民众生活的实际情况,反击“强迫劳动”不实言论。
▲CGTN《欣疆之行》系列报道
2.培养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舆论意见领?打造“国际网红”记者工作室的国际传播策略,进一步丰富了我国回击国际负面舆论、有效开展国际舆论斗争的实践经验。如新华社于2020年底为“90后”记者徐泽宇专门设立了工作室。在2021年两会期间,针对西方各大媒体扎堆拍摄我国武警战士、刻意制造对华不利“滤镜”的现象,徐泽宇发布了系列报道及评论,引起海外网友巨大反响,在国际舆论中为中国媒体圈粉无数。
▲徐泽宇在全国两会报道期间抓拍到的外媒记者拍摄武警照片。
受众细分
推进区域传播,注重群体传播
1.开展区域传播,深化国别受众黏性各传播主体依据所在地区特点,下沉传播重心,开展区域传播。如在面向东盟传播方面,围绕2021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中国媒体策划推出了系列报道、专题论坛、人文交流活动等,传播效果显著。
▲中国—东盟中心与国际传播发展中心共同发布的《中国—东盟媒体合作研究报告2021》。
2.关注焦点群体,增强国际青年对中国的好感度“Z世代”的国际观关乎国际关系走向,是创造长期利于我友好国际舆论环境的关键要素。如中国外文局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与全球化智库共同发起“国际青年领袖对话”,搭建了国际青年交流思想、互学互鉴、增进友谊的对话平台。
▲“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官网
供稿 / 国际传播发展中心战略研究部
参考资料:
1. 《新理念、新思路、新实践:国际传播“学”与“术”的创新》,原载于《对外传播》,2021年12月发表,作者:周亭、孙琳;
2. 《2021年中国对外传播实践创新与未来展望》,原载于《对外传播》,2021年12月发表,作者:侯迎忠、玉昌林;
3. 《解码中国之治,讲好中国之道》,原载于《环球时报》,2021年12月13日发表,作者:张树华;
4. 《2021年中国对外传播学术热点回顾》,原载于《对外传播》,2021年12月发表,作者:郭毅、游斯惟。
精彩回顾

《中国东盟媒体合作研究报告2021》发布

2022年冬奥公众英文读本发布

国际发展传播中心发布可持续品牌全球传播计划


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
(国际传播发展中心)China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Development中国对外书刊出版发行中心(国际传播发展中心),以推进对外书刊出版发行和国际传播创新发展为宗旨。成立于1988年,2021年在中央确立的事业单位改革试点中,适应新时代国际传播事业发展的需要,重新调整组建。
觉得内容还不错?点击分享给更多人~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国际传播发展中心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