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脉、看舌头就能确定病因?三件文物透露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健康之路
2024/4/1 CCTV健康之路

色、声、味、脉
都是中医敏感提取的健康密码
望、闻、问、切
都是中医灵活运用的诊病手段
中医诊断的手段维度丰富
三件文物透露中医诊断的奥秘之处

中国早期针灸
从扁鹊画像石谈起
诊脉针灸历史悠久

汉代的扁鹊是中医脉诊的开创者和集大成者,中医靠望、闻、问、切来诊断病情,切指的就是脉诊,脉诊历史悠久,至少在2000年前就拥有相对成熟的技术。
《黄帝内经》中记载了全身遍诊的方法,为三部九候法。人的全身可以分为三部分,上、中、下,对应着天、地、人。

上部就是头部,分为三部分:太阳穴、耳前和脸颊。

中部就是手部,寸口尤为重要,左寸口对应心、肝、肾;右寸口对应肺、脾、命。
中医号脉前需稳定情绪、安神定志。号脉的时候要一呼一吸脉四至,跳得快代表有火、跳得慢则代表寒。
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望闻问切四诊合一

明代医家李中梓撰写了《诊家正眼》,是中医诊断的合集,书中详细讲述了望、闻、问、切及各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是中医诊断学重要的来源和参考。四诊一定要合参,切脉不能决定一切。

“望”通过色来判断疾病,《黄帝内经》提出五色当五脏,木、火、土、金、水对应肝、心、脾、肺、肾,颜色表现为青、赤、黄、白、黑,与人的脸色有关。
简单准确的诊病方法
看舌诊如何体现中医智慧

元代的杜清碧在前辈敖继翁的基础上编撰了这本《伤寒金镜录》,是我国第一部全面介绍舌诊的专著,对于中医舌诊的发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伤寒金镜录》的三十六幅图形象直观、一目了然。通过舌象和脉象的结合,就能诊断出病人的证候、病因和病理,以便于医生对症下药。

望舌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望舌质,主要看五脏的虚实。第二部分为望舌苔,主要看六淫的浅深,是否有湿、风、寒、暑、燥和火等症状。

专家建议:
看中医之前不要刮舌苔或化妆,否则会影响医生诊断。
视频号来了!点击下方视频,一键三连(转发+点赞+评论),每天学一点健康知识,我们一起更健康。
健康之路一一节目播出时间
《透过文物看中医4》
△ 首播:1月2日 18:05
△ 重播:次日 09:36
●更多精彩内容
1制药、存药“好帮手” ,三件文物看中医制药发展史!|健康之路2医圣、仙翁、医家之首,三件文物带您了解中医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健康之路3从过去到未来,透过三本中医经典著作,看中医文化的传承!|健康之路4?“医”心守护复杂顽固的皮肤病,让患者摆脱困扰!|健康之路5“医”心守护风湿免疫病患者,重燃生活希望!|健康之路
转载请与小编联系,未经授权一律投诉
当然,欢迎大家把文章转发到朋友圈
本文编辑:冰夕 责编:夏意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信息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文章版权属于原著作权人,若您认为此文不宜被收录供大家免费阅读,请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我们收到通知后,会立即将您的作品从本网站删除。
返回 CCTV健康之路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