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2017:怼了,对了?
2017/12/27 央视新闻

     岁末年终,央视新闻新媒体推出特别策划《我眼中的2017》——以央视驻外记者的个人视角观察2017年国际局势变化、感知世界发展脉动。本期为该系列的第八期,也是最后一期,由央视驻美国记者 王萌为您讲述他眼中特朗普的2017年。

    

     文|王 萌

     一年前的11月8日晚9点,央视北美分台的各个部门灯火通明。

     记者、编辑、主持人、摄影师、制片人、化妆师,甚至是保安,每个岗位的员工都跟打了鸡血一样,兴奋地奔跑在各楼层之间,亢奋到有些失态。因为再过不到三个小时,2016美国总统大选的最终结果就要尘埃落定。

     再往回倒数四年,我刚来到北美驻站的时候,同样经历了类似的场面,只不过彼时的氛围如同一杯咖啡,而此刻,是一杯沸腾的滚水,不知何时就将喷洒地面。特朗普在多个关键州的选票已经领先。

     我周围的同事,脸上渐渐出现焦虑和疑惑。我心想,他们会不会有一部分人其实在暗自窃喜呢?

     大选几个月来,特朗普在看似不可能的情况下从共和党内突出重围,证明了美国社会民意的莫测。难道在我们这个来自五湖四海如同联合国一般的编辑部中,就没人支持特朗普?可能只是不愿意说罢了。

     我静静地观察,耳边不时传来阵阵惊呼,佛罗里达,俄亥俄,密歇根……两个小时之后,编辑部陷入了力竭般的平静。我深吸一口气,吹散筋骨内的疲惫,走上街头采访。

     白宫门前,有人发疯庆祝,陷入癫狂;有人大哭大骂,几近崩溃。人群中已经爆发了几次小规模冲突,美国社会积蓄已久的对立情绪彻底爆发了。那一刻,我或许还并没有真正明白这一切对于美国人意味着什么。我只是在想,接下来的四年,有的忙活了。

    

     △央视北美分台美国大选王萌报道团队

    

     △2017年1月20日,美国第45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就职典礼举行。(图自视觉中国)

     商人总统VS“虚假新闻”

     从特朗普开始竞选的一刻起,就已经和美国的传统媒体决裂了。

     他的口无遮拦,他的处事风格,他的花边轶事,每一项都和奥巴马时代占据主流的左翼媒体格格不入。从《纽约时报》到CNN,从《华盛顿邮报》到MSNBC,总统和他口中的“Fake news”集团展开了一场口诛笔伐的大战。最后总统先生决定:我要为自己代言!

     于是,特朗普的推特截图,成了一年来,美国媒体平均引用最多的新闻渠道。

    

     △特朗普的社交媒体账号

     总统先生乐得其所,继续他从竞选阶段开始的策略:你要战,我便战。从移民政策,到通俄调查,从飓风救援,到朝核试验,几乎每一个重大领域,都是以总统和媒体的嘴仗打响。

     双方早已心照不宣地尝到了甜头:媒体博得了版面,抢占了热点;而特朗普只要紧握底线,这些“虚假新闻”皆可成为积累人气的手段。

    

     △1月11日,特朗普在首次记者会上怒斥CNN制造“假新闻”。

     实际上,美国的百姓们早就对左翼媒体的“狂轰滥炸”深感疲惫,他们更关心的,是自己切切实实的生活状态。这也是特朗普能够当选的重要原因之一,人们在寻求改变。

     按我一位曾经采访过美国一个没落煤炭重镇的同事的话说:那些地方的人们根本就不关心主流媒体的报道,一个连手机信号时有时无的穷乡僻壤,人们唯一关心的是今天的晚饭。谁能给我工作,我就支持谁。

     特朗普的当选,毫无疑问正中了美国社会的命脉:经济退步,贫富差距拉大,让奥巴马时期冠冕堂皇的理想渐行渐远,让很多人无暇也无力去顾及自身之外的事情。而一年之后,特朗普的手中依然紧紧攥着这些人的选票,他们的声音,也依然和主流媒体绝缘,因为那是一个不能说的秘密。

     天灾VS人祸

     特朗普上任的第一年真的不是风调雨顺的一年,内忧外患,一个都不能少。

     我来美国六年中,2017年的自然灾害是最多的。飓风无论是从频率还是强度,都创下了纪录。这放在以前,每一次都可能要出现官员下课的局面。飓风哈维和厄玛的强力“光环”之下,真正破坏力更为强大的“玛莉亚”(肆虐了波多黎各)得到的关注却相对较少。

    

     △哈维飓风

    

     △记者王萌报道哈维飓风

     另一方面,还是老生常谈,拉斯维加斯枪击事件等多次重大枪击案,一次次把控枪的讨论拉回到公众面前,又一次次悄无声息地褪去。

     作为媒体的我们,面对这一切都有些疲倦。用一位美国媒体同行的话说:“美国的枪击案是可以提前编写的,所有的一切都像是走流程一般。”

     记得刚到美国的时候,报道枪击案,家人和朋友还时常发信息让我注意安全,现在他们都习以为常。我更多是收到这样的信息:王萌,又看到你报道枪击案了,我们家孩子想去美国留学,美国真的这么乱吗?

    

     △拉斯维加斯赌场枪击案,导致59人死亡。(图自视觉中国)

     无论是飓风救援还是控枪争议,到最后落实起来,还是要看国会的立法,走到最后一步,先不说打了多少折扣,都要经过两党间重重的博弈。记不记得奥巴马执政的倒数第二年,参众两院同时沦陷,政令不通,而特朗普上任的第一年,共和党手握国会两院,依然未见得有多少改观。

     党争,永远是美国政治最重要的一环,却时常凌驾于老百姓的生活之上。美国人做出选择的一刻,更多时候是基于对过往的不满,而不是对未来的期盼。无论是共和党还是民主党,历史上给自己挖的坑都太深了。

     传统VS未来

     2014年到15年,从弗格森到纽约,再到巴尔的摩,一场场骚乱和游行,让整个美国社会看起来面目全非。

     我清晰记得,在弗格森持续了近一年的游行中,很多当地居民看到我们的摄像机,都会上来请求,不要让他们的家乡在世界眼中,仅仅留下“游行”这一个符号。

     2017年,不单是黑人群体抗议不满,多年来占据主导的白人群体,都爆发了积蓄已久的情绪。8月12日,白人至上主义者引发夏洛茨维尔骚乱,这就像一个耳光扇在了所有人脸上。美国社会如此分裂,到底谁才是开心的?美国这个所谓的“移民大熔炉”究竟怎么了?

    

     △夏洛茨维尔骚乱

     美国的历史遗留问题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得清楚。作为一个殖民地上建立起来的国家,谁也不好说对这块土地拥有主权。熔而不化,或许才是这个“炉子”最真实的写照。每一个群体,每一个族裔,在这个看似包容的社会中,其实一直都贴着自己的标签。

     “非裔美国人在警察执法中时常遭受不公正待遇”,“亚裔美国人要求平等的求学机会”,“美籍穆斯林在恐怖主义事件后要求不被歧视”,所有的诉求发出的一刻,其实早就分开了条条框框。

     在经济高度发达、军事独步全球的“全盛时期”,美国尚可以遮盖这一切,可问题却一直在累积。我想起基辛格博士说过的一句话:“未来的任何国家,包括美国自己,都无法复制冷战之后建立霸权的那个美国。”未来的国际秩序需要换一种思路来思考,而美国社会准备好了吗?

    

     2017年8月14日,美国纽约,民众在联邦广场集会抗议种族歧视和犯罪。(图自视觉中国)

     中国VS美国?

     中美间有很多不同,其中之一就是为人处世的哲学。这一点从国家大事到个人生活,无不体现得淋漓尽致。中国人更愿意以和为贵,而美国人的危机意识特别强,给自己脑补了很多假想敌。

     所以,这么多年来,“中国威胁论”论调在美国就没有停止过。

     中美间是否存在着竞争?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竞争之下最终结果必然是共存,因为全球化的大势不可逆。

    

     △11月9日,美国总统特朗普访华。

     生活需要继续,每一个矛盾都需要一个出口。每一个美国政治家,都非常清楚转移矛盾这种高效的手段,如果家事难以解决,那就用外面的事情转移一下注意力,团结一下民心。低成本,高回报,何乐而不为?大家相视一笑,心里明白就好了。十九大之后,我们已经再次明确了发展道路和和平理念,那就坚定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其他的声音,你在意与不在意,一直都在那里,要自信并智慧地看问题。

     新的一年,还要不要对立?

    

    王萌

     央视记者

     2012年起担任央视驻美记者,主要负责美国社会新闻报道。深入研究美国社会、种族、司法等问题,多次前往骚乱、枪击、自然灾害一线报道。

     《我眼中的2017》往期梳理,点击图片观看↓

    

    

    

    

    

    

    

     感谢央视新闻网友对“我眼中的2017”的关注

     更多新闻

     陕西神木的文明标语竟写着“爱我长沙” 错的也照抄到底因为啥?

     让贾跃亭回国,到底有啥办法?

     2018年考研数学被指泄题?教育部最新回应:不实!

     除了1秒下电影 5G还能干些啥?

     难得一见!鱼皮也能作画 这是什么操作?

     日本“准航母”掀开假面具 “和平宪法”再遭践踏!

     监制/唐怡 主编/李浙 王兴栋

     编辑/王元

     ?央视新闻

     觉得不错请点赞!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央视新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