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端养老院一段偷拍视频,揭开了世间最大骗局:我们注定是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
2023/4/6 19:05:36 CEO商业头版

     ★星标★?“CEO商业头版”让我们每天第一时间相遇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老了后的生活是怎样?

     我看到网上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

     年轻的时候,努力工作,不结婚,不要孩子。

     老了以后,跟三五好友一起,潇潇洒洒地走进养老院,抱团养老。我们互相关心,互相照应;生活的琐事,我们不理;工作的烦恼,早就忘记。

     一个院子,两三好友,三餐四季,过神仙一样的日子。这个说法,确实令无数人为之心动。

     但很遗憾,这并不是现实。今天,我想带你看看最真实,真实到有些窒息的“老年生活实录”。

    

    窒息的“老年生活实录”前些天,博主@曹溯近观上海发布了一条视频,展示了老人院的生活百态。一个还算宽敞的四人间里,只有91岁的王奶奶生活可以自理,听力和表达都算清晰。用她的话来说,住在这里的生活,就是“吃了睡睡了吃”,5点40吃早饭,10点40吃午饭,16点40吃晚饭,每天的饭菜都大同小异,一个肉饼蒸蛋,两个蔬菜。整个养老院,算上她,只有3个老人可以活动,其他老人只能躺在床上,等待护工的喂食。一个姓赵的奶奶,因为吞咽困难瘦成了皮包骨,塞假牙都费劲。护工抱怨她不爱吃饭,挖一勺饭菜喂她嘴里,还没等她咽下去,就赶忙又塞了一勺,让人看得心里很不是滋味。

    住在这样的四人间里,一个月要多少钱呢?隔壁床刘奶奶的女儿告诉博主,她妈妈一个月的花费是6000多,由于每个人身体状况不同,需要针对性护理,费用有所差别,不过大概都在5000-6000元左右。

    一个老人的退休金,显然支撑不起来。数据显示,上海市月平均养老金为4600元,位居全国前列。

     对于身体健康的老人,这些钱肯定花不完,但谁能保证老了无病无灾呢。刘奶奶的女儿说,她把母亲送养老院,是因为她大小便不能自理,实在顾不过来,费用的大头还是靠母亲自己多年的积蓄,做子女的再贴一点。

     这一切母亲本人并不知情,否则她要拼命,“反正老人嘛,就是骗了哄了,只能这样子”。这话也道出了人间真实。

     刘奶奶虽然被蒙在鼓里,但至少她的女儿还常来探望照顾她,其他老人每天只能跟护工打交道。

     一个护工管两间病房,8位老人,到了饭点个个照顾,又怎能指望他们能像亲生儿女那样对待老人呢?怪不得有人说,长寿也是一种诅咒。躺在病床上的老人,与刚出生的婴儿一样,可他们却得不到那般的关怀。

     大小便不能自理,咽不下的饭菜从嘴角流出,从他们身上,似乎看到了每一个人的晚年——没有尊严的生活,好像不值得过。

    “我们注定是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这似乎也跟电视剧里的养老院不一样。电视剧《小敏家》中周迅的妈妈去养老院,是她自愿开明,不愿成为子女的累赘,去了之后单人单间,每天还能跟交到的朋友聊天跳舞,比住家还快乐。

    而现实证明,那种概率是极小的。有网友评论,十八线小县城里的养老院,蒸水蛋是没有沫的,一天只换一次尿不湿。

     视频里的老人院应该在平均水准之上,很多老人可能都住不起。以前我们总是认为,只有没后代的、子女不孝的老人才去养老院,是这些老人的子女没有心吗?

     其实也并不是他们不想孝顺,只是很大概率下,这种孝顺都是一种有心无力。在这个年轻人都非常忙碌的时代,子女陪在身边都成了一件极其奢侈的事。 一段孤独和没有尊严的老年生活,以及背后难以言说的家庭辛酸。

     这家养老院的现状或许只是一个缩影,央视主持人白岩松曾说:

     ”我们注定是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

    

     这话不假,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呈现4-2-2的结构,即:两个奔波劳累的中年人,同时照顾四个老人和一两个年幼的孩子。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超2.6亿,全国总人口14.1亿,约占总人口的18.7%;

     预计2035年和2050年时,中国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达到3.1亿和接近3.8亿,占总人口比例则分别达到22.3%和27.9%。

     如果以60岁及以上作为划定老年人口的标准,中国的老年人口数量将会更多,到2050年时将有接近5亿老年人!

    

     在老龄化时代,子女陪在父母身边就成了一件极其奢侈的事。

     更多人不是不想孝顺,只是很大概率下,这种孝顺都是一种有心无力。

     潇湘晨报曾报道过一则新闻。

     上海闵行区91岁的孙奶奶,向记者控诉,说自己被“困在”了养老院里。

     原来5年前,她因一次摔伤住进养老院。

     几个月后身体康复了,但子女都一致不同意接她回家居住,还把钥匙和证件都藏了起来。 于是5年来,孙奶奶每天都待在养老院里,越来越苦闷,她形容自己活着就像行尸走肉。

    

     这头孙奶奶强烈抗议,而那头,孩子们也有着自己的委屈。

     他们说,自己每周都去看母亲。

     每次来都会送一大袋水果,以及换洗衣物。

     因为知道母亲肠胃不好,还会带来保健肠胃的毛豆……

     但他们都有一个底线:坚决不能让老人回家!

     二儿子说:

     如果回去可以,几个子女一人一个月,有谁同意?

     大家都负不起这个责任。

     大家都没精力,但又担心她一个人独居出意外。

     于是,送养老院,就成了眼下最优解。即便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却是这些子女目前唯一的选择。

    

    想起网上曾有篇流传很广的文章,叫《明天我要去养老院了,才发现一切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文章的作者,是湖北省一位78岁的退休作家,在第二天要去养老院时发出的感慨。

    

     在开头,她这样写道:

     “我有老公,有女儿,以前从没有想到我的最后一站会是养老院。但如今老伴不在了,女儿远嫁,我的身体自理能力越来越差。我不想去给她添麻烦,即便我不想去养老院,如今它也是我最好的去处了。”

     年轻的时候,她喜欢大房子,但现在已经没有力气去打扫了。

     房间的角落开始陆续布满灰尘,屋顶也开始出现裂缝,那套曾经最喜欢的布艺沙发也已泛黄。

     而且,因为要去好些的养老院,势必需要一笔很大的开销。

     她的退休金无法支撑,所以不得不卖掉这间和老伴辛苦半辈子换来的房子。

     而她满满一屋苦心积累的宝贝的东西,最后也逃不过被儿孙处理的命运。

     在出门那天,她只提了一个皮箱,皮箱里装了几件随身的衣服 ,和身份证,银行卡,手机。

     仅此而已。

     就好像白岩松那句:

     “我们注定是孝顺父母的最后一代,被儿女抛弃的第一代。”

     谁都需要这样一个人,能在关键时刻抓住你,避免你在漂泊中居无定所,在寂寞中老无所依,在无助中苟延残喘。

     可多数情况下,这个能帮助你的人,最后很可能就是你自己,也只能是你自己。

     现如今,也有很多新型的养老方式:

     跟志趣相投的老友抱团养老,或者干脆旅行养老。

     每一样都惹人羡慕、令人向往,但这些无一不需要金钱的铺垫。

     所以,别再该奋斗的时候停下脚步。

     你现在赚的每一分钱,都是老去后的尊严。

     年轻时打拼出坚实的经济基础,才能支撑你坦荡地面对衰老。

     有位作家就曾这样描述自己理想中的晚年:

     “大概是在尽全力照顾好双亲后,剩点老本过一段云游四方的日子,然后和老伴一起,走进早就有朋友入住的养老院。”

     老去之后,同样可以是人生新一段旅程的开始。

     你可以有充裕的时间读书、旅游,过得比年轻人还丰富多彩;

     你可以约上二三好友,赏花品茶,享受生活的惬意;

     还可以跟随自己的心意,追赶当下的潮流,学习新鲜知识。

     而这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健康和存款的加持。

     你努力的样子里,藏着你晚年的幸福。

     趁现在还来得及,让自己有能力优雅地老去。

     谢谢你看完文章,还请点亮【赞】+【在看】分享给更多人看到。本文素材来自:麦子熟了(ID:maizi8090)上海高端养老院一段偷拍视频,揭开了世间最大骗局https://mp.weixin.qq.com/s/3zt7L6oRXPUZhE-qNr3LCQ杆聊(ID:gh_5a781c9098f6)以及九九维康、北京大妈有话说等网络素材,如有侵权请联系。

     ★星标★?“CEO商业头版”让我们每天第一时间相遇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CEO商业头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