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政要为何争相“拜中国年”?
2019/2/11 23:58:03长安君 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中国春节,普天同庆。

     说“普天同庆”并不是夸张修辞,而是名副其实——

     有媒体统计了春节期间,送上新春祝福的外国政要,列出一个长长的名单:

     美国总统特朗普、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英国首相特蕾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日本首相安倍晋三、韩国总统文在寅、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津巴布韦总统姆南加古瓦、乌拉圭总统巴斯克斯、阿根廷总统马克里、爱沙尼亚总统卡柳莱德、巴基斯坦总统阿里夫、萨尔瓦多总统桑切斯、马里总统凯塔、捷克总统泽曼、丹麦首相拉斯姆森、毛里求斯代总统沃亚普里、尼泊尔总理奥利、孟加拉国总理谢赫、柬埔寨首相洪森……

     相较于阖家团聚喜庆祥和的春节,“普天同庆”的国际化春节变化在哪里?

     各国政要“团拜”中国年

     显而易见,春节对许多国家来说,变得更重要了,以致于各国首脑扎堆拜年——

     美国总统特朗普就任后,今年已经是第二次在农历新年发表贺词,他盛赞“亚裔美国人”,并感谢他们“为美国伟大所做的重要贡献”

    

     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春节期间来到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这是俄总理历史上首次正式访问中国使馆,他说:“全世界都为这一节日的到来感到高兴。”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的唐宁街十号首相官邸,首次贴上了大红春联,屋内张灯结彩,并邀请了华裔小朋友来共度中国春节,她说:“在庆祝农历猪年来临之际,也在中英两国关系继续向上发展之际,我向全世界各地庆祝中国新年的人们致以最美好的祝愿!”

    

     虽然中加关系最近经历了波折,但今年本命年的加拿大总理特鲁多系着红领带,也送上了春节祝福,大赞猪的优秀品质:“坦率而富有同情心,猪象征着好运,诚实和成功。”

    

     安倍的新春祝福更是被日本媒体称为“異例”(罕见),他在拜年视频中力推民间交往、赴日旅游,他说:“百闻不如一见。祝愿在新的一年里日中关系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朋友们芝麻开花节节高!”

    

     外国政要纷纷用中文拜年,快来看看,谁的普通话最标准——

     海外春节曾意味着渴望被接纳

     除了南洋和远东,海外庆祝春节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一百四十多年前。

     1871年2月18日,这一年的春节,第一批从美国西岸移民到新泽西Belleville的华人放起鞭炮,这是移民西方华人们有籍可考的第一个春节。

     但彼时的美国,本土劳动者将薪水标准的降低归咎于华人苦工,反华情绪蔓延。

    

     美国媒体这样报道当时的春节:

     下午2点,欢迎游行开始,演奏了好几首脍炙人口的美国传统歌曲和中国民歌,半小时后鞭炮响起,随后是振聋发聩的炮火声,小孩子高兴极了,在场的旁观者对这一切都非常好奇。庆典以品尝水果、糕点等美食作为结束,让所有参与者都感受到了美好的祝福。

     西方华人的第一个春节,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告诉美国,华人开放好客,接纳所有人也同时希望被接纳。

     中国融入世界,世界融入春节

     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中国年。

     但是当清朝封闭于世界的一角,即便GDP高居世界首位,春节也不过是东亚的一朵烟花;当从列强蚕食国家走出的人们,在世界的另一端欢庆佳节,也不过是当地小报上的一则猎奇新闻。

     封闭的“强大”是衰落的起点,开放中的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

     而今的春节,更像是一个“枢纽”,国际上的各色人等通过春节传递出着不同含义,有示好华裔族群的内政,有向中国释放善意的外交,有对华人的诚挚祝福,也有对同一个世界的未来希翼。

     是春节融入了世界,还是世界融入了春节,已经分辨不清。

    

     能够一眼分辨的,是一个融入世界的中国,在开放中强大,在开放中增强着文化影响力。

     当我们郑重承诺“中国开放的大门一定会越开越大”,是给世界一个承诺,更是在给我们自己承诺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

     两个争夺“最大中国年”的国家

     关注各国政要的新春贺词,有个细节很有趣:有两个国家在争夺“亚洲以外规模最大的春节庆祝活动”。

     英国首相特蕾莎·梅在拜年视频中说:“在英国,灯笼悬挂在曼彻斯特、利物浦、诺丁汉等许多大城市,而伦敦则拥有亚洲以外规模最大的农历新年庆祝活动之一。”

     她说的是在伦敦中国城和特拉法加广场举办的“伦敦华埠春节庆典”,BBC(英国广播公司)更是抹去了“之一”直接称之为“亚洲以外规模最大”。

    

     华埠春节庆典是英国加强版的春节庙会,每年超过70万人参加,十分之一的伦敦人都会来到这里共度中国年,中国春节几乎变成了“英国春节”。

    

     而另一个号称“亚洲以外规模最为庞大的中国农历新年庆祝活动”,则是澳大利亚的悉尼农历节。

     悉尼早早就自封了“最大”的称号,悉尼市长说,2019年的悉尼农历节庆典预计将吸引14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共庆猪年。“会有更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与我们同庆猪年吉祥如意。”

    

     “悉尼农历节”前身是延续了22年的悉尼中国农历新年庆典,从最初规模不大的唐人街社区活动发展壮大,成为现在更具包容性的盛会。悉尼海港大桥也披上了中国红,岸边竖起了象征猪年的巨大霓虹彩灯。

    

     相隔千万里的两个国家共“争”最大中国年,似乎有些国内一些地方争夺名人老家的既视感。

     其实,类似的“争夺”都是一样,支撑春节庆祝活动的除了传统习俗之外,更重要的则是商业利益——

     每年春节庆祝活动都会带来巨大的人流,从而促进当地几乎所有商铺的繁荣。

     中国欢迎全世界搭载“顺风车”

     国际化的“春节”好像一个“顺风车”,搭上她,就能一起赚钱。这也是这么多国外政要争相拜年的重要原因。争相拜年并非“万国来朝”,而是因为能与中国一道共享发展机遇。

     全球化的世界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在文化和经济上交融,中国的商家在备战圣诞节、情人节的时候,国外的商家也在备战春节、元宵节。

     世界有同一个春节,春节也是一个世界。

     春节给世界的经济机遇,也正是中国发展给世界带来机遇的体现,中国文化影响力日益增强,这些国家也才有了一个新的商机。不止一个国家的元首在拜年中直接提到欢迎中国人来他们的国家旅游交流,希望能够沾一沾中国发展的“喜气”。

    

     正如习近平主席说:“中国人历来主张‘世界大同,天下一家’。中国人民不仅希望自己过得好,也希望各国人民过得好。”

     中国在保持稳定较快发展的同时,欢迎全世界来搭成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顺风车”,推动经济全球化,构建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舟共济、命运与共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把我们这个星球建设得更加和平、更加繁荣。开放、包容、携手共进,普天同庆的新一层含义在新春佳节绽放,国际化的春节,天涯共此时。

     一年之计在于春,展望未来,无论前途是晴是雨,携手合作、互利共赢是唯一正确选择。

     还不知道这些事?快戳蓝字

     总书记慰问基层干部群众,为何第一站选择北京市公安局?

     公安机关扫黑成绩单:查处“保护伞”152人!

     中国新拳王被问,“你的力量从何而来?”回答振聋发聩

     美军舰通过台海 中国空军同日飞越巴士海峡远训

     小学生奖状印广告,别让老百姓再说:早干嘛去了!

     “退役军人被打”的虚假视频从何而来?细节曝光!

     长春爆炸案告破:现场死者为嫌疑人,身患癌症悲观厌世

     难以置信!监控拍下女童被拐全程,只用了60秒!

     中央纪委驻财政部纪检组原组长莫建成一审被判十四年

     “神考题”:5个人里死1个,你觉得是谁?答案虐哭所有人

     “甘肃8岁女孩受伤事件”再出通报!丢口红的老师做了什么?

     台北故宫将国宝颜真卿真迹出借日本,竟无特别保护

     ▼更多精彩推荐,请关注我们

    长按下载关注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央政法委长安剑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