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以后找工作,不建议你再投简历了
2022/11/30 13:22:55 插座APP

    

    

    人脉,是资源里面最重要的一种。为什么有些人,30多40岁了,还需要靠投简历找工作,找不到人来帮自己做内推,做介绍。因为他们只有能力,没有人脉资源。这篇文章3100字,预计8分钟读完,相信你会有收获。

     作者| 格总编辑| 木木

     来源| 格总在人间(ID:I-Gargamel)

    

     聊聊职场人脉那些事儿。

     今天这篇,我们聊聊职场人脉那些事儿。

     我有个客户,常年工作努力,勤奋细致。

     特别少见的是,他有记录工作日记的习惯。

     因为他是老板,几乎没有休息日,所以工作日记一年365天,基本天天都记,这么多年他已经记了几十本笔记本了。

     记工作日记有什么好处呢?好处非常多。

     有一次他约到一个重要的大人物,对方只给了他一小会儿时间,就在酒店大堂。

     之前唯一的一次见面,他隐约记得是在3年多前,有个朋友组局,那次聚会上他和这个大佬有过接触,但是具体在哪天,聊了哪些内容,早就记不住了。

     没关系,就翻出工作日记。

     一本一本,一页一页找,终于找到。

     那天的日记里不光记录了聚会的时间,地点,还有当时在场的其他人都是谁,这个大佬闲聊谈到家庭情况,包括女儿在哪里上学,学的什么专业,大佬经常和夫人出席什么活动,非常详细。

     于是接下来,该准备什么见面礼,准备哪些谈资,就很清楚了。

     见面之后,对方非常惊讶。

     对他还记得那么久远的事,感到高兴,亲切。

     于是,他和大佬迅速建立起私人关系。

     你看,哪怕是那么大的咖,也很在意别人有没有记住自己,记住自己很久前随口聊到的细节。

     职场人特别是一些年轻人,很想知道职场上人脉怎么积累,怎么维护。

     如果你也有记工作日记的习惯。

     那么,人脉这个事儿你一定不需要太费周折。

     因为有日记,你一定会记得很多别人记不住的事,了解很多别人忽略掉的细节,关注到很多别人很可能没上心的消息。

     让和你接触的人如沐春风,从而把建立人脉变得更容易。

     不是每个人都有记工作日记的习惯,我觉得也未必一定要记。

     但是你要知道,你是靠着自己的天生记性,和喜好,无意识的去积累人脉。还是用心老老实实记录,归类,然后刻意去维护。结果一定是不一样的。

    

     人脉更看重契合和稳定。

     人脉这个东西,很特别,它是所有资源里最需要时间才能培养的一种,同时,它又不可交易。

     你花钱可以买到服务,但你买得到人脉吗?你能把和大学同学的友谊,卖给顶头上司吗?

     显然不能。

     这种不可以交易的特点,注定了人脉和别的资源不一样,别的资源通常对等交易就可以,而人脉不同。

     人脉更看重契合,和稳定。

     大多数人觉得,是不是我地位太低,身份太卑微,所以不可能建立起很高级的人脉?

     其实不一定。

     一方面你的东西对方需要,另一方面你留给对方的形象,要比较“稳定”,一个稳定的形象,胜过千言万语。

     而形象稳定,就需要你保持接触。

     举个例子。

     我相信很多人的微信朋友圈,和我的一样,常年有各种各样的人在打广告。

     广告是不是很烦?是,的确很烦。

     但我从来不怪罪对方,因为是我自愿去加的好友,自愿去看人家朋友圈的,大不了我屏蔽掉他就是,为什么要反感呢。

     恰恰是,每当我需要买什么东西,比如一饼茶,我会第一时间想起朋友圈里那个,三五天就发一次茶叶广告的人。

     他可能只是一个小茶商。

     但是,他已经发了8年了,因为在我心中的形象非常稳定,我一要买茶,就会想起他,他是在用朋友圈维护人脉,经营生意。

     所以,不管你采用哪种方式,一定不要让关系“冷”下来了,就算你没有在朋友圈里做生意,而是做线下的实体,或者职场上打工,道理都一样。

     你要记住,人和人要“接触”才有感情。

     见面聊得再火热的人,时间一长,少有联系,那关系也会生疏。

     一旦生疏,你们之前聊那么火热,就白聊了。

     很多人说,不要无效社交,其实没什么社交是无效的,恰恰是你们只有当时一阵的火热,没有后面的跟进,聊得再好,也不可能成为人脉,对不对。

     再比如因为疫情,不太容易拜访到客户。

     没事儿的时候给你的客户、合作伙伴打个电话,简单聊个10来分钟,互相了解一下近况,至少可以让对方心里觉得熨帖。

     打完电话,记录下打电话的时间。

     普通人保持一两个月一次电话,对方应该不会反感,而你也容易办到。

     时间一长,感情就出来了,等疫情稍微好一点业务开始复苏,客户第一个想起的不是你,还能是谁?

    

     资源相对于能力,是“降维打击”。

     再有就是,职场上最容易出现的“人走茶凉”。

     这一点,大家要竭力避免。

     如果你是初入职场的年轻人,在社会上没有任何人脉积累,这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你都已经30,35了,经历了好些年的打拼,那些和你共事过的同事,领导,客户,供应商……你曾经那么花心思在他们身上。

     “人走茶凉”,意味着你们之前的交往归零。

     每一次离职每一次分别,对有些人而言都是对过去的完全切割,这就很糟糕。

     大家记住,一个人的职场生涯,一定是把自己的能力逐步转变成资源的过程。

     人脉,就是资源里面最重要的一种。

     为什么有些人,30多40岁了,还需要靠投简历找工作,找不到人来帮自己做内推,做介绍。

     因为他们只有能力,没有人脉资源。

     要知道内推的职位,比起放招聘网站的职位往往更优质,因为有自己人的背书。

     所以你能力再强又怎样,靠投简历找工作,本身就落了下乘。

     资源相对于能力,是“降维打击”。

     我之前做得也不是很好,后来我明白之后,才在离开每一家公司之前,专门找公司里我觉得欣赏,喜欢,或者佩服的同事,领导吃饭。

     关系本来就好的,自然会持续联系。

     关系还可以的,人之将走,其言也善。

     不管大家在公司里公对公是个什么交情,看到你要离开了,一定会祝福你,也会很愿意和你保持联系,因为说不定哪天你还能帮上他的忙。

     所以你要记住:要主动,一定要主动。

     千万不要等着别人来约你,而要主动去约别人。

     你对身边的人主动一些,未来的有一天,不知道哪天打过电话,约过吃饭的人就能帮到你,我们千万不要沉浸在“我性格比较宅”的自我设限,甚至自我陶醉里。

     最后说一下维护人脉的工具。

     我觉得只要你有心而且坚持,最简单的工具Excel就可以了,下面是我手下一个销售做的客户信息表格,截取了一个小片段,这是我觉得比较用心的地方。

    

     你把图片点开,放大看,你看他把和客户的私人关系,从“可以拜访”到“可以帮大忙”,由低到高划分成了9个等级。

     用具体的事情来代替之前的“一般”,“较好”,非常直观,方便自己对客户关系做出更准确的判断。

     也更清楚下一步应该朝着哪个方向,把关系发展到什么程度。

     当然,这只是一个小技巧。

    

     少部分人是天生的交际花。

     说起来,人脉这种东西,也没大家以为的那么玄乎,如果你观察足够仔细,你会发现人脉的多寡,也是按照“正态分布”:

     少部分人是天生的交际花。

     5分钟熟悉环境,1小时称兄道弟,事前招呼事后随访,隔三岔五电话微信,人前人后都吃得开,关键时候,人家真能找到人来撑台面。

     这个是老天赏饭,一般人学不来。

     另一个极端是真正的“语恐者”,性格极度收敛,聊天终结者,社交话题黑洞。

     这种人也是极少数。

     而写文章的我,看文章的你,我们普通人才是中间的绝大部分。

     有一些人脉,但不多;不热衷社交,去了也能应付;享受个人独处,呆久了又想出去热闹;和朋友无话不谈,和领导没啥话说;……

     我们普通人,只需要处处留意,做好记录。

     主动一点,保持一定频率接触。

     让我们和对方曾经一起打过的仗,一起倒过的霉,成为彼此之间最美好的回忆。

     同时,让人家知道你的动向,你的自我提升,让他感知到你的存在。

     你就会有拥有越来越多,越来越好的人脉。

     图片来源:部分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本文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插座APP立场。

     END

     关于作者

     /About Author/

     我是格总,前华为销售;前投资公司总监;《职场的逻辑》书作者;中文互联网最能帮到职场人的写作者之一。

     最新推荐

     /Recommendation/

    

    点击“阅读原文”,抢购《何川讲透升职加薪》!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插座APP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