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对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和对策
2016/3/30 陈文强中医
点击上面
蓝色字关注,即可免费订阅本公号。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慢性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和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障碍。近年来,对PD的研究让人们逐渐认识到其存在诸多非运动症状,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就是其中之一。所有新诊断的PD-MCI患者5年内几乎全部发展成为帕金森病性痴呆。
PD-MCI主要影响记忆性和非记忆性认知领域。典型症状包括短时记忆和瞬时记忆力减退、处理事情慢、多任务及计划困难、找词困难及注意力下降,其中记忆障碍最为常见。

传统中医学中并没有PD-MCI的病名,对于其病因病机及治疗的相关研究也较少,然而,对于PD及MCI的论述,早在《黄帝内经》中便有相关记载,后世经典也对其病因病机及治疗有众多阐释。
中医学将PD归于“颤证”、“颤振”等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其中的“掉”即为“振掉”,初步阐释了“颤振”的病因病机。孙思邈在《千金方》中也有相关PD行动迟缓及步态障碍的描述:“积年八风五痉,举身亸曳,不能转侧,行步跛。不能收摄”。中医学对MCI的认识较早,散见于“健忘”、“善忘”、“呆病”等疾病中。《左传》即有相关症状记载:“不慧,盖世所谓白痴”。《黄帝内经》中多次提及健忘,如《灵枢·本神》曰:“肾藏精,精舍志;肾盛怒而不止则伤志,志伤则喜忘其前言” 。林佩琴在《类证治裁》中写道“脑为元神之府,精髓之海,实记忆所凭也”,明确指出了脑的元神不足和本病的关系。
PD与MCI在中医学中虽为不同病名,但两者的病因病机却有类似之处,多认为乃肾精亏虚,加之痰瘀阻滞为病。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由于年老体衰,肾精亏损,脑髓空虚;精血不足,筋脉失养。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运行失常,湿浊、痰饮、瘀血内停,蕴积日久而成“浊毒”,蕴滞于脑络之中,损伤脑络,脑窍壅塞,神机失用而发为PD-MCI。
目前,面对PD-MCI引起的日益严重的危害,针对其发病机制及治疗的中医研究还较为缺乏。中医药在治疗PD-MCI的过程中仍然受到传统病因病机的局限,而单纯从补肾入手进行治疗。我们在十余年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到毒邪内阻是PD-MCI的重要病机。因此,中医对于PD-MCI的临床治疗应以针对患者自身特点的个体化辨证治疗为核心,以解毒祛邪为法,在早期进行积极干预,从而有效提高临床整体疗效,减少治疗副反应,达到改善PD-MCI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陈文强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