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当然有毒性,但是要淡定
2018/3/5 陈文强中医

     过节的时候看了个电影《至爱梵高·星空之谜》,黄色的主基调。想起之前看过一篇关于梵高因洋地黄蓄积中毒,引起黄视、眩晕的论文,解释了梵高晚期画作中经常会以黄色为主色调,并且有较多的漩涡和晕环的现象。画家的悲剧成就了艺术的极致。

    

     凡人还得继续健康地生活,所以药物蓄积中毒的事情还是要小心避免。

     中药,尤其是中成药,经常被想当然地认为有病治病,没病强身,所以滥用的机会比较多,直到上个世纪后期一些龙胆泻肝丸导致肾功能衰竭的事情被关注后,中药的毒性才慢慢进入大众的视野。不过,事情的发展又进入了另一个极端,就是没有合理地看待中药的毒副反应。

     之所以想起这个话题,是一位细心的妈妈年前说起马兜铃酸的事情。孩子感冒,妈妈仔细看了一下所吃中药的成分,好像多少都有一些细辛之类含马兜铃酸的药物在处方中,于是就有些担心。

     十分佩服这位朋友的认真仔细,不过含马兜铃酸的中药和马兜铃酸本身还不好一定划等号。就好比海洛因不等于罂粟花一样。

     马兜铃酸属于中药单体,也就是说是非常纯的一种东西。天然植物中,比如感冒常用的细辛,马兜铃酸的含量在0.17-0.35%左右。而马兜铃酸I作为其中的主要毒性成分,《中国药典》(2010年版)则有明确规定,按照干燥品计算,细辛中马兜铃酸I的含量不得过0.001%。而且处方中细辛的用量不能超过3克。这样算下来,一副药中的马兜铃酸的含量非常之低。

     有意思的是,古代中医一直仅使用细辛的根部,现在研究发现,细辛地上部分马兜铃酸含量要高于根部,是巧合还是古人的智慧,是个仁者见仁的问题。目前按照《中国药典》的规定,细辛的药用部位是根和根茎。

     另外,药物有偏性,也就是毒副作用,任何中西药都有。使用药物治疗疾病的原则就是以偏纠偏,这和天热了吃冰棍,天冷了烤火炉一个道理。那药物的毒性怎么办呢?中医有句说毒性的话,叫“有病则病受之,无病则人受之”。比如砒霜有毒,但是治疗白血病却是很好的药物。水无色无味,人人需要,可是喝多了也有水中毒,亲眼看见女生想靠大量喝水减肥而送医院的。而且,中药的处方中讲究药物的配伍平衡,通过药物之间的制约关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毒性。所以,诊疗疾病一定要辩证准确,到底是该给冰棍还是该给火炉子,这是关键的关键。也因此,我一向反对在家里看着说明书吃药,风险太高。

     再者,人体是个活的系统,任何系统都有出错的可能和自行纠偏的功能。少量的毒性药物会在身体里自行消解。大家都知道路边摊未必干净,可是不见得吃完就必然跑肚拉稀。

     还有一点,就是一般感冒发烧咱们治疗周期并不很长,这么短的时间内的天然药物在体内蓄积的剂量非常之低,倒是染发剂很多都有非常强的诱发肿瘤的副作用,值得警惕哦。

     不过,如果是身体有特殊情况,比如婴幼儿童,或者年老体衰,或者久病重病之后,或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的话,还是应该和医生及时有效地沟通,从而避免不合理用药导致的一些不良反应。

     总之,不管是中成药还是中草药还是其他什么形式的药,归根结底都是药,使用的时候都应该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合理应用,永守其中,常持其正。

     再次感谢给我提问的妈妈。

     (感谢Sophia友情画画)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陈文强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