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传承的核心是对基本理论的理解
2018/3/26 陈文强中医

     中医学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借助于中国传统哲学体系的支撑,通过顿悟、取象运数等方式构建了区别于西方医学的独特的认识生命现象和诊治疾病的理论体系。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医学的精髓,是中医理论。而中医理论的思维方式,则是中医临床诊治疾病的核心灵魂。但是,由于中医理论体系中鲜少形式逻辑的成分,使得整个中医理论的应用过于灵活乃至于出现随意使用的情况。这一情况伴随着现代生产方式和生活模式对传统文化的加速消解而愈发明显。

     因此,在中医的传承过程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是对中医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大的方向对了,诊治疾病的疗效不过是五天或者十天的差异。大的方向不理解,仅仅精通于背诵语录式的条文,或者掌握一些具体诊治方法,有的时候会有效,但是南辕北辙的可能性也很大。譬如修炼旁门左道的武功,有时候固然厉害,但也经常会走火入魔。

     理解中医理论的方法汗牛充栋,但是有两点是非常值得注意的:

     一个是“天人相应”的整体观是中医学系统思维的基本立足点。疾病不是孤立的疾病,疾病一定因特定的社会背景或自然背景而生。但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行业不断细分,我们对包括疾病在内的万物的认识越来越细致,专家越来越多;能跳出行业划分而认识世界、认识疾病的大师却越来越少;圣人则成为了传说。因此,诊治疾病的时候,充分理解“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内涵,应用中医理论,而不囿于行业、专业、具体方法的限制,寻找最初的那个“一”,从人与自然和社会构成的统一整体中对疾病的原因和诊疗方法进行综合考虑一定有所裨益。

     另一个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中医学中的气血阴阳等理论,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其理论的发展可以在中国哲学发展历程上寻找到根源。中医学与西医学的区别实际是来自于各自哲学文化的区别。不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很难真正认识和掌握中医理论,在这种情况下,运用中医理论去诊治疾病则更像是一个如何去选彩票的问题。因此,古典医籍还得亲自读,别人读完了再来讲,总带着别人的味道。古代的文献开始看着大概确实比较费劲,不过今日格一物,明日又格一物,总有豁然贯通,终知天理的时候。而且事情的道理是相通的,一本书看明白了,一时通时百时通,越看越简单。另外,每个人有自己独特的学习和工作经验,读书的体悟一定也不同,这实际是很美妙的一个过程。

     总之,中医理论的传承并不复杂,也不神秘,认真读书,慢慢理解就可以了。会背诵文章当然不是坏事,但是也不必过于迷信。尤其是对于有一定积累然后学习中医的人而言,随着年龄增长,机械记忆力下降而理解力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不去扬长避短,而是教条地要求把大量时间用于背诵条文更显得十分荒唐。反正我没见过哪个复读机会去看病的。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陈文强中医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