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功夫在场外
2020/9/19 20:41:02 老陈医聊

老年痴呆以前并不是很多。大概之前平均寿命短,很多人没到老年痴呆的岁数就拉倒了。现在随着寿命延长,老年痴呆患者也不断增加。
老年痴呆本身症状很严重,同时也给周边的人带来很多照护上的问题。目前基于老年痴呆的死亡人数还在攀升。从美国数据看,1990年老年痴呆死亡人数排第7位,到2016年则上升到第4位,把多种肿瘤和中风之类的疾病远远甩在了后面。因此,眼下整个社会对老年痴呆的关注也多了起来。
作为一个神经退行性疾病,目前看来老年痴呆整个过程没法逆转。也就是说再怎么吃药打针也不太能完全恢复正常。治疗能起到延缓病情进展,减轻相关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就很好了。
老年痴呆的相关数据虽然可怕,但是身边立刻就能见到的典型患者却并不很多。不过很多人过了中年都会或多或少有些忘事。比如我自己经常会出门记不得门锁了没有,炉子关了没有,只好再回去瞅一趟。这种事偶尔发生几次问题不大,多了的话有可能是老年痴呆的一个早期表现,学名是轻度认知障碍。
因此,对于老年痴呆而言,治疗固然是刚需,预防,尤其是从中年或更早开始的早期预防则更加重要。大概10多年前想通了这点,从那时开始,有空就会往社区或者一些熟悉的企事业单位跑跑,去了以后就是做讲座。
讲座的内容开始主要是怎么预防老年痴呆。后来发现,其实现在老百姓关于怎么预防老年痴呆的知识好像不比我少。几场讲座下来,自己的货没倒腾出去,倒是学了不少小妙招回来。
既然人民素质早就提高了,怎么感觉总差点意思呢?后来又顿悟了一次,医生的知识是成系统的,像树一样,主干次干树枝树叶虽然繁复,但是怎么摆布却有一定的章法,不乱。非专业人员的知识未必少,但是由于缺乏贯穿知识的线索,结果各种小妙招全堆一块儿,甚至妙招之间就拧着劲儿呢,因此有时候好使,有时候不灵。
比如说,运动好,那太极游泳马拉松就全招呼上来,到底哪种适合自己呢?有的人不看自身条件和药物适应症,盲目长期使用何首乌结果弄了个药物性肝损害。有的人把健康饮食简单理解成长年吃斋,从而导致营养不均衡。还有的人把益智补脑的药给要考试的孩子吃,结果导致孩子性早熟。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于是再开讲座的时候,基本按照季节划分,拿掉太复杂的内容,就从衣食住行讲最基本的组合,以及这样选择组合后面的考虑。这些内容虽然比较简单,但重点不是妙招,而是为什么要用这个妙招,或者怎么根据实际需求去自己发明妙招。这样省了我不少气力,而且也比讲太高深的道理容易接受。就像看电视只要会按遥控器就行,并不需要知道哪个线路上该不该放三极管啥的。
有的人可能简单改变改变作息规律效果就很好;有的人需要饮食上注意一些搭配;有的人则需要时不时来医院调整一下。每个人基础状态不同,自身现有条件不一样,因此干预手段也肯定有出入。但是核心的都是怎么去发现自己的问题,然后根据最基本的原则去尽量简单的解决问题。复杂的解决办法当然有复杂的好处,不过复杂的办法鲜有能坚持做下去的。而老年痴呆的防治是个持久的工作,能坚持是第一要考虑的。
这样折腾几回后攒了几个铁粉,经常帮忙做点小广播啥的,也算是意外收获。再往后有微信公众号的时候也从公众号上嘚吧几句,比开讲座还好使,再次体验了一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这几天有咨询健忘的,回头点了点人头,发现很多年过去后,有一些朋友的身体确实有比较好的变化。有一个朋友在单位不大不小是个头目,但是说话断片,几次在开会时说了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的话,闹出很尴尬的事情。后来调理得不错,基本恢复正常,大家都很高兴。
也有很多人没有太多的改变,这里面有我自己水平和介入深浅等原因,也有患者自身生活惯性而导致的知易行难之类的原因。现在工作模式变了,以后也许会把这个缺口填上一些。
多少做了点事情,虽然不像在医院里那样经常能看见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也还是挺不错的感觉,至少吃盘中餐的时候没觉得很对不起农民兄弟。
往期回看:1. 咬牙守方治疗的一例帕金森病
2. 安神定志丸治疗的一例难治性癫痫
3. 手指体操预防老年痴呆
4. 化痰活血治疗肩痛1例
5. 听莫扎特音乐的孩子变聪明了么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老陈医聊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