鹏华基金郑川江:这些公司才是颠覆者,才会有加倍的成长
2015/12/28 中国基金报

    

    

     虽然是传说中高大上的基金经理,郑川江一落座和记者们的招呼,就显示出80后的谦逊和随和,丝毫没有高冷气息。对我提出的“谈谈投资理念”这种开篇惯例问题,郑川江很实在地回答,“和做了几十年的基金经理成熟的投资理念相比,我还在摸索中。我就天马行空地聊聊做研究、做投资的经历吧”。

     一场采访,有了不加掩饰的开端,实在难得。

     科班出身,见证环保行业的崛起

     2009年是金融海啸后的一年。因为才思敏捷、逻辑紧密,环境科学科班出身的郑川江在那一年拿到了鹏华基金研究员的offer,“进公司后就开始看公用事业,化工和煤炭行业”。当时,A股市场还是在处在房地产强周期中,化工和煤炭已经有成熟的行业研究方法,“开始的两年在鹏华学到了正统的研究范式,学会开始研究一个行业、对上下游的分析、对上市公司的跟踪研究等等”。

     2010年初,一份名为《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的文件就开始在多个部委及各地方发改委等相关部门广泛征求意见,文件首次提出了“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当时,鹏华基金有一批像郑川江这样的新锐研究员。出于公司对新兴产业的投研前瞻布局,他们组成了“新兴产业研究小分队”,分别看七大行业。可能由于环保科学的科班出身,而且覆盖的公司也涉及一些公用事业类公司,郑川江就分到了“环保”这个研究板块。

     复旦大学是国内最早一批设立环境类专业的院校,走出国内环境科学各个行业和研究领域的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学业优异的郑川江,在校期间曾去加拿大做过交流生,在体会过最佳环保国家的环境以后,对比国内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他更觉得环保行业在国内的发展大有可为。

     回顾几年前环保上市公司的情况,郑川江说,“当时“环保”是没有行业的,外部券商也没有这个细分领域,没有专门的研究员看这个,偶有概念的公司也被放在公用事业行业里。A股直到2010年才有第一家真正的环保公司上市,但当时的环保就只是炒概念,公司的主营业务可能都不在环保领域的。中间有段时间被市场热炒,后来验证确实只是概念,也就跌回去了。”

     但经过几年的发展,当年颇有争议的环保行业,现在已成为炙手可热的风口。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1月27日,以2011年12月30日为基准日的中证环保指数最近四年涨幅超100%,远远跑赢同期上涨42%的上证综指。

     “现在来看,环保已经有了初具规模的产业链,环保业务在上市公司利润贡献的占比很高了,有了较为成熟的商业模式。”

     深挖产业链投资机会

     如何看未来一年的投资机会?郑川江向记者细数了2015年火爆的行业板块后,总结道“资本市场的钱,还是会不断涌向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上。”

     分析当前的资金面,郑川江说,“从现在这个时点来看,2015年4-5月份的新开户数和成交量创下高点,在年中也已有较大调整,相信不会再出现系统性风险,但也不会回到当时的高点,所以A股不会有系统性机会。但经济不好的话,政府就会推出产业刺激和政策扶持,比如在环保、教育、轨道交通和医疗等板块。随着民营资本的逐渐渗透,在这些存在海量需求的行业,好的公司仍然会有赚钱机会。”谈到目前最看好的子行业,郑川江表示,最近关注的领域包括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环保检测子行业和在电力体制改革中受益的子板块。

     以新能源汽车为例,郑川江向记者说明其产业链投资逻辑,“这个行业不论是上游原材料的锂、钴,中游的电池、设备、电机,还是下游的汽车、充电桩都有较好的发展空间。目前全国乘用车2200万辆,其中今年电动车仅20多万辆,明年预计达到50-60万辆。这个方向全产业链的投资机会都很多,一些看好的品种适合长期持有。”

     谈及环保行业,郑川江更关注符合环保市场需求的子行业,比如新能源、清洁煤和轨道交通等。“随着环保逐渐纳入地方政府的考核目标、人们对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终端存在海量需求,环保行业是投资的确定性机会。我们在调研时候发现,很多上市公司的订单猛增,这个市场正在迅速地成长起来。在调研时,我们发现一些传统行业的公司,因为没什么订单,一周甚至只让工人工作3-4天。同时,我们也看到因为市场需求激增,一些民营的环保类公司加班加点在处理订单,连总经理都常常工作到深夜. 这种朝气蓬勃的景象,让我们对环保行业景气度很有信心。”

     处在风口里的环保上市公司,股价表现也并非鸡犬升天。以中证新能指数成分股为例,Wind数据显示,截至11月27日,中证新能指数今年以来上涨42%,而成分股表现差异较大。80只成分股中,有4只股价上涨超200%、13只今年以来股价翻番,但也有9只成分股跑输大盘。“看准了方向,仍需甄别优劣。我们重点关注那些有想法、有进取精神、内部机制好、有活力的成长型企业。”郑川江如是说,“环保是知识密集型行业,我们可以看到现在好的环保项目经理甚至需要百万年薪才能挖得到。一些环保公司的发展规划很清晰,管理层本身也有很强的技术背景,再加上好的股权激励条件,他们现在做业务都很拼。我们要投资的,就是这样真的在做事情的公司。”

     “我不会轻易说不”

     一般根正苗红的基金经理,是从名校毕业后,进入公募基金公司后,从助理研究员做起,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最后成长为基金经理。而郑川江选择了迂回路线。在公募呆了三年之后,郑川江也结交了很多同业朋友。2013年,除了公募基金,市场上涌现出很多类型的机构投资者,也有了更多不同的投资门派。“梦想很大,我想出去看看”,可能缘于这个理由,郑川江去了一家券商转型做卖方研究员。2015年2月,郑川江回到鹏华基金——这个职业生涯最开始的地方,开始管理公募基金。

     这个转型,让他有了别样的视野。

     说说你和“根正苗红”类基金经理的不同吧。对这个问题,郑川江认真地想了一会儿说,“我想,我做卖方研究员的经历,让自己视野更开放,更有包容性,不会轻易说不。”

     “买方研究员一般要负责覆盖多行业,从定位上也更像是协助投资经理甄别真伪的角色。如果说投资是一场比赛,买方像是裁判员,倾向评测公司的问题和风险,更容易对事情说不。而到了卖方就会发现,研究员更像是参赛队员,因为他/她总要推荐出一两个值得投资的公司,在那个行业基本面既定的情况下,更倾向发现和挖掘公司的优点,不会轻易说不。我们是要找机会,不是找问题。”

     2013年是创业板开市以来风光领跑的一年,个股百花齐放、财富神话推陈出新,成为各路资金追捧的对象,无视主板调整,全年飙涨80%以上。这一年,创业板的创富神话让资本市场重新审视A股的新势力。这一年,郑川江在券商开始了卖方研究生涯,开始更深入的看公司、研究更多新的商业模式。“这一年,大家都会发现,大量的钱往民营企业走,这就是资本的投票。一些管理层很有想法,人才、资源也会来。当然选股和是否民营无关,重点在于选择好的行业、选择好的公司、有想法和有冲劲的管理团队。”

     这一年,郑川江也开始更积极的思考,寻找更多机会。

     郑川江谈起自己的调研体会,“相比坐落在CBD的成熟企业,我更多去地处郊区的公司调研。这就像两个国家的区别,比如你看加拿大人的生活都是现世安稳,福利薪酬都很好,但人的状态也没什么活力。虽然大家总是说国内环境乱糟糟的,但每个人都为了更好的生活积极求变,有改善现状的迫切需求,就有更好的发展动力。一些办公室位于市中心CBD的公司,代表了那些公司辉煌的现在,记录的是他们牛逼的历史,现在的业务很规范,但再发生飞跃发展的可能性更低了。而那些位于郊区的很多公司很有闯劲,他们会加班加点地努力,有一个未来打入CBD的梦。”

     “我不会花太多时间研究传统行业。这些年,我常常出去调研,每次我穿过一个城市的重工业区,看到陈旧或闲置的设备、无精打采的工人、阴沉的雾霾,旧工业逐渐没落的气息扑面而来。而在深圳、杭州,看到上市公司高管团队加班加点连轴转,我们能感受到新产业的活力和崛起。”

     “这些公司,才是既有秩序的颠覆者,也会获得加倍的成长”。郑川江这样总结道。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基金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