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5分,HBO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他只是个拥有几百亿美金的普通人
2017/4/2 中国基金报

    

     HBO近来拍了一部颇受投资界关注的纪录片《成为沃伦·巴菲特》。

     国内没有上映,豆瓣评分8.5。

    

     《成为沃伦·巴菲特》是一个有引导性的片名,会让人有一种错觉,看完就能成为巴菲特,但看完才知道这世上不会再有第二个巴菲特。这并不是因为巴菲特是一个令人难以企及的天才(虽然他的确是),而是他只是一个普通的巴菲特。正如片子一开头就说,巴菲特只是一个拥有440亿美元的普通人。

    

     (事实上最新福布斯数据显示巴菲特总资产已达756亿美元)。

     巴菲特出生在1930年,美国正好处于股市崩盘的时期。巴菲特的父亲是股票推销员,在他1岁时,爸爸失业了。他父亲当时没什么存款,却决定自己创办一家投资公司,那可是大萧条时期,现在想来,这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

     每到周末,巴菲特总会和妹妹一起去那里玩计算器,他的妹妹清楚记得,有一次巴菲特对她说:“我要在30岁左右成为百万富翁。”她很惊讶,因为他们家从没出过百万富翁。

    

     小时候的巴菲特,每周只有五分钱的零花钱,但他觉得不够。于是他很早就学着做生意,最开始是上门推销可口可乐、口香糖,还卖过邮报等。

    

     巴菲特说自己很喜欢送报纸这个差事,因为这样他能规划自己喜欢的路线,早上5、6点钟的时候没有人能打扰他。

     他每天送500份报纸,每份报纸赚一美分。算起来没有多少,但因为复利效应,当年攒下的一美分,后来变成了几百美元、甚至上千美元。

     大学时,巴菲特遇到塑造他职业生涯的第一人,本·格雷厄姆。格雷尔姆创造了“价值投资”这一术语,并塑造巴菲特“雪茄烟头”的投资方式。

     20岁时,巴菲特离开学校,开始卖股票。

     26岁,当巴菲特回奥马哈后,他租了一间房子,建立了第一个合伙公司,花了105100美元,巴菲特出了100美元,其余人出105000美元。头6年的时间里,他都是自己一个人在单干。

    

     对于一家公司,有多少是流通股、公司市值、公司收入等,巴菲特比别人都了解。

     巴菲特29岁时,第一次和查理·芒格见面。芒格马上发觉他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尔后芒格改变了巴菲特只买便宜股票的投资方式,而是合适的价格买下优秀的公司。

     芒格评价巴菲特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巴菲特在评价自己的过去时十分残酷。

    

     巴菲特32岁时,把办公室搬到基维特广场,届时他已经投资了700万美元,很多都是利润。

     35岁,巴菲特买下伯克希尔哈撒韦。

     42岁,巴菲特收购喜诗糖果。

     43岁,巴菲特开始买进《华盛顿邮报》。

     53岁,巴菲特买下Blue Chips的控制权。

     56岁,巴菲特净资产13亿美元。

     57岁,巴菲特买下所罗门兄弟。

     巴菲特很重视好的声誉,他会让大家知道,他在收购企业时不会破坏企业本身,不会清洗管理层。所罗门事件时,他担任临时董事长,他说,“公司如果赔钱,我会理解;但公司赔了声誉,我会毫不留情。”

     58岁,巴菲特开始买进可口可乐。

     66岁,巴菲特净资产150亿美元。

     67岁,巴菲特收购DQ。

     72岁,巴菲特收购鲜果布衣。

     76岁时,巴菲特净资产460亿美元。

     79岁,巴菲特收购伯灵顿铁路。

     如今87岁的巴菲特,净资产756亿美元。

     2016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拥有61家子公司,47家少数控股公司,33.1万名雇员,公司收入2108.21亿美元。

     而股东大会从以前的30人在自助餐厅举办,发展成40000人聚集起来庆祝的盛会,

     取得如此成就,离不开以下8点:

     爱读书

     巴菲特从小就喜欢读书,并且比大多数孩子读书都要多。他觉得读每个人都能读的书,并从中赚钱,让他有一种赢了的感觉。

     至今还可以准确说出1930年奥马哈的人口为214006人。巴菲特说,有些数字会一直跟着你。

    

     他说他每天依然会花5、6个小时读书。

     做能力圈内投资

     巴菲特强调投资要知道自己的能力范围,所以他一直呆在圈内,不理会圈外的东西。

    

     人们在做股票投资时会倾向于过于频繁的操作,就是因为流动性太强。但是在巴菲特表示他可以看一千家不同的公司,但不必每一家都看准,甚至不用看准其中50家,这样他才能去选择他想要出击的。

    

     专注

     1991年,比尔盖茨被母亲叫去和巴菲特见面,但是盖茨当时特别不情愿:“巴菲特只会玩股票,我和他之间不会有什么共同语言。”不过他错了。刚一见面,这位传奇投资人的态度和世界观就打动了盖茨,于是从那天开始,两位超级富豪之间产生了最深厚的友谊。比尔盖茨的爸爸叫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写下对他们最有帮助的一个词,他们不约而同地写下了“专注”这个词。

     比尔盖茨说,他们俩都是工作非常努力的人,都不喜欢无聊的事情。

     专注一直是巴菲特人格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如果他对新事物感兴趣,他会大量阅读资料,会想遇见和它有关的人。盖茨也一样。因为专注,盖茨和巴菲特对自己不关心的事情一无所知,比如,他们不了解烹饪和艺术,也对物理和宇宙全然不懂。但是同样因为专注,关于商业,这两位的认知超越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人,并且能力圈在不断地扩大。

     爱思考

     巴菲特很享受思考的过程,他认为思考钱的问题很容易。

    

     复利

     巴菲特从小就爱将一分钱变成更多的钱,他深受“不要亏钱”原则影响,“滚雪球”赚钱。

     他7岁时去图书馆借了一本书,名叫《赚一千美元的一千种方法》,书里介绍的一种方法,就是去买一架投币的体重计。“我坐下来计算,买第一台体重计要多少。多久之后获得的利润购买另外一架。我坐着在那里画了一张福利表格,思考要多久才能让世界上人人都有一台体重计,那需要全美国人每天称重10次,我只需要坐在那里,像体重计行业的约翰·洛克菲勒一样。”

     危机意识

     巴菲特是一个很有危机意识的人,他花了1美元买了7份旧的纽约时报裱在办公室,就是为了提醒自己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避免情绪化

     巴菲特是一个很理性的人,他认为如果你投资时过于情绪化,那肯定会做不好。因为你可能对股票有很多情绪化的想法,但是股票对你却没有感觉的。

     护城河

     巴菲特说投资要遵循的两大法则是不要亏钱。

    

     因此巴菲特会找有护城河的公司做投资。“买下一家公司的股票,买的不是产品,而是产品名字、产品品牌,还有产品真正的经营权。”

     一些细节:

     1、每天早上,巴菲特开着自己的车去上班经过麦当劳买早餐,他说他的选择有三种:2.61美元,2.95美元,3.17美元。

     如果市场不太景气,就吃2.61的。

    

     如果一切都还不错那就吃3.17的,有火腿、鸡蛋、奶酪饼

    

     如果早上看到股票跌了就吃2.95的

    

     2、21岁之前,巴菲特一直很害怕当众演讲,他说他做不到,会呕吐的。但他知道,如果他不改变,就永远改变不了。于是他特地参加戴尔·卡内基的课,锻炼自己的公共场合演讲能力。

    

     3.巴菲特折磨老师的方式是卖空老师买入的股票。。。

    

     4.巴菲特有3个孩子,作为股神的孩子,他们表示生活和别人没什么不一样,巴菲特每天回家一起吃晚饭、每晚摇着孩子睡觉给孩子唱歌。

    

     5、巴菲特非常崇拜他的父亲,他父亲并不在乎钱,只相信自己的内心,而不在意其他人的看法。不知不觉,他从他父亲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他第一次读关于投资的书,是在他爸爸的办公室里。很快,他就读完办公室里的所有书,有些读了不止一遍。

    

     6、尽管巴菲特是从事投资的,也是世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但是他没有计算器或者电脑。

     巴菲特表示,在他整个人生中,他花去的钱从来不会超过他赚的钱的1%。其他99%都给别人了,因为那对他没用。但他一开始是想把钱存起来,用复利方式把钱越滚越大,再由他妻子苏西来处理他的财富。然而苏西在2004年时去世了。于是2006年,巴菲特将本来打算死了之后再捐献的大部分财富早早的捐给了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并成为捐款最多的慈善家。

     他表示,那些钱既然对他没用,捐献给其他人何乐而不为呢。

    

     巴菲特表示他不害怕死亡,虽然他的身体开始退化,但他还是和以前一样热爱生活,享受生活。

    

     相信百年后,巴菲特仍会被历史记住,但我们不知道他会以怎样的角色被记载。是一位著名投资者?还是一个慈善家?但巴菲特说他的人生目标是成为一名教师。

     “在我看来,人生就像一场电影,但你不能浑浑噩噩地过日子。重要的是你要找一份哪怕你不需要工作也愿意做的事情。生活是美好的,每天早上,你从床上跳起来,是因为你很期待这一天。60多年来,我都是跳着踢踏舞去工作。因为我很喜欢自己在做的事,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

    

     基金君注:想看这部纪录片的,点击阅读原文

     “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基金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