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丨28年没有升官的麦伯良
2018/5/3 17:18:01 中国基金报

    

     当车辆转入蛇口工业区港湾大道2号时,我的脑海迅即飘过四个字:三进中集。

    

    中集集团CEO兼总裁麦伯良

     第一次采访中集,还是18年前,当时的董秘吴发沛(现任副总裁)热情而随性,说到高兴处,喜欢把脚架在茶几上;第二次是半年前,现任董秘于玉群带领我们参观中集成长“家史”,并观看了颇具震撼力的海工作业视频;这一次,我们如约见到中集传奇CEO——麦伯良。

     1991年,麦伯良从深圳改革开放标志性人物袁庚手中,接过中集总裁帅印。“我31岁就当总裁到现在,28年没有升过官了,中间也有很多诱惑。”麦伯良不无幽默地告诉我们。当年袁庚为何选中自己?麦伯良说:“当时中集只有三个大学生,我是其中之一,还是很有竞争力的。”据悉,袁庚后来多次表示,他对中集最大的贡献就是挑选麦伯良当接班人。而麦伯良也感喟袁庚的知遇之恩,他在缅怀这位改革先驱的文章中写道:“一个人的离世有两次,一次是停止呼吸,一次是被人遗忘。在中国通往现代商业文明的道路上,我深信袁庚并没有离去,他是一盏指路的明灯。”

     一个企业就是一个大家庭,做得好不好,关键看“家长”。麦伯良说,自己从担任中集总裁第一天开始,就已经把一生跟中集的命运深深地连在一起了,与中集共存亡。麦伯良给我们讲了一件趣事:他儿子十几岁的时候,有一天对他说,爸爸你有两个儿子。麦伯良诧异地说:“我怎么有两个儿子,不就你一个儿子吗?”“你还有个大儿子!”“我大儿子在哪儿呢?”“CIMC呀,中集就是你的大儿子!”

     麦伯良是一位创业者、改革者。他说,深圳是创业热土,不一定要当市长、部长才算做贡献,不同的岗位,一样可以做出贡献。尽管28年没升官,但是自己喜欢实实在在的成果和成就:“中集现在有19个产品线是世界第一,明年可以拿下第20个世界第一!”

     中集现在有九大业务板块,包括传统的集装箱业务,以及不断拓展的多式联运、天然气装备、海工等领域。麦伯良说,中集从十年前开始转型,不能只守着集装箱业务,“转型升级也是很痛苦、很不容易的。走到今天,可以说中集转型升级基本到位,发展战略已经明确,未来十年,中集又是一个腾飞的十年。”

     麦伯良是一个健谈的人,我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他都滔滔不绝,并且坦诚、客观,不回避自身失误。“我算过一笔账,当了28年总裁,由于我的原因导致决策失误,给公司带来过大概4、5亿的损失。”不过,他给中集创造的价值有目共睹,仅上市之后分红就超过100亿。出现失误怎么办?麦伯良主动担责,自开罚单,一单就是100万,他给自己开过3个百万罚单。“每次董事们都为我说好话,说意思意思就行了,我说不行。这是对公司好,企业良好的问责文化很重要。”担责、反思、改善,这是麦伯良眼中的决策问责三步曲。

     麦伯良精力充沛,访谈过程中,感觉他犹如时刻待命的战机,分秒之间就可以拉杆起飞、直上云霄。虽已年届花甲,他对新生事物也了如指掌,谈起相关应用APP也如数家珍。我们采访前几天,青岛海尔宣布要赴德国发行D股,这是资本市场的新鲜事,当笔者问起中集未来有无新的融资计划、是否考虑发行D股时,麦伯良斩钉截铁说:“D股我们是不发的,暂时没有这个计划。我们会充分用好内地跟香港两个资本市场,这样沟通成本最低。”

     访谈过程中,麦伯良几乎烟不离口,一支接一支,万宝路牌子的,不过烟味并不浓烈,焦油含量应该不高。这让我不自觉地联想到与深圳发展密切相关、曾同样嗜烟的邓小平。

     麦伯良对邓小平是无限感恩的。他上山下乡两年半,1977年恢复高考,“很幸运,第一届就考上大学。”于是有机会进了中集,于是有机会得到袁庚赏识,于是有机会驾驶“中集号”驰骋28年。

     历史就是这么耐人寻味,似乎有神奇的脉络在奔腾不息的潮流中牵引传承,邓小平、袁庚、麦伯良分别驾驶“中国号”、“蛇口号”、“中集号”航船行进,载重量不同,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的航道:改革开放。

     “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基金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