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金融再融130亿估值翻3倍,逆势而上背后是赛道方向明确
2018/7/12 17:29:34 中国基金报

    

     7月12日,京东金融宣布即将完成B轮130亿元人民币融资,通过中金资本、中银投资、中信建投和中信资本等原投资人增资实现。此次融资后,京东金融的估值约为1330亿元人民币。

    

     京东金融上一轮融资在2016年,由红杉资本中国、嘉实投资和中国太平领投66.5亿元,投后估值466.5亿元人民币。这也就意味着,两年的时间,京东金融的估值翻了3倍。

     当前环境下,获得如此高估值的一级市场投资,本身就是一件值得关注的事情。同一天,TMT行业的齐家网和映客在港股敲响上市的钟声;之前,小米以定价区间下限在香港上市;此后,还有美团、同程艺龙、腾讯音乐等企业排队敲钟。而纷纷奔赴二级市场背后一个重要原因即一级市场开始“缺钱”,王冉等创投圈大佬近期也明确指出一级市场的投资将收紧,企业估值也将缩水,投中信息研究院的数据同样显示,今年一季度,中国PE/VC完成募资基金数量同比下降54.82%,规模同比下降74.85%。

     在此背景下,京东金融完成如此大规模和高估值的融资显然是逆势而上。从投资角度而言,资本寒冬不意味着不投资,而是会向头部优质项目集中。但一个核心问题是,什么样的项目才会被选中?京东金融此次融资其实提供了一个观察视角,将视野拉深,可以发现脱胎于互联网企业的金融科技或科技金融企业所处的赛道,大势已定,方向明确,跑速提升。

     “科技+金融”这个赛道非常有意思,上半场,这个概念的侧重点在于依赖互联网创新,在技术、资金和资产端全面与传统金融机构竞争,其中以蚂蚁金服为代表,无论是阿里小贷还是余额宝,都试图“改变银行”,市场普遍看好的是这类公司的金融业务,包括网贷平台。但金融本身是一个相对高风险的行业,除了业务本身,还有政策方面,很长一段时间,这个赛道的方向并不明确。

     随着近两年整个宏观经济的变化,金融监管风暴来临,并且一浪高过一浪,整顿市场乱象,防止系统性金融风险,保证国家金融安全成为重中之重,与互联网金融业务直接相关的典型便是“网联”的成立。

     在整个金融行业大变革的同时,一部分市场风险也集中释放,比如近期连环爆的网贷平台倒闭。整个大环境的变化其实已经为“科技+金融”这个赛道廓清了方向,正如京东金融CEO陈生强所言“让科技的归科技,让金融的归金融”下半场开始。

     纵观这条赛道上的跑者们,京东金融是国内第一家提出金融科技定位的公司,以B2B2C的模式,通过直接服务银行等金融机构而实现间接服务用户。并且落地速度远超行业,仅累计服务金融机构就超过700家。

     如果了解以上大背景,是否就不难理解京东金融次轮融资的不同寻常。

     不以2.0否定1.0

     本轮金融改革,无疑是一场正本溯源举措。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因为现在的问题而对过去几年创新的抹杀,尤其是互联网公司在很多层面对金融的赋能。

     毋庸讳言,无论是京东金融,还是蚂蚁金服、百度金融、微信金融,早期都进入了金融领域的资产和资金环节,以互联网的技术和思维对金融产品、服务乃至整个模式都进行了创新。在这个过程中,这些平台也积累沉淀了大量匹配金融的技术能力。

    

     以完成新一轮融资的京东金融为例,以白条、京保贝、京小贷为代表的金融业务脱胎和成长与京东的电商板块,这是科技+金融的1.0时代。京东凭借其数亿用户,以及用户消费、商家运营等场景和数据,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摸索出一套适合年轻用户的金融模式。这也就有了京东金融的孵化、成立和独立。

     陈生强对这个阶段有着清晰的表述:在1.0阶段,京东金融致力于风险定价,将数字资产化,开发出数字化的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新模式。

     即使对于普通用户而言,这种感受也是直接的。此前的类消费贷款,基本都是独立的,无论是信用卡,还是网络现金贷,都需要经过复杂的审核流程。以白条、花呗等为代表的产品却在电商购物的消费场景中就完成了审核,这种在线化、数字化的技术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也是传统金融一直备受诟病的环节。

     更重要的是,凭借其互联网的天然基因,实现数字资产化和资产数字化后,可以更加精准的进行定价和风控,这是金融业务的核心。以供应链金融为例,传统模式下,银行等金融机构很难实时在线掌握借款方的经营情况,而京东作为电商平台,企业的部分经营情况实现了数据化、实时化和可穿透监测化,这无疑实现了对资金的动态定价和精准风控。再进一步,贷款资产的证券化,也实现数字化,通过技术手段更加便捷和精准的对接资本市场。

     1.0时代另一重大创新还在于,京东金融们将实体经济与金融进行了完美对接,以场景的方式。传统模式下,资金的使用效率很难把控,即使借款方投入了企业经营,也难保产生效益。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京东这类平台不仅提供资金支持,并且通过电商平台和无界零售帮助企业经营,实现资金使用的效率最大化。

     可以说,以技术见长的京东金融们在1.0时代进行了金融业务的实战演练,无论是对业务的理解,还是技术积累以及基础设施的搭建,都为科技+金融进入2.0时代奠定了强大的基础。显然,1.0阶段是必经之路,没有这个阶段,谈2.0如空中楼阁,因此,我们不能以静态的眼光以目前的市场变化来否定1.0时代。

     金融机构的服务者

     无论是红杉中国这样的市场化明星创投机构,还是中信资本等国字头资本选择京东金融,本质上是看中了两个方面:第一,市场创新窗口期内,京东金融完成了1.0时代的积累;第二,在宏观环境急剧变化之前,京东金融率先看清了这个赛道的方向,并快速推进落地,证明了其判断能力和战略能力。

    

     有一个细节,很多人会忽视,当支付宝和微信支付还在为结算权奋力力争时,京东金融旗下的网银在线却与银联开始合作推动NFC支付。这不仅是一种支付形式的变化,背后更是路线的选择。NFC只是一种支付通道,而不涉及资金。京东金融这样的选择已经是一种回归科技的选择,与之呼应的是,两年前,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就开始在各种场合强化数据、技术时京东金融的优势。

     稍微注意下即可发现,在京东之后,蚂蚁金服、百度金融等都跟随京东金融的步伐,高调宣扬其技术赋能的定位。而京东金融已经占得先机。

     相较之下,京东金融的转型决绝而快速。4月份的博鳌论坛上,陈生强甚至表示,京东金融未来会把资产和资金等一系列金融业务全部往金融机构转移,包括白条、京保贝、京小贷等等,由金融机构直接去做资产、资金以及用户运营,或者京东金融帮金融机构在它的基础上去做资产、资金以及用户的运营,京东金融本身不再持有这些资产。

     与之对应的是,京东金融近两年服务金融机构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大规模落地。今年3月份,京东金融推出针对零售信贷的“北斗七星”产品最具代表性,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科技可以在哪些金融场景下应用。“北斗七星”包括信贷平台、量化营销、智能身份识别、智能信贷系统、大数据风控、ABS资产云工厂、风险运营等七大模块,覆盖零售信贷的全流程。

     而这些也基本上是银行尤其是中小银行的痛点所在,比如过客成本过高、不良率上升、审批周期长、用户体验差等等。同时,京东金融与神州信息旗下的融信云实现战略合作,切入银行基础设施搭建运营环节。要知道,为金融机构提供云服务是需要牌照的,而融信云是少数几家之一,京东金融在同类平台中再次领先一步。京东金融也加快了外延式投资不乏,今年以来先后投资云简科技、海益科技、博云、加推科技等金融科技领域的相关公司。

     京东金融的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也在逐步落地,由此京东金融从底层基础设施到中台软件系统,再到前端场景、用户,实现了金融业务的全链条科技覆盖。

     科技互联网企业在经历了稍显混乱的金融创新之后,新的时代已经来临,“科技+金融”之路怎么走,方向已经明确,因此无论对于投资人,还是企业自身,都完成了一轮不确定风险的释放,剩下的就看谁跑的更快,跑的更远。(CIS)

     “

     中国基金报:报道基金关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中国基金报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基金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