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眼日| 什么?古人也会近视?
2022/6/2 12:29:30 医学博物馆
古人是不是也会近视呢?据记载,眼镜最早出现于南宋,是一个椭圆形的透镜,材质一般为岩石晶体、石英、玉石或者紫晶制作而成,和现在北方的眼镜相差无几。

宋代就已经有眼镜了,
难道古人真的会近视?



医博,图片上戴眼镜的爷爷为什么和我们的衣服不一样呢?他们呀,可是宋代人,眼睛上佩戴的在当时可不叫眼镜,叫叆叇(àidài)。

宋朝赵希鹄所撰《洞天清录》记:“老人不辨细书,用叆叇掩目则明”。叆叇即眼镜。

难道古人也会近视吗?当然了,你快看!


戴眼镜的溥仪对于古代帝王来说,时常熬夜批阅奏章,眼睛难免吃不消。


那除了皇帝,其他人不会近视了吧。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古有匡衡凿壁偷光,又有孙康囊萤映雪,为了考取功名的读书人每日每夜奋笔疾书,挑灯夜读,照明条件也不好,看书着实费眼睛。


凿壁偷光

囊萤映雪
当时环境这么刻苦?我以后也要好好学习。嗯,其实,像我们熟知的苏东坡、纪晓岚等学者其实都是近视患者。



戴眼镜的纪晓岚

好好学习,还要保护好自己的眼睛。


咦,那这是什么,放大镜吗?
这是1972年四川乐山市长征制药厂工地明墓出土的凸透镜,出土时还可以看见金属镜架,现在因朽坏没有保存下来。


毕沅墓出土的眼镜

那这个我知道,一定就是之前的眼镜了。对,当时乾隆五十六年(1971年),曾在正大光明殿大考翰林,诗“以眼镜为题,限他字五言八韵”。眼镜在当时虽是读书人的福音,但也可谓是奢侈品,帝王经常将其作为赏赐,因此在社会中常被视作身份的象征。


在古代没有手机,近视的人一定很少。对呀,近视是个富贵病,极少数人才有,更何况,古人也有他自己的预防方法。


熨目法
双手摩擦产生温热,敷在眼睛上,那不是就像是蒸汽眼罩一样吗,古人可真聪明。

枸杞灯
枸杞榨油点灯,减少熏眼油烟,也可明目!


还可以这样?

运睛法
还有运睛法,运睛保健,可以明目、改善视力。


眼保健操,我也会!12345678,2234....


对了,那古人读书时摇头晃脑该不会也和保护眼睛有关吧?还真让你猜对了,摇头晃脑能使颈椎得到放松,从而预防近视。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尽管我们非常呵护,也可能不经意间受到病菌的袭击,其实魏晋隋唐时期就已经出现了对抗眼科疾病的手术治疗方法。

什么方法?金针拨内障术。



那蒸眼器的使用一定是外治了。

审视瑶函中的眼科外治技术
近代出版的审视瑶函中形象的描绘了中医眼科外治技术中洗眼、蒸眼、浴眼技术,生动的反映了19世纪中医眼科治疗的情况。

中国国家卫生部、教育部、团中央、中国残联等12个部委联合确定每年的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今年,是第27个“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古人都知道爱护自己的眼睛,现在的我们有多少人把更多的目光关注在抖音、微博、电视、游戏上,在今年的全国爱眼日之际,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



扫码关注我们
带你解锁更多医学知识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博物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