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为什么常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2022/9/9 18:00:00 医学博物馆

中秋由来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又称祭月节、月光诞、月夕、秋节、仲秋节、拜月节、月娘节、月亮节等。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两汉时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中秋之夜,浩月当空,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多于此夜合家团聚,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

嫦娥奔月
据史书记载:“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药服之,遂奔月为月精。”嫦娥此举所付出的代价是罚作苦役,并终生不能返回人间。李白为此颇为伤感,写有诗句:“白兔捣药秋复春,女亘娥孤栖与谁邻?”嫦娥自己虽觉月宫之好,但也耐不住寂寞,在每年八月十五月圆夜清之时,返回到人间与夫君团聚,但在天明之前必须回到月宫。后世人每逢中秋,既想登月与嫦娥一聚,又盼望嫦娥下凡一睹芳容。因此,许多人在焚香拜月之时,祈求“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年复一年,人们把这一天作为节日来庆祝。
李商隐《嫦娥》云:“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白的《把酒问月》云:“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李峤的《中秋月二首》(其一)云:“盈缺青冥外,东风万古次。何人种丹桂,不长出轮枝。”唐代诗人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宋代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张九龄《望月怀远》云:“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故中秋节的民间习俗多与月亮有关。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另外有人提出,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
中
秋
节

为什么十五的月亮十六圆


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就是说出现在农历十六的满月居多。月亮围绕地球运动,月相也在不断变化,月亮的这种盈亏变化周期叫作朔望周期。从朔到满月的时间大约需要十四五天,但时间长度并不是完全固定的,因此,从朔到满月的时间最短不到14天,最长超过了15天,满月大多出现在农历的十五和十六,个别时候可以出现在十七甚至十四,其中以出现在十六的满月最多,占总数的近60%,出现在十五的满月次之,约占40%。因此就有了“十五的月亮十六圆”的说法。不过,今年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月亮却是十五圆,具体满月的时间是9月10日17时59分。当天北京地区月亮升起的时间大约是18时50分。



中秋习俗





饮桂花酒
农历八月,又称桂月,是赏桂的最佳时节,中秋赏月品桂花酒既是应时养生,又充满了诗情画意。桂花酒祛除胃寒效果更佳,因为酒具有增加药效的作用。
吃月饼“饼儿圆与月儿如,更兆嘉祥食有余,多感外家爱护意,年年例又贶双鱼。”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古时吃月饼的风俗以明清尤盛。现如今人们用它祭月、赠送亲友。
吃石榴石榴入药的部分是的干燥果皮。秋季果实成熟后收集,晒干。其主要功效为涩肠止泻,收敛止血,涩精止带,用于久泻、久利、带下等证。吃石榴也是中秋节很流行的一项风俗。
祭月在中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实际上是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在月下,将“月神”牌位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祈求福佑。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博物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