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我国生物医学工程情报研究先行者——杨国忠
2022/11/25 7:59:55 医学博物馆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姓名:杨国忠
职称:研究员
学历:1957年9月--1962年10月 北京外国语学院 德语系 本科毕业
工作经历
1962年10月15日----2004年7月31日
在此42年间,本人一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 医学信息研究所工作:历任翻译--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5年7月-1992年4月医科院 北京协和医学科技开发公司总经理,1988年8月-1991年7月医科院 北京协和医学音像出版社社长,2004年8月1日退休。
社会兼职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数字医疗及医疗信息化分会高级顾问,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监事长,贵州工业强省十大产业科技思想库专家 (2011-2016年),《世界医疗器械》杂志编委,《中国医疗器械信息》杂志编委,《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编委,《中国医院采购指南》编委会主任委员。
专业方向
生物医学工程情报和医疗器械技术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正如生物技术支撑的产业是医药工业,生物医学工程支撑的产业是医疗器械。


界内评价
“国内学界知悉生物医学工程学这一新兴学科的大略及其对医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性,始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情报研究所杨国忠所撰《生物医学工程及其发展概况》一文。上世纪70年代中期,杨国忠等人从情报学角度致力将这一新兴边缘学科引入我国,得到时任卫生部科教局局长陈海峰的大力支持。”
2009年《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专辑》“从1972年起,中国医学科学院的医学情报专业人员也敏感地捕捉到国外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的各种信息,并积极热情地向卫生部等有关领导和部分理工院校宣传呼吁,提出要使我国医学现代化,有必要建立和发展这一新兴学科,从而引起了领导和专家学者们的广为关注,为日后学科的确立和学会的组建做了舆论准备。” “1977年底,我国政府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和“技术科学规划会议”,决定正式将生物医学工程学确立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并由卫生部牵头拟定规划。借此东风,1978年7月国家科委在天津蓟县召开了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规划会议。并于1979年11月,在重庆正式成立了以黄家驷院长任组长的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组,标志着成立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条件已经成熟。在这一段学会成立准备工作期间,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报所杨国忠的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俞梦孙院士《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发展历程》 2010年

贡献
研究所的使命:一出成果;二出人才。杨国忠教授为国家引入了生物医学工程,并参与了学科的确立和学会的创建工作;为本所培养了一组生物医学工程信息研究人员。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博物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