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防寒请注意!!!
2024/4/1 医学博物馆

     秋季防寒

    

     秋令保健以养肺为主肺主气,司呼吸,开窍于鼻。中华医学认为,秋令与肺气相应,秋天燥邪与寒邪最易伤肺;呼吸系统的慢性疾病也多在秋末天气较冷时复发,所以秋季保健以养肺为主。固护肌表 、滋燥润肺、防忧伤肺、补脾益肺、通便宜肺。

    

     01

     预防时令病

    

     立秋之后,秋风秋雨渐多,天气由热转凉。由于昼夜之间温差增大,也是人们发病较多的时节。常见的有支气管炎、哮喘病复发、肠胃疾患增多、“热伤风”等。因此,人们在秋季一定要注意保健,做到防病于未然。入秋萝卜胜似良药时下,正是萝卜上市的季节,它作为一种普通的蔬菜为人们所喜爱。萝卜下不但营养丰富,还有较高的食疗价值,入秋萝卜胜似良药,民间常用来治疗多种疾病。比如治扁桃体炎、治哮喘、治偏头痛、治冻疮、治咳喘多痰、咽喉痛、口腔溃疡。多吃秋果惹病生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但吃水果并非多多益善,食用时应适可而止,吃多了也会影响健康,比如下列七种常见的秋果就要悠着吃,苹果、梨、柿子、大枣、柑橘、葡萄、石榴。

    

     02

     御寒误区

    

     为了适应寒冷的气候,人们会采取一定的防御和保护措施,但如果单凭经验和感觉,有些方法常常会步入误区。误区一:穿衣越多越暖和当空气层总厚度超过15毫米时,衣服内空气对流明显加大,保暖性反而下降。另外,皮肤血管扩张,增加了散热,但降低了机体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误区二:受冻后先暖手脚这样做日后很容易生冻疮。正确的方法是,在距取暖器不远的地方,将裸露的手脚互相搓擦,使手脚的温度自然回升,待皮肤表面变红时,再移到取暖器旁或放入热水中取暖。误区三:戴口罩防感鼻子吸进的冷空气,经过弯弯曲曲的管道,进入肺部时,已接近体温。人体的这种生理功能能通过锻炼得到增强,从而提高耐寒能力。

    

     03

     秋冬饮食

    

     冬季是一个寒冷的季节。中医认为,冬令进补与平衡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有密切关系。老年人由于机体功能减退,抵抗能力低下等,在寒冷季节,更宜进行食补。冬令进补应顺应自然,注意养阳,以滋补为主。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在膳食中应多吃温性、热性特别是温补肾阳的食物进行调理,以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冬季“食补”,应供给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易于消化的食物。可选食:粳米、籼米、玉米、小麦、黄豆、豌豆等谷豆类;韭菜、香菜、大蒜、萝卜、黄花菜等蔬菜;羊肉、肉、牛肉、鸡肉及鳝鱼、鲤鱼、鲢鱼、带鱼、虾等肉食;橘子、椰子、菠萝、荔枝、桂圆等水果。现代医学认为,冬令进补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的现象得到改善。冬令进补还能调节体内的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的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就是这个道理。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医学博物馆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