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抄袭微信?这又不是第一次!
2019/3/11 20:18:28热爱创新的 创新工场

    

     估计很多人这两天都会因一个消息感到惊讶:

     Facebook 居然官方发声要抄袭腾讯的微信?而这似乎不是第一次了?怎么一回事?!

    

     一年前,扎克伯格正焦头烂额地面对着 Facebook 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

     当时,媒体爆出剑桥分析公司数据泄漏事件,Facebook 卷入巨大争议旋涡。为了在侵犯用户隐私、干扰美国大选等问题上对公众作出解释,他不得不出席国会听证会,接受了共计 10 个小时的犀利质询。

    

     一年后,扎克伯格再次走进舆论中心。

     这次,他在自己的 Facebook 主页上发布一篇博文,宣布 Facebook 将开展重大战略转型——从原本面向广泛受众的、开放的社交平台,转向更注重通信加密和隐私保护的个人通讯工具和社交网络平台

    

     3 月 7 日,扎克伯格发表 3000 字长文《关注隐私的社交网络愿景》

     用扎克伯格自己的话说,过去 Facebook 致力于为人们打造了一个可以自由发声、分享想法的「城镇中心广场」,如今则是要为人们构建一个能进行私密沟通的「自家客厅」。

     在此基础上,Facebook 还希望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互动方式,有计划在应用中加入视频聊天、群组联络、移动支付、电商等多元服务。

    

     Facebook 旗下聊天应用产品 WhatsApp,曾在留学时用过这款应用的小编表示,仅能用来聊天的 WhatsApp 着实有点「无趣」

     而在看完扎克伯格对转型后的未来设想和美好展望后,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其实都是:

     这不就是微信吗?!

     也有不少吃瓜网友大呼过瘾:

     「有生之年系列,终于要被别人模仿了!」

     「致敬乔布斯之后最伟大的产品经理小龙哥!」

     「FB 未来会有公众号吗?已经迫不及待开号了!」

     对此,《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外媒也毫不留情,直指扎克伯格的最新愿景已经被实现了,只是不在美国,而是中国的微信模式,「做的就是下一个微信。

     风水轮流转。

     十年前,国内刚崛起的人人网高度借鉴了 Facebook;谁能想到十年后,Facebook 正在向微信看齐。

     没想到,除了潮流,科技发展也是一个圈。

    

     事实上,这次 Facebook 模仿微信,之所以能给大家带来一种「扬眉吐气」之感,可能是因为在很多人眼里,中国一直都是在「山寨」别人的东西。

     「中国的 Amazon」、「中国的 eBay」、「中国的 YouTube」……

     很长一段时间里,许多国内的企业或是产品都带着这样一顶「无形的帽子」。

     外界断定中国没有自己的创新,「Copy to China」的说法也一直存在。

    

     不过,机智的模仿不是盗用别人的知识产权,而是模仿别人产品的外观、功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正是通过模仿,中国企业家们学会了如何开发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如何实现技术和产品的迭代与升级,为之后成为优秀的产品管理人打下基础,并很快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他们在国外创新技巧的基础上,不仅尝试开发出具备独有特点的产品,而且努力朝着更适合中国市场、中国本地用户的方向进行打造。

     微博和淘宝就是最好的例子。

     尽管它们并非原创,在大量市场反馈的基础上发展得更快,并且超越了各自领域的对标产品:推特和易趣。

    

     而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也开始研发并推出全新的创新产品,甚至开始反向海外输出。

     例如,如今大家耳熟能详的今日头条,证明了新闻聚合类网站在互联网市场中无限潜力。但其实,新闻聚合类网站的鼻祖其实来自于美国一个名为 Digg(顶格网)的公司。

     但是由于没有在运营与优化进行深入,Digg 最终没能缔造成为一个美国商业神话,却只落得被 50 万美金出售的田地。

     反观今日头条,充分开发利用先进的人工智能算法进行个性化推荐,不仅成为三小巨头 TMD 之一,旗下孵化的短视频软件抖音出海还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主攻东南亚市场的抖音海外版本 Tik Tok,超越 Facebook、Instagram 等应用登顶 App Store 下载榜首。

     有趣的是,去年 11 月,Facebook 公司悄然发布了一个名为 Lasso 的短视频 APP,无论是从核心功能还是产品界面来看,都像是一个克隆版的 Tik Tok。

    

     「Copy to China 已经变成了 Copy from China。」创新工场董事长兼 CEO 李开复博士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达这样的观点。

     在他看来,中国创业者的整体思路是大胆尝试,快速迭代,出现问题不会全盘否定,找到解决方法就去正面解决。

     「现在说中国企业已经赶上美国企业的水平一点也不足为奇,现在国外有很多产品开始借鉴中国的特色和灵感。」

     事实正是如此,「美国版微信」、「美国版抖音」,也并不是中国科技潮流被西方科技公司模仿的特例。

     美团、支付宝、滴滴……一系列中国企业成功的背后,都是能够印证了从当年的 Copy to China 向如今的 Copy from China 转变的优秀案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所经历的并不是一次次简单的借鉴与抄袭,而是一场场技术实力的较量与市场争夺的博弈。

     谁能让技术实现因地制宜、谁能最先摸清目标用户的需求,谁才能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现在机会平等地摆在眼前,在下一个重要赛道里,究竟谁将一马当先?谁又将居于人后呢?

     我们拭目以待。

    

    


     推荐阅读:

     剖析中美「下流消费」

     创新工场郎春晖:揭秘中国消费市场投资的“四四”法则

     创新工场张鹰:行业瑟瑟发抖时,我们捕捉逆势增长小惊喜

    

     欢迎关注创新工场微信公众号:chuangxin2009。创新工场拥有强大的投资和投后团队,持续输出关于创业投资、投后的真知灼见~ 还有机会参与到创业培训、沙龙和其他各类活动中。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创新工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