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工场总裁陶宁:投资AI需要耐心
2019/7/2 17:30:00 创新工场

    

     在今天的绝大多数人眼中,创业是一件很赞的事情。因为只有那些有理想、有追求、有朝气、有才华的人,才能跳出舒适圈去创业。而创业之路,也被视为这一代年轻人实现财务自由的最佳捷径。

     不过,如果要把时间轴拉回十年前,大家对创业这件事的态度却大有不同。

     「回忆 2009 年那时的状态,其实创业这件事情其实是被大部分人不接受的。尤其在高科技圈,人们都有很好的工作、很好的背景,如果他们选择创业,基本上等于失败,找不到工作的人才去创业,跟今天完全是天壤之别。」创新工场总裁陶宁这样回忆道。

    

     现任创新工场总裁的陶宁,曾在微软、IBM、谷歌等公司工作,领导过近 20 款新产品在中国和亚太地区的发布上市,是产品和市场领域的一把好手。她和现在的创新工场董事长兼 CEO 李开复是老同事了,两人在微软时期就认识,后来她成为李开复在谷歌中国雇佣的第一批员工,并作为运营总监,领导谷歌中国从 1 个人成长为 700 人的团队。从耶鲁大学 MBA 毕业后,决心回到中国企业上班的她,接受了李开复的邀请,加入创新工场。

     今年正是创新工场成立的第十年。近年来,创新工场的投资阶段策略逐渐从天使轮投资和孵化,转向 A 至 C 轮投资。在陶宁看来,随着中国创业生态圈日趋成熟,转变策略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与其他投资机构相比,创新工场看起来更「技术流」一些,以人工智能领域为重点,专注技术的投资和商业转化。陶宁认为,人工智能创业门槛高、投入大、回报周期长,但可能会创造比移动互联网更大的商业价值,所以投资者应该更有耐心;人工智能领域还有着广阔的投资和创业空间,人工智能创业企业的数量会远超互联网创业企业数量。

     本文内容整理财新视听,编导:范俏佳,主持人:袁小珊

     Q:最早大家知道创新工场还是以天使投资和早期投资为主,这两年你们也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逐渐往后期走一些,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转变?

     陶宁:创新工场是 2009 年成立的,到今年正好十年了。如果我们能回忆起 2009 年时候的状态,那时候创业这件事情是被大部分人不接受的,尤其在高科技圈,他们都有很好的工作、很好的背景。如果他们选择创业,基本上等于失败,找不到工作的人去创业,跟今天完全是天壤之别。第二,那个时候也没有资金,连办公空间都找不到。

     回头看,那时候的创业生态圈是不完善的,甚至是缺东少西的一件事情。所以我们就要围绕着科技创业者所缺少的每一个元素帮他补足,我们补足的包括资金、市场、人才甚至包括办公空间。因此那个时候我们只能集中在孵化和天使投资这个阶段。

     随着这十年整个生态圈的迅速成长,尤其在双创的号召之下,和政府引导基金的成立,我们的元素越来越齐备了,所以创新工场的投资也慢慢开始到了成长期。实际这样成长期的变化,表明了中国创业生态圈成熟的标志

     Q:创新工场给我们的感觉更聚焦在科技领域投资,科技的投资是谨慎、专业、稳健,但是可能有时候会错过一些俗称「赌一把」的项目,你们自己有过这样的困惑吗?

     陶宁:无论是从原来的天使投资到今天成长期的投资,创新工场实际一直都是跟随着技术做技术投资,这样的主旨从来没有变过。技术投资的逻辑性可能更强一些,也是跟技术的周期非常紧密相关的事情,但是作为一个长期投资,无论做什么样的行业,不仅仅是做技术,都是更理性的一件事情,都不是赌一把的事情。

     偶尔的一次行为,是可以完全跟着热点赌一把的,但是对于长期做投资的,无论早期甚至包括非常后期的 PE 阶段,都是理性分析的事情。

     当然,对于技术的投资,因为创新工场是集中于中早期,因此可以看到我们的企业可能看起来跟我们陪伴的时间长一点,我觉得这是很正常的一件事情,也是从全球 VC 发展规律来讲是正常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 VC 的周期一般都是 10+2,12 年的周期,就是因为要看到一个技术从开始的研发到最后的成熟,到最后商业化到有收入,这个周期 7、8 年逃不掉,拔苗助长结果都不是好的。

     Q:除了 AI,创新工场在互联网、消费等领域也有很多投资案例。目前,创新工场面对共享单车、咖啡、教育,这些生活场景化的、跟科技结合的消费领域,你们有没有新的判断准则或者是投资逻辑?

     陶宁:创新工场现在有 5 个投资领域,跟其他的 VC 领域相比,我们的投资逻辑可能有不同,我们的逻辑是从技术出发。

     当然,好的企业一定是又有技术又有商业场景,所以你可以看到好多 VC 大家最后都是投了同一类新兴的业态,新兴的技术,最终来讲技术一定要创造商业价值,真正为我们企业为我们个人带来便利,带来效率提高。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不能完全只关注技术,也不能只关注商业,而不用技术赋能,这两个都是不能成功存活下去的。

     Q:在人工智能细分领域,中美两国现在的技术之间是有一些什么样的差异?这样的一些摩擦会不会给双方带来影响?

     陶宁:人工智能这个技术在中美方面还是有一些差异性的,我们看到基础研究和一些先进的理论上面,美国或者北美应该还是占据更多的优势

     但是我想说,中国也在迎头赶上,这样的差距还是要清醒的认识到,另外中国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应用市场,实际在全球我们是第一位的,没有办法被取代。因此我们把真正的人工智能技术,无论是存在于论文上面,还是存在于实验室的产品、论文,把它做成产品,应用到我们自己中国的各行各业,无论是交通、航天、高铁,还是电商、教育,我们的场景会非常多。

     我觉得技术应该是无国界的,技术应该是中立的。每一个科学家他们都抱着是把自己的技术造福全人类,而不是有区域性的限制。今天中国的科技人员还是要立足于自我,进行自我创新、自主创新。无论在今天还是明天,都是要脚踏实地去做的。我们要逐渐缩小中美之间的距离

     Q:人工智能在前两年是个特别热的风口,中间可能有一些起伏,在您看来它现在是处于什么样的投资融资的大环境当中?在未来您觉得会有更多资金涌入这个领域,还是说大家看到了一些商用上的困难,可能会暂时稍稍冷却一点?

     陶宁:实际人工智能的技术在 30、40 年前已经开始研发了,在过去的 30、40 年也经历过起起伏伏几次的商业化有失败也有成功。2016 年这次,人工智能技术进入人们的视野,主要是随着机器学习和图像识别技术的成熟,这两个技术的成熟,使他们能够对一些商业环境和商业场景可以落地。

     我们现在有很多人工智能的场景和技术,比如说最大的是无人驾驶,无人驾驶里面不仅仅涉及到人工智能的软性技术,实际也有自己独特的芯片,独特的机械臂、传感、雷达等等,是个非常大的产业链。

     所以今天从投资的角度来讲,无论是创新工场还是其他 VC,对于人工智能的投入是越来越多了,投资的领域也宽广了,不仅投资了软件,现在也开始投资了芯片、传感、地图、机械臂、机器人,这些都是 AI 领域扩大的迹象。

     Q:您怎么评价整体目前中国这些 AI 创业公司、企业创业者他们的技术跟商业结合的适应度呢?就整体的发展趋势,您觉得是怎么样的?

     陶宁:在人工智能这个创业大潮里面,它的创业门槛比之前四五年互联网的创业高了很多。

     第一,是对技术的门槛要求高了,它真的是一个比较高深的技术,而我们人工智能的人才在过去几年还是匮乏的。第二点,人工智能的技术更多落地场景是跟企业相结合的,所以跟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也是有很大区别,因此它的研发周期跟场景结合都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今天的人工智能创业者门槛高、投入大,今天他们的周期也会更加延长

     所以大家应该说更有耐心,但是反过来讲,他们今天所创造的商业价值,可能会比原来的移动互联网更大、更深入、更广阔,更加深入到各行各业。

     Q:整个 AI 的发展过程当中,周期性是比较长的,前期的投入、整个研发过程都要有耐心,但是任何一个创业公司虽然可能有基金的支持,但都面临着一个研发跟变现的平衡。作为一个科技领域的创业者,应该怎么来平衡这两种需求?

     陶宁:你刚才说的投入、产出、研发和商业落地、产品化、工程化,这本来就是一个天生的矛盾。但是作为一个合格的创业者,首先要把这个问题放在第一位,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喜好,比如说非常无休止的做研发,反过来讲,商业团队也不能根据自己的业务压力敦促或者催促创业者做一个不成熟的产品。

     所以我为什么说一个完美的团队得需要这两类人同时的介入,有一个非常好的理解产业的领导,也需要有一个非常好的技术的科学家,作为产品团队,这两个完美配合,才能真正成就一个好的 AI 创业公司。

     今天这样的创业公司实际还是蛮多的,尤其 2017、2018 年,随着技术的成熟,大家越来越意识到,今天的技术再好,也需要跟产业的实际场景相结合。因此今天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场景被 AI 所应用,就是因为过去两年大家都开始互相学习,互相取经,真正把自己彼此的需求融合在一起的结果。

     Q:人工智能发展到今天,在国内逐步有一些人工智能创业公司站稳了脚跟,慢慢深耕拓展他们的领域。是不是意味着后来这些新兴的人工智能科技创业企业,他们的机会在竞争当中更小了?或者是不是还有哪些领域是目前大家暂时忽略的,还有赶上去的机会?

     陶宁:实际早发有早发的优势,他们会更快进入这个领域,积累自己的研发经验,也踩过了很多的坑,所以他们可以更多的规避。但是后发者有后发者的优点,因为前人踩给的坑他们可以避免,甚至一些技术的成熟他们直接可以拿来用了,比如现在有很多开放源代码。

     还有现在人才也多了,我们的 DeeCamp(标注:由创新工场主办的 AI 人才培训夏令营)今年就有 600 多人要供应到市场上去。所以无论是先发者,还是后来者,实际在技术上,在人才上,都有各自的优势。

     对于后来者,实际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市场的教育,前面的这些创业者实际已经告诉了我们,无论是从企业界还是学界,人工智能到底做什么事情,所以大家更多已经不排斥,愿意拥抱甚至愿意尝试这件事情。客户更愿意试用他们的产品,这样的成本门槛实际降低了。

     人工智能实际是每行每业都能用得到的,而对于原来这些已经先发的人工智能创业者,他不可能把所有行业都覆盖掉,他留了广阔的空间给后来者。所以今天人工智能创业企业要比原来互联网创业企业多的多的多,会有可能上百倍人工智能创业企业呈现给大家。

    

     推荐阅读:

     创新工场:市场在哪里,我们就到哪里

     李开复: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手机应用端或成「一带一路」强劲经济增长点

     「跨界」碰撞!当AI大佬遇上量化对冲基金之王

    

     欢迎关注创新工场微信公众号:chuangxin2009。创新工场拥有强大的投资和投后团队,持续输出关于创业投资、投后的真知灼见~ 还有机会参与到创业培训、沙龙和其他各类活动中。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创新工场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