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家广电系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业绩平稳期待“翻红”
2016/9/9 传媒时评

     作者:杨雯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

     日前,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已经悉数披露完毕,这一次广电上市公司又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呢?

    

     总体看来,影视板块(包括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华策影视、万达院线、华录百纳、新文化、长城影视、唐德影视等)在2016年上半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营业收入及净利润都实现了大幅度增长。有线电视网络板块(包括电广传媒、歌华有线、广电网络、吉视传媒、华数传媒、东方明珠、天威视讯、江苏有线、湖北广电等)也实现了稳步发展。

     影视板块:“精品化”效应待爆发

     2016年上半年,影视板块上市公司的业绩多数提升明显。8家A股主要标的中有4家营业收入增幅大于50%。其中长城影视营收增幅高达189.79%。净利润增幅方面,光线传媒、华录百纳、长城影视增长均在30%以上,其中光线传媒(291.13%)远超同类公司。

     影视板块的红火已经是这一两年的“惯性”,而这也与两大因素密切相关,内生方面,行业增长迅速,电影票房增速是最好的证明;外延方面,这两年影视公司纷纷通过外延并购的方式打通娱乐全产业链,带来的“并表”效应明显。就拿上半年营收增长最为“耀眼”的长城影视来说,“公司业绩的增长主要是收购东方龙辉30%股权、上海微距30%股权、上海玖明25%股权后,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在广告业务板块的综合实力。报告期内公司广告业务整体实现营收5.08亿元,同比增长359.86%,极大地增强了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渤海证券分析师齐艳丽表示,公司电视媒体及户外社区广告业务环节的增强有望与影视内容业务形成较为显著的协同效应,长城影视全产业链的运营已经开始运转,后续存在看点。

    

     “副业”红红火火,那么主业——影视剧又如何呢?在中金公司分析师印培看来,此次上市公司在电视剧方面的收入和净利润增速并不理想,引发了资本市场对于影视板块未来业绩增长和行业基本面的担忧。

     印培称,主营业绩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是电视剧精品化转型之后的重磅作品绝大多数都还没有确认收入,这与电视剧项目的制作周期和头部剧的播放时间窗口相关。电视剧项目从立项到播出并确认收入的周期在1.5—2年之间。2015年年初是电视剧精品化转型浪潮的起点,因此2017年将是项目落地的高峰期。从主要的电视剧公司上半年播出的情况来看,目前确认收入的作品均为精品化转型之前的旧剧。另外,暑期档是种子作品集中播出的时间,因此2016年重磅作品的收入确认将集中在2016年的下半年。

     就华策影视来说,上半年播出并确认收入的剧目主要包括《新婚公寓》《我是杜拉拉》《亲爱的翻译官》等,虽然部分作品在一线卫视播出,但从IP和演员阵容来看,并不是议价能力强、单集售价高的超级剧目,因此对于公司的收入和毛利提升有限。公司单集价格在千万级别的大剧,包括《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孤芳不自赏》等,将在2017年陆续上映,预计收入将会于2016年下半年和2017年集中确认。

    

     因此,在印培看来,尽管目前影视公司的业绩增长不是那么明显,但是随着各家影视公司“精品化”转型的逐步到位,二、三线剧目的减产,旧剧库存的计提完成后,业绩将会迎来明显的“翻红”。“现在,各家影视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呈现出显著的分化。精品化战略前瞻、转型力度大、主动降低长尾剧产量的公司,毛利在上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例如华策影视的电视剧业务2016年上半年毛利率提升了5.1%。而转型步伐相对来说较慢的公司,受二、三线渠道预算下滑影响很大,毛利下降显著。例如新文化2016年上半年的毛利率同比下降了近21%。”

     有线板块:“+”思路带出新业绩

     有线板块整体营收增长放缓,1/3的上市公司营收出现倒退,而接近一半的公司净利润下滑。电广传媒、吉视传媒、江苏有线增收不增利,天威视讯增利不增收,东方明珠、湖北广电更是收入、净利润齐跌。其中唯有歌华有线、广电网络、华数传媒维持了平稳发展。

     首创证券分析师张炬华很早就预言过,有线板块在与互联网视频行业的博弈中正在迎来机遇期,未来行业业绩将呈现两极分化。他表示,积极进行扩张、资本运作频繁的公司,在业务结构升级的助力下将呈现稳健的业绩增长趋势,而其他公司的整体业绩增长则会呈现出明显颓势。

    

     从这次中报的呈现来看,似乎是对张炬华言论的一次印证。就此次表现良好的歌华有线、广电网络、华数传媒来看,均是在报告期内积极布局新媒体或者增值服务,依靠“内生”与“外延”两股力量带动,实现了业绩的增长。例如,歌华有线积极布局新媒体,电视院线业务在国内27家有线网络公司落地,覆盖高清交互用户2000多万户;电视游戏方面,已在高清交互平台上线360余款游戏,注册用户已超过250万户;手机电视业务方面,完成咪咕视频、阅读听书、移动MM等业务接入;智慧城市方面,已经开展无线北京歌华视联网、智慧社区等建设项目。“公司今后将加快向提供综合服务的新媒体集团转型,公司收入结构将进一步优化,增值业务收入占比进一步上升。”中信证券分析师郭毅如此点评歌华有线如今的发展态势。

     事实上,在网络服务遭受冲击与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有线运营商们都在积极地寻求下一个业绩增长点,以试图实现多元发展,而随着项目的落地与完结,这些为了转型而做出的努力也终将会体现在各自的成绩单上。例如广电网络在内容、网络、服务、应用等多领域布局,转型“融合媒体运营商”的战略逐步落地。目前,公司已建成17个智慧社区项目,开发电视医疗、电视教育等服务项目。公司与东方明珠子公司上海文广合作开展高清互动业务,自6月上线至今用户已经突破3万。再比如湖北广电成立星燎投资,强势进军基金、证券、互联网等多个领域,全方位增强公司长期盈利能力;成立威睿科技布局VR产业,并在全国成功进行了炎帝拜谒大典VR直播;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合资建设的太子湖文化数字创意产业园区,已被列入武汉市“创谷计划”。

     “广电网络运营商在传统主业上正沿着数字化、双向化和高清化的方向积极加速转型,并通过互联网融合电视、有线宽带网络、大数据分析平台、增值服务等多元化新业态全面融入‘互联网+’时代,增强竞争实力。”张炬华说。

     新股点评

     中国电影:全产业链航母起航

     中国电影是国内最大的电影制片发行商,公司业务涵盖影视制片制作、电影发行、电影放映及影视服务四大业务板块,实现大电影产业链的全覆盖。

     这种全产业链的综合运营能力正是中国电影的核心竞争力所在,一方面使得公司收入来源于产业链中的多个环节,最大限度地放大品牌优势,促进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公司商业模式延展性的能力能够最大化地分散收入集中风险降低盈利能力的波动性。

     目前中国电影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规模均在国内电影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在国内电影消费需求大爆发的背景下,受益于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和经营效率的提升,中国电影收入和利润增速均保持在较高水平。2015年公司共实现营业收入72.39亿元,2011—2015年营业收入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达到23.1%;2015年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达到8.68亿元,2011—2015年净利润CAGR达到18.5%。

     从收入结构看,电影发行、电影投资与制作、电影放映和影视服务构成了公司最主要的四大收入来源。其中电影发行业务2015年实现收入39.53亿元,是公司最大的业务收入板块,占总收入比重达到54.62%;第二大收入板块为电影放映业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9.20亿元,占收入比重达到26.52%。近几年,公司收入结构也出现细微的调整,反映在电影发行业务占比逐步下行,与此同时,电影放映业务占比快速增长,成为公司最重要的收入增长来源。

     上市后,随着募投项目的推出,将有助于中国电影扩大现有优势,通过完善产业链条来增强公司在产业链中的领先优势,突出各项业务协同作用,从而进一步巩固在影视制作、发行、放映及影视服务领域的整体实力,提升在国内电影产业中的盈利能力。

     在电影制片、发行、院线、放映的整个产业链条中,上海电影主营电影发行与放映业务,具体包括发行环节的电影发行和版权销售,院线端的院线业务和放映环节的影城运营与衍生服务,已形成完整的发行放映产业链。由于电影产业链中制片制作业绩波动大,发行放映是相对安全区,因此,上海电影定位于整个电影产业链的中下游,使公司长期拥有较为稳定的现金流和平稳的业绩表现。2013—2015年总营收分别为5.94亿元、7.03亿元、9.0亿元,增速分别为22.6%、18.3%、28.1%,其中电影发行放映营收占比分别为77.55%、76.86%和77.79%。

     上海电影院线影院业务持续领跑全国,市场占有率居前。一方面,在2015年全国院线票房收入排名中,旗下联合院线以31.46亿元的票房成绩排名第四,市占率达7.14%。另一方面,2015年全国影院票房TOP10排名中,公司旗下的北京耀莱和上海永华分别位列第一、第八,分别实现观影人次271万、148万,票房收入1.09亿元、0.84亿元。

     上海电影具备区位优势,定位高端影院。一是,以全国票房排名靠前的上海市为大本营,全面渗透全国票房TOP10城市。2015年全国城市票房排名中,北京、上海位列第一、第二,公司在上海票房市占率30%,在北京市占排名第四。二是,引进高端配置打造高端影院。公司引进IMAX公司、科视、杜比等国际一流厂商的顶尖设备,进行影院升级。

     上市后,上海电影将扩大自有优质影院经营规模和市场影响力、增强院线影响及服务能力、提升电影发行业务规模;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协同发展优势;扩大融资渠道、优化资产结构,推动收入规模和盈利水平提升。

     幸福蓝海:影视剧、院线全覆盖

     幸福蓝海是国内知名的影视内容供应商、集成商和终端服务商,目前已形成横跨电影、电视两大产业,纵贯内容生产、版权经营、发行覆盖、终端建设等多点位的完整产业链。

     该公司在影视剧生产上还逐步形成了在国内具有特色的电视剧研发、制作、发行全流程工业化制作模式。在项目研发早期,幸福蓝海建立了多渠道、多形式的剧本开发机制。迄今为止公司共投资制作59部电视剧,其中独家投资制作14部,主投13部,其余均为跟投。在渠道方面,公司作为国资控股公司,其电视剧产品在销售渠道方面有着明显优势。江苏广电为公司控股股东,持有公司65.7%的股份。2013—2015年,幸福蓝海向江苏广电及其控制的播出平台销售电视剧播映权交易金额分别为1.05亿元、2.62亿元和0.97亿元,占公司同类交易的比例分别高达28.17%、11.53%、32.38%。

     幸福蓝海电影业务的独特性和创新性集中体现在全产业链的经营模式。公司电影业务起步不久,但坚持制作、发行、院线和影城等电影全产业链业务协调发展。2013年—2015年,在我国票房收入排名前10位的地区中,以江苏、浙江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地区票房增速高于北京、上海等成熟市场的票房增速,经济发达地区二、三线城市的电影消费需求开始发力。幸福蓝海的院线影城业务是江苏龙头,票房收入占省内总票房收入的17.47%,公司票房排名全国第十。

     上市后,幸福蓝海将继续立足江苏,面向全国,强化电视剧制作优势地位并进一步增强影片项目投资的专业性,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广西广电:增值业务是亮点

     广西广电整合区域广电网络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目前全区所有市、县和95%以上的乡镇广电网络均通过增资扩股等方式纳入公司资产范围。截至2015年12月31日,该公司有线电视用户数达498万,其中数字电视用户478万,模拟电视用户19万,宽带用户102万,传输31个卫视频道、部分购物频道、卡通频道以及区内非卫视频道。

     广西广电主营业务收入主要包括收视维护费收入、安装业务收入、增值业务收入、节目传输收入、专网业务收入和广播电视器材销售收入等。总体来看,公司收入和利润增长平稳。公司总收入在2013—2015年以及2016年第一季度分别为18.17亿元、20.20亿元(+11.1%)、24.44亿元(+21.0%)、5.60亿元(+6.6%);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在2013—2015年以及2016年第一季度分别为3.39亿元、3.59亿元(+6.0%)、3.80亿元(+5.8%)、1.12元亿(-15.9%);毛利率在2013—2015年分别为37.7%、35.8%、32.6%。并且,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占比较高且稳定,2013—2015年均维持在99%以上,分别为99.3%、99.5%、99.6%。

     广西广电增值业务发展较快,成为未来收入新增长点。2011年以来,公司加大对广电网络数字化双向化改造的投资力度,加快机顶盒更新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同时创新营销策略,采取“高清互动+数据宽带”的销售模式,高清电视、互动电视用户数快速增长。2011年年初至2015年12月末高清电视用户数从18.5万户增加至99.8万户,互动电视用户数从2.6万户增加至34.2万户。广西广电加强内容平台建设,开拓电影点播等新兴业务,引入电影网等内容工程,利用自身的网络和内容优势,推出为客户量身定做的多媒体应用系统,使增值业务成为公司未来收入新的增长点。

     -END-

    

     长按二维码 免费关注 传媒时评 微信公号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时评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