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艺人,择“综艺”而栖
2019/6/19 20:14:21申敏 传媒时评

    

     作者丨申敏

     来源丨烹小鲜(ID:pengxx01)

     6月14日《中国新说唱2019》上线爱奇艺,C位嘉宾依旧是吴亦凡。从《中国有嘻哈》到现在的《新说唱》第二季,三季节目都请来吴亦凡坐镇,节目组可谓长情。无独有偶,正在热播的生活服务纪实慢综艺《向往的生活》最新一期节目出现了吴亦凡和他在韩国经纪公司SM的前同事宋茜,根据最新路透,前队友鹿晗也参与了节目录制。

     这档做到了第三季的生活类综N代并未展露疲软态势,在众多竞争对手中仍然占有一席之地,甚至还一口气集齐了“归国四子”里的两位人气担当。不仅反映了优质节目对流量艺人的吸引力,也说明被“限薪令”束缚住手脚的流量艺人,需要更多合适的曝光机会以维持资源流失导致的身价下跌。

     尤其在上半年刚结束的三档男团选秀节目,为娱乐圈注入一股新血液,必将导致流量江山的震动。综艺作为巩固人气最便捷的途径,新旧流量统一将目光锁定在了这块蛋糕。那么,流量艺人究竟该选择何种综艺,才能为自己赋能呢?

    

     流量类别决定擅长的综艺类型

     自2014年流量艺人涌入大众视野,一件件以他们为主角的事件颠覆人们的三观,公众对他们的态度也从最初的好奇友好变成如今的厌恶冷漠。飞速发展的时代挤压扭曲着人心,从央视点名顶流的数据注水,到公安部开展净网行动抓获流量造假的幕后推手,再到古早偶像潘玮柏亲自下场、空降粉丝群让支持者做数据,无不折射出行业的畸形现状。

     “流量即原罪”的论调甚嚣尘上,并一一被验证。这类处于聚光灯下接受舆论监督的特殊群体,需要能扭转风评的“神器”,综艺成了热门首选。

     综艺类别多元,既有快慢之分,也有男女性别之分,节目嘉宾的人选往往以节目和播出平台的调性、受众,市场风向和政策指导等多方面因素作为指标进行筛选。在这份合作共赢的协议里,节目制作方、播出平台方、艺人三方都有各自的权责,话语权并非一方独占。所以,能否上一档综艺,不单是前两者共同商议的结果,还有后者自己的考量。

     通常来说,流量艺人类型的不同,选择综艺的标准和适合种类会有所差别。对第一类流量型演员而言,选择展示影视剧之外表演功底的节目,能起到加持专业技能、提升口碑的效果。

     朱一龙登上国内首档音乐创演秀《幻乐之城》的舞台,边弹钢琴边唱歌展示唱功,还扮演小丑与小演员互动、用演技感染现场观众,既给节目带来超高热度,也提升了自己的路人缘。

    

     但这招并非屡试不爽。一些表演功底不过硬的流量演员参加这类类似舞台剧的现场直播式表演综艺,就会暴露短板,最后得不偿失。比如郑爽参加《演员的诞生》莫名笑场,被导师章子怡批评。

     一些能呈现节目嘉宾真性情的真人秀,满足了粉丝和大众的猎奇心,具有容易引发热议话题的优势,操纵得当还可以圈新粉,因此受到流量型演员的青睐。近期收官的《密室大逃脱》里的两位流量型常驻嘉宾——邓伦、杨幂,就因享受到节目红利成为艺人综艺榜热度的常胜将军。

     同一个流量型演员参加不同类型的综艺,也会得到截然不同的效果。迪丽热巴担任《创造营2019》的男团发起人,因其时尚扮相和对学员细微的关怀,风评还不错。可到了《极限挑战第五季》就变成了“男人帮”的芒刺,成为负面舆论的“背锅侠”,甚至被“逼”退赛《声临其境》。

    

     对第二类目前市场上占主流的流量偶像而言,他们是速食时代下的大数据产物,唱跳颜值和反差萌是虏获粉丝芳心的杀手锏。这群年轻人选择的综艺一方面是能展现专业才艺的,如《我是唱作人》的王源、《这就是街舞》的易烊千玺、《中餐厅》的王俊凯。帝国三子今年官宣的几档重点综艺属于音乐、舞蹈、厨艺等垂直细分领域,固有受众虽算不上宽泛,但依然有凭实力逆袭为全民狂欢的潜质。

     另一方面,流量偶像还会选择展现性格反差感或兴趣爱好的综艺,既讨了粉丝欢心,也能消减大众的偏见。比如让黄子韬口碑翻身的《真正男子汉》,让李易峰获得虎扑直男好感的《这就是灌篮》,让网友直呼吴亦凡接地气的《向往的生活》。

    

     而那些在网综里诞生、走流量路线的偶像团体,在综艺上的亮相往往分三步。第一是在起步阶段为固粉、主打粉丝圈层的定制团综,火箭少女101出道未满一个月就推出了记录式专属团综——《火箭少女101研究所》。第二是以全体或“小分队”形式参加视频平台S+级综艺,《横冲直撞二十岁》《青春的花路》《小姐姐的花店》《少年可期》都属于此类。最后是成为国内一线卫视综艺的常客,在深耕粉丝群之外,拓宽国民度。但这三步的顺序也可视具体情况调整。

    

     对第三类流量型歌手而言,与音乐挂钩的文化类综艺或音乐偶像养成节目能发挥他们的特长。前者如《经典咏流传第二季》有张杰、李宇春,后者如华晨宇担任《明日之子》的导师。

     “流量+综艺”的一体两面

     在这个万物皆可盘的时代,流量成为重点关注对象。在各类大小台网综艺里活跃的流量们,有的玩得如鱼得水,有的却“引火上身”。流量与综艺这对在特定时段内的绑定体,可以休戚与共,也可以福祸相依,之间没有泾渭分明的界线。

     当流量艺人与综艺高度匹配时,路人缘原本就不错的可以通过节目让口碑更上一层楼,如易烊千玺在《这就是街舞》成功圈了一波好感。大众评价不高的流量也能借助节目洗白,如黄子韬在《真正的男子汉》里贡献的多个表情包让更多人看到了他的直率真性情,恶评减少。

     如果流量艺人+综艺的牌面玩得好,还能提振电视台收视率、助力视频平台付费会员增长,甚至用流量的带货能力为冠名或赞助节目的金主爸爸们带来真金白银的产品销量,皆大欢喜。

     若是节目出圈了,则意味着对流量艺人的赋能,也代表着流量效应成功反哺给节目。《中国有嘻哈》里的嘉宾“常青树”吴亦凡,引爆2017年网综暑期档。他自创的“你有freestyle吗”魔性洗脑金句让节目的影响力渗透到大街小巷,把说唱这门小众音乐搬到大众舞台。节目衍生品也卖断货,所有玩家赚得盆满钵满。

    

     流量与综艺默契合体的益处颇多,但若两者产生罅隙,便会引发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映。

     首先,流量艺人因言行不慎、在节目中表现出低情商,结果给自己招黑。比如郑爽在《花儿与少年》里那番“上季嘉宾比这季嘉宾正常”的震惊言论,还有在《这就是铁甲》里被人无视、突然发飙。

     其次,流量因综艺导致人设崩塌、口碑滑铁卢的情况也屡见不鲜。之前王嘉尔在《热血街舞团》《这就是街舞》两档同类网综间左右摇摆,陷入导师罗生门。他还因为参加太多综艺被人当作“综艺咖”而泪洒演唱会舞台。可见,综艺在为流量艺人赋能的同时,也瓦解了流量原有的模样,吞噬着他们。

    

     再次,若流量艺人与综艺无法相互借势,前者甚至会拖垮后者,让节目制作方“综N代”的计划流产。大碗宽面的“起源地”——《七十二层奇楼》,有吴亦凡、赵丽颖两个头部流量加盟,南派三叔亲自操刀,也难掩颓势,最终因招商不利、第二季搁浅。更有甚者,如果流量参加的综艺反响实在太差,还会出现金主爸爸拒付尾款的情况。

     此外,当这两年“流量即原罪”被逐一验证,带着有色眼镜的路人对流量参加的综艺会十分排斥,在抵触情绪支配下给一些高口碑综艺打差评。比如《声临其境》第一季取得豆瓣8.2高分,第二季却因为迪丽热巴的加入,下滑至4.8分,有超过36%的人打了一星。

     最后,有些综艺为了拿流量艺人做营销噱头采用恶意剪辑,最终与艺人“撕破脸”。比如《高能少年团》的王俊凯水枪事件,《这就是街舞》第一季收到四位嘉宾的“书面警告”。若是流量艺人与节目调性不匹配或者节目组“动机不纯”,还会被粉丝联名上书,导致合作打水漂。

     而一些缺乏新意、炒冷饭的综N代,则会让流量艺人丧失新鲜感,使观众审美疲劳。比如通过《跑男》提升国民度的鹿晗,在后几季表现乏善可陈,被人直呼“看腻了”。

     选对综艺,对流量意味着什么

     流量艺人与综艺节目的耦合效应会越来越被看重。两者的关系不应是“用完即抛”,而应是共生共荣的良性闭环。

     根据今日头条发布的《2018娱乐白皮书》显示:鹿晗出圈率达到87.5%,但蔡徐坤出圈率仅有25.5%,出圈艺人粉丝关注内容更加多元化,而新偶像的高热度主要来源于粉丝。从侧面反映了综艺对于流量新面孔开拓国民度的重要性。

     当年从韩国归来的鹿晗、吴亦凡、张艺兴、黄子韬,无不是靠着综艺频刷存在感,他们试图用这种娱乐大众的载体消除粉丝竖起的高墙营造出的神秘感,拉近自己与公众的距离。起初的确很奏效,流量的屏障在一定程度上被瓦解,成就了他们的国民度,书写了完美的出圈率。

    

     但如今依靠综艺提升流量艺人国民度,逐渐收效甚微。尤其当流量江山飞速洗牌,流量艺人以秒为单位更新换代,一批新面孔充斥综艺荧屏,观众还没记住名字,或许节目就已经收官。综艺这条流量闯荡娱乐圈的捷径,如今堵得水泄不通。

     尽管现在台网综艺资源琳琅满目,但毫无头绪地贪婪露脸的机会,只会换来耗损精力、浪费时光的徒劳无功。流量艺人从实际出发、抓住与自身匹配度最精准的节目,有的放矢,才能一击击中。

     一档“正确”的综艺,不仅能成为新流量的“续命丹”,让其借助节目的曝光度等势能打开知名度、维持演艺生命,尽快站稳脚跟;还能稳固老流量在娱乐圈的地位,不至于掉队。

     况且从某种意义而言,相比需要磨练演技的演员道路,和需要时日才能练成的唱歌等才艺,只用表现真性情或按照人设和剧本“表演”的综艺,对流量艺人的门槛也相对更低。

     综艺,不仅是抵御流量洗牌风险的法宝,也是艺人营销宣传的关键领地。深谙营销之道的杨天真曾表示,“巨星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面对的问题是如何通过社群化,让一类人共同喜欢一个明星。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去制造、包装明星,是我们整个行业都要面对的。”

     早年在她的助推下,鹿晗成为归国四子里的顶流代表,微博创下吉尼斯纪录,商业价值不断翻倍。其中帮鹿晗从饭圈走向大众的,正是国民综艺《跑男》。不论是“傻狍子”人设,还是掀起血雨腥风的陆地CP捆绑营销,都证明了围绕综艺的营销可以让流量艺人轻松提升几个段位。选对一档综艺,意味着营销事半功倍。

    

     而“正确”的综艺,甚至会成为流量艺人的“护身符”。一些如《国家宝藏》《信·中国》之类的主旋律综艺,其正面效应带来的加持远胜于一次性入袋的片酬。所以,节目中频频出现关晓彤、TFBOYS、杨洋、张艺兴、朱一龙、邓伦等流量艺人的身影。这类能为流量背书的综艺,能露脸就是一种光荣,粉丝也有了安利偶像的资本,吹彩虹屁也更有底气。

     结语

     在前几天于上海举办的2019腾讯视频年度发布会上,公布了《创造营2019》出道男团R1SE的首档团综《我+》——号称国内首档明星陪伴式互动综艺。

     打破过往记录式团综首秀的桎梏,视频平台开始在打造流量偶像组合的综艺上花费更多的心思。这也透露出一个信号——今后综艺对于流量艺人的运营益加重要,正成为利益关联方的下一个决胜场。

     而被两极化舆论裹挟的流量们,唯有精准找到与自身契合度最高的综艺,并且在节目里扬长避短,才能驱散阴霾、逆风翻盘,击穿流量与大众之间的壁垒。道理简单,但真正实践起来难度却大。除了要有敢于试错的勇气与魄力,更需要一双慧眼。

     推 荐 阅 读

    

     “优爱腾”2019剧集战

    

     多家报纸宣布挥手告别,退出历史舞台

     -END-

    

     长按二维码 免费关注 传媒时评 微信公号

    

     更多精彩文章,请点击阅读原文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传媒时评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