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停止跳动后就失去意识?幸存者说NO,他们经历了清醒死亡体验
2022/11/7 23:39:52 诚君健谈

我们知道,心跳骤停是实施可以救命的心肺复苏术(CPR)的唯一适应症。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发生了心跳骤停,是否需要接受心肺复苏救治的标准主要有两条:
失去意识;
呼吸和/或脉搏(研究表明,通过摸脉搏,即使是颈动脉脉搏,来判断一个人心跳是否停止跳动的难度很大,准确性不高,往往徒费时间,因而并不是必须的)消失。
也就是说,目前的共识是,一旦心脏停止跳动,一个人就会在瞬间失去意识。
然而,随着急救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从心跳骤停的病死状态下活了过来。

大量心跳骤停的幸存者报告说,他们在心跳停止跳动后接受心肺复苏期间其实是存在意识活动的,经历了一个清醒的死亡体验,也经常被称为“频死体验”。
美国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是这个方面研究的全球领导者,其领衔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在心脏骤停接受心肺复苏术后幸存者中的约五分之一的人描述了他们濒临死亡时发生的清醒死亡经历。
这项研究包括美国和英国多个医疗中心2017年5月至2020年3月期间567名在住院期间发生心跳骤停者,尽管接受了及时治疗,也仅有不到10%的人能够康复出院。

这项研究中的幸存者报告说他们经历了独特的清醒体验,包括感觉与身体分离,观察到人生中没有痛苦或悲伤的事件,以及对生活中的行为、意图和对他人看法的正面的评价。
或有人说,这哪里是什么清醒的死亡体验,不过是濒死阶段脑功能障碍甚至崩溃产生的幻觉,跟濒死者的谵妄状态并不二致。
但是,研究人员发现这些死亡体验与幻觉、妄想、错觉、梦,以及药物诱导的意识混乱并不是一回事。
那么,如何解释这种现象呢?
研究人员认为,这可能是由于脑缺氧某些脑区功能出现障碍,而受这些脑区抑制的脑功能区开始活跃的结果。
我们知道,脑功能活动是由数以亿万计的脑神经元协同工作的结果;不同功能区之间构成了相互连通和作用的关系,这些通路被称为脑回路。
不同神经回路的作用不尽相同,有一些对下游回路起着兴奋增强作用,有一些起着抑制作用。
一旦上脑区功能发生障碍,下游脑区的功能就会受到抑制或者反而会兴奋,后者也被称为去(脱)抑制。
心跳骤停后,缺氧尽管导致大脑的“关闭”,脑组织在一段时间内却没有死亡,大量神经元和脑功能单位仍具有相应的功能。
这些脑功能区脱抑制后,可能发生进入更活跃的状态中,频死者就有可能进入其意识深处的功能途径,包括大脑深处储存的记忆,从童年早期到死亡整个一生中任意时段的经历或想法,以及其他任何可能的意识活动。
这听起来似乎有些天方夜谭,令人难以置信。
但是,有关这种所谓清醒死亡体验,并不单纯是幸存者的叙述,研究者还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客观证据。
这项研究的一个内容是,接受心肺复苏的住院心跳骤停者同时接受脑电图扫描记录。

分析发现,记录的脑电图中发现了大脑活动的棘波。

脑电图中的棘波是指一些振幅大的电波,包括伽马波、德尔塔波、西塔波、阿尔法波和贝塔波等。
脑电图上的这些所谓棘波通常发生在人们存在意识并执行包括思考、回忆和有意识的感知等高级精神功能时。
脑电图上的这些棘波可以持续存在到心肺复苏后一个小时。
这也就意味着,发生心跳骤停后,尽管失去了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即经典意义上的失去了意识;但大脑实际上仍存在意识活动,甚至还可以发生意识增强活动。
脑电图中显示的意识和意识增强活动证据与幸存者的叙述可以相互佐证,证明心跳骤停后人们的确经历了意识活动和所谓清醒的死亡体验。

纽约大学格罗斯曼医学院在今年早些时候还与世界上一些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合作发布了一份题为《死亡和死亡回忆研究的指南和标准——多学科共识声明及未来发展方向建议》的指南文件。
这份指南文件认为:
由于复苏和重症医学的进步,许多人在遭遇死亡或濒临死亡时幸存下来。这些幸存者的数量数以百万计,他们一直在描述与死亡有关的回忆经历,其中包括一系列独特的具有普遍主题的精神回忆。
根据已经发表的研究,这种可以回忆起的死亡经历与幻觉、错觉或迷幻药诱发的经历不同。相反,它们遵循一个特定的叙事弧线,都涉及以下至少一种感知:
(a) 与身体分离,具有高度的、巨大的意识和对死亡的认识;
(b) 前往一个目的地;
(c) 对生命中事件有意义和有目的的回顾,包括对所有行动、意图和对他人的想法进行的批判性分析;
(d) 在一个感觉像“家”的地方,
以及(e)回归生活。
大量研究还在这些人的脑电图上发现了代表意识活动和意识状态增强的标志性脑电波,为数以百万计的认为讲述的清醒频死体验提供了客观证据。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诚君健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