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国家的新冠疫情已经呈现地方性流行病特征
2022/11/23 23:50:42 诚君健谈

共识:新冠病毒不会灭绝,大流行将以地方性流行病形式结束
新冠大流行已经持续接近3年的时间,大流行何时、以什么样的形式结束,一直是人们最为关注的问题。

2022年9月,美国总统拜登在接受一档新闻节目访谈时宣布,美国新冠大流行已经结束。
此言一出,立刻遭到了许多专家的反对。白宫也迅速做出澄清说,那仅仅是总统个人的意见,不不代表美国官方立场。此后,美国CDC,WHO等权威机构也纷纷宣布,目前没有证据表明,可以宣布大流行结束。
也就是说,世界范围内一致性的立场是,暂时还没法确定新冠大流行的时间表。
但是,从大流行发生之初就有科学家认为,新冠病毒不会被根除,新冠疫情也不可能完全结束,大流行后疫情可能会变成像季节性流感那样的地方性流行病。
随着时间的推移,尤其是免疫逃逸能力不断增强的新的变异体的层出不穷,这一观点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成为了学界主流的观点。
大流行与地方性流行
大流行,是指一种传染病在全球许多国家和多个大洲广泛传播,造成大规模的流行和显著的影响。
一个多世纪以来,1918年由甲型H1N1流感病毒引发的流感大流行,也叫“西班牙流感”,和1980-90年代的艾滋病(HIV/AIDS)全球流行是最典型的大流行的例子。
地方性流行病,是指在一定地理区域随时间反复循环流行的疾病。地方性流行病的特征不仅在于流行范围和规模的有限性,更在于疾病是以相对恒定的、具有很大程度上可预测的模式流行。
地方性流行性传染病可以在特定局限区域,或全球全球范围内很多地方传播。比如,在这一下次全球多个地区传播之前,猴痘就属于非洲特定区域流行的地方性流行病。而季节性流感则属于可以在全球很多地区传播的地方性流行病。
大流行已经结束,新冠疫情成为地方性流行病了吗?
随着传播速度更快,免疫逃逸能力更强的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带来全球超级流行高峰的结束,尽管在全球绝大多数地区新增新冠病毒感染病例数和死亡人数快速降低,但全球报告的每日新增感染人数仍在30万人以上,死亡人数也仍超过1000人。
重要的是,新的变异毒株或分支仍在不断出现,全球范围内流行的变异体仍没有稳定,谁也不能保证具有更强传染性,尤其是更强致病毒性新毒株不再出现和流行。
也就是说,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流行模式并没有稳定下来,疫情模式变得具有可预测性。
这样,从全球来说,新冠疫情尚不能说大流行已经结束,已经变成了地方性流行病。
很多“躺平”国家的疫情已呈现地方性流行病特征
然而,如果将视线放在某些特定区域或国家进行更具体的分析,在很多“躺平”国家,新冠疫情已经呈现出了地方性流行病特征。
其中,最具有地方性流行病特征的法国。
尽管人们一直认为,英国、瑞典等国家是世界上最早,而且躺得最平的多家。
但是,事实上,法国才是最早,而且躺得最平的国家。只不过,相对于英国和瑞典“躺平”的旗帜招展,法国的躺平属于闷声干大事,因而不那么引人注目而已。
疫情数据可以充分地说明这一点。
法国总人口6560万,累计报告的新冠感染病例数接近3735万,每百万人口报告病例数接近57万,即近57%,位居千万以上人口国家的第一名,大大高于英国的35%和美国的不到30%。
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ONS)基于社区新冠病毒感染抗体调查结果,英国成年人新冠感染率已经超过90%;美国4月份的调查显示,全美成年人新冠感染率也已经超过60%。
这样,我们可以合理推测,报告感染率远超英美两国的法国,人口实际的新冠感染率更高。加上普遍的疫苗接种,人群中已经建立起了相当水平的免疫屏障,实现了所谓的“群体免疫”。
当然了,由于新冠病毒的生物学特征的原因,无论是自然感染还是疫苗接种诱导的获得性免疫对于感染预防的效力都相对有限;获得性免疫力的衰减导致免疫保护不能持久,最短的保护期只能维持3个月;加之具有免疫逃逸能力新毒株的不断出现,针对新冠病毒的这种“群体免疫”并不符合针对天花和麻疹等传染病的经典的“群体免疫”。
但是,正如我先前的文章说的那样,新冠病毒,没有经典群体免疫,不等于没有群体免疫?,这种低水平的群体免疫,尽管不能消灭疫情,完全阻断疾病在人群的传播;却可以将大流行“压制”为地方性流行。
就像流感,正是依赖于普遍性自然感染建立起来的这种低水平的群体免疫,流感大流行可以在1到3年的时间内变成地方性流行病。
远的不说,当前全球范围内季节性流感的甲型流感病毒正是1968年和2009年流感大流行“残留”下来的H3N2型和H1N1型。
针对新冠病毒的非典型、低水平群体免疫,尽管不能消灭疫情,却是疫情能够从大流行变成地方性流行的根本动力和原因。
法国的疫情趋势便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理论。

法国在经历了年初由奥密克戎毒株带来的超级流行高峰后,已经又历经了3个小的流行浪潮,目前正处在第4个更小规模的流行浪潮中。
这4个流行浪潮,一个显著的特征是,流行规模一个比一个低;另一个特征是,流行具有非常鲜明的周期性,每个周期的时间为3、4个月;另外,这种相对恒定,具有非常高可预测性的流行浪潮,似乎完全不受季节因素的影响——科学家们预计的秋冬季超级流行高潮并没有出现,新一波浪潮依然故我地低于前一波。
也就是说,法国新冠疫情已经呈现出了非常鲜明的地方性流行特征。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地方性流行特征并不仅仅见于法国,在人口感染率普遍较高的其他欧洲国家,这种特征同样可见。
在千万人口以上的欧洲国家中,人口感染率由高到低的

希腊(感染率超过51%),
荷兰(感染率近50%),
德国(感染率超43%),
意大利(感染率近40%),
比利时(感染率近40%),
捷克(感染率近39%),
英国(感染率35%),
西班牙(感染率29%)等国家,新冠疫情几乎无例外地都呈现了类似于法国的地方性流行病特征。
在亚洲,韩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疫情爆发后的前两年,韩国尽管没有采取像我国这样的遏制性防疫策略,但其缓解性防疫策略措施在世界上是最严格,成效最好的,因而疫情控制一直较为优异。
但是,面对年初奥密克戎毒株带来的超级流行高峰,韩国采取了主动躺平的策略,最高峰时单日新增感染病例数超过了40-50万,占到总人口的0.8%以上.
在2月到5月的3、4个月内,累计报告的感染人数“奋起直追”,迅速超过了很多早已躺平的国家。
到目前,全人口累计感染率已经达到了52%以上,在全球千万以上人口国家中排名第三,仅次于法国和葡萄牙。
而超级流行高峰后,韩国由经历了1次流行浪潮,目前正在经历新一波流行浪潮。趋势上,似乎也是一波低于一波,每个周期时间同样是3、4个月,即同样呈现地方性流行特征。
上述新冠疫情呈现出地方性流行特征国家流行周期的3、4个月,也恰恰契合了针对目前流行的新冠病毒毒株预防感染的免疫保护力最短为3个月的特性。

另一方面,美国和英国等监测数据良好的国家提供的流行变异毒株或分支的信息表明,目前已经不再呈现一种优势毒株“一家独大,一统天下”的局面,而是呈现了多达10种以上的变异体“共享天下”,不同区域优势变异体各有不同的局面。

而这则是地方性流行病的另一个特征。
总之,尽管目前还不能说全球范围内新冠大流行已经结束,但躺平国家的疫情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地方性流行特征,这是不争的事实。
还是我在大流行之初就说的那句话,“群体免疫”或是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唯一终点;
更严谨一点,或者说,新冠大流行的唯一终点是变成建立在非经典“群体免疫”基础上的地方性流行病。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诚君健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