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躺平”后我国新冠大流行真正的寒冬,你准备好了吗?
2022/11/26 21:27:22 诚君健谈

    

     奥密克戎超级流行浪潮才是全球新冠大流行真正的严冬

     2021年12月17日,张文宏曾发文称,2021年冬季将是全球和我国新冠疫情的最后一个寒冷的冬季。

    

     然而,张文宏的预言嫣然成了奥密克戎在全球引发新一轮超级大流行惊涛骇浪的宣言书:

    

     奥密克戎大流行浪潮从2021年12月22日单日报告新增97+例确诊病例,超过4月份德尔塔浪潮期间90万+的最高峰开始,2022年1月21日的日增接近400万达到最高峰,到4月下旬再次回到浪潮前的水平,历时4个月。

    

     期间,全球累计报告感染病例数2.36(5.10-2.74)亿,占迄今全球累计报告感染病例数6.40亿的37%;是此前2年累计报告感染总数2.74亿的86%。

    

     此后,各种奥密克戎分型或分支在全球引发了多个流行浪潮,迄今累计报告感染数1.3(6.4-5.1)亿,占全部累计感染数的20%。

    

     总体上,奥密克戎引发的流行期间,全球累计报告的感染数3.66亿,占到迄今全部报告感染数的57%。

     也就是说,奥密克戎在2022年不到1年时间的肆虐带来的感染病例数高于此前2年的总数。

     有人说,奥密克戎毒性低,重症率和病死率低,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也就比较小,甚至已经低于流感的危害。

     这是真的吗?

     真相是,“率”低,不代表实际的健康危害就一定低。相反,超级感染浪潮带来的数倍增加的感染人数,导致实际死亡人数不减反增。

    

     奥密克戎第一波为期4个月的超级流行浪潮期间,全球累计报告的死亡人数为154(625-471)万,占到迄今报告的总死亡人数663万的23%;月均死亡38.5万,远高于迄今整个疫情期间的18.9万和奥密克戎前疫情期间的19.6万。

    

     假定整个2022年期间的疫情全部由奥密克戎所致,期间全球累计报告的死亡人数也达到了192(663-471)万,月均17.5万;仅略低于奥密克戎前疫情期间的19.6万

    

     ——不要忘了,前期的疫情已经对最脆弱的人群,尤其是欧美高龄化国家住在养老院的高龄老人进行了一次“清洗”。

     就是说,无论从报告的总感染人数还是总死亡人数来看,奥密克戎毒株在2022年引发的超级流行浪潮才是全球新冠大流行真正的严冬。

     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新冠大流行的严冬

     然而,上述大流行严冬是世界的,不是我们的。

     由于我国从疫情之初就采取了严格的遏制性防疫策略,即所谓“动态清零”,严格的防疫措施确保了我国绝大多数的人们没有机会接触到新冠病毒,也就根本无从感染。

     也就是说,我国从来就没有进入过,更没有经历过新冠疫情的冬天,遑论严冬。

     2019年底到2020年初,疫情在武汉的暴发和短暂的失控充其量不过是一场“六月雪”;此后,包括2022年春上海和其他各地的短时间的疫情暴发,最多也就勉强算得上“倒春寒”。

     我们能躲过新冠疫情的冬天吗?

     早在WHO宣布新冠疫情为全球大流行的2020年3月份,我就曾撰文认为,“群体免疫”或是新冠疫情大流行的唯一终点。

     由于专家们对“群体免疫”这个医学上尚不成熟的医学概念缺乏全面认识,当时国内对“群体免疫”一片声讨,认为通过普遍的自然感染建立群体免疫是不人道的。

     然而,事实上,无论通过自然感染还是疫苗接种诱导建立的免疫屏障都是实现群体免疫的“罗马大道”,群体免疫仅仅是一种医学现象,本身并不具有贬义或褒义。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通过施行严格的遏制性防疫策略一直御新冠病毒于境外;然后,研发的疫苗可以像天花或麻疹疫苗那样,可以诱导完全和长久的预防病毒感染的免疫保护,我们当然有机会躲过新冠大流行的冬天。

     然而,天不遂人愿。

     对4种人类传统冠状病毒诱导的免疫反应的研究表明,由于感染诱导的免疫力快速的衰减和病毒不断变异,获得性免疫例预防感染的效力很低,间隔3到34个月就会发生反复感染。

     加上对正在研发的新冠疫苗动物实验和人体结果的研判,我在2020年9月又撰文新冠疫苗能消灭这次疫情吗?推测,“我们对新冠疫苗合理的期望是,比流感疫苗效果稍微好一些,可以通过自然感染和广泛疫苗接种,将疫情转化成危害性低于流感的地方性或者季节性流行病,已经是非常理想的结果了。”

    

     就是说,新冠疫苗所能产生的免疫力在预防感染方面的效力远远不足以建立预防疫情流行的免疫屏障,依靠疫苗的普遍性接种无法预防普遍性的自然感染。

     也就是说,当时我就预计,仅依靠疫苗和严格的防疫,我们大概率躲不过新冠疫情的冬天。

     疫情早期采取相对严格防疫措施的“优等生”们,都已经纷纷补课。

     下面简要介绍的韩国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其他,像新加坡,

    

     澳大利亚,

    

     新西兰等国家都已经补过课。

    

     目前仍然在在补课的是日本:

    

     “躺平”是建立免疫屏障不可或缺的途径

     全球新冠大流行的事实也证明,我当时的研判不谬。

     进入2021年年底后,全球范围内展开了新冠疫苗接种运动,拥有更丰富资源的发达国家在短时间内完成了高比例的人群接种,这些国家接种的大部分还是被认为效力最高的mRNA疫苗。

     然而,轰轰烈烈的疫苗接种运动对预防新的感染浪潮似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全球绝大多数国家都先后遭遇了奥密克戎超级流行浪潮的“洗礼”。

     尽管在学术层面上,疫苗接种还是自然感染诱导产生的获得性免疫在预防感染方面的效力的高低存在争议。

     但是,现实世界不断积累的数据表明,普遍性自然感染是建立群体免疫屏障不可或缺的途径。

     我最新的文章“躺平”国家的新冠疫情已经呈现地方性流行病特征,所要表达的正是这一层意思。

     躲不过的新冠疫情严冬会是什么样子呢?以韩国为例

     韩国在奥密克戎面前改变了先前相对严格的防疫策略,选择了主动“躺平”,而且是那种躺得最平的躺平。

     韩国干预主动躺平的底气在于其高疫苗接种率。

    

     尽管疫苗接种运动启动时间稍晚,但凭借其优越的资源优势,韩国疫苗接种实现了对我国的快速赶超。

     到奥密克戎开始席卷全球的2022年1月初,韩国人均接种疫苗超过了2剂,实现了对我国的反超。而且,韩国接种的还是被认为最高效的mRNA疫苗。

     然而,如此“高效疫苗”的高接种率建立起来的免疫屏障,在奥密克戎冲击下,连纸糊的不如。

    

     人口总数略高于5100万的韩国奥密克戎流行浪潮从2022年2月份开始,到3月中旬进入最高峰期。其中,3月17日报告的单日新增最高感染人数超过62万,以全人口计算单日感染率超过1.2%;报告的最高7天移动平均感染人数超过40万,全人口单日感染率达0.8% 。

     这种感染率是一个什么概念?

     就是以全部人口计算,每天每100人就有一个人感染。

     结果,韩国累计的感染人数迅速增加。加上后来的2个小规模流行浪潮,导致韩国报告的全人口感染率超过了52%,在全球人口数过千万的国家中,仅次于法国和葡萄牙,名列第三。

     然而,这也并没有让韩国建立起有效的免疫屏障,目前正处在第3次奥密克戎感染浪潮中。每日新增感染病例数超过5万,仅次于正在“补课”的日本,排在在全球的第2位。日本则连续几天新增病例数超过10万,一直霸榜全球。

    

     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的韩国,以3月17日为例,单日报告新增确诊病例数达621328例,新增住院2082例,重症病例数1159例,死亡429人。

     假设,我国也以韩国这种“硬着陆”方式“躺平”,将韩国的上述数据以人口比例平移到我国,最高单日新增感染人数将超过1700万,新增住院(相当于我国目前诊断标准的重症)超过57600例,新增死亡11950人。

     迎接“躺平”后新冠大流行真正的严冬,你准备好了吗?

     一旦像很多人期待的那样完全放开防疫管控,恢复“正常”生活,即使把以上移植自韩国的数据打对折,我国单日新增感染病例数也想要超过850万,死亡近6000人。

     我们在这里不作政治家或政策制定者状,奢谈什么我国医疗资源能否承受住这种冲击,以及造成严重医疗挤兑带来的更严重的灾害;

     仅从个人认知和心理上说,你准备好接受或面对这种“正常生活”状态了吗?

     假设你或者你的家人不幸是每日上百万仅有高热,还万幸不是重症患者中的一个,你能忍住不涌进医院,参加到医疗挤兑大军中吗?

     总之,尽管我们躲不过新冠疫情寒冬,放开管控是迟早的事。但,真正放开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至少容国家做好相应的准备。

     对于个人而言,认知和心理上的准备可能更重要。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诚君健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