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终究会成为一种无害的普通感冒病毒?一辈子不可避免地会感染N+n次?
2022/12/6 0:02:00 诚君健谈

    

     开么见山,先上答案:

     问:

     一直采取最严格的防护措施,我能最终躲过新冠病毒感染吗?

     答:

     短时间内,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有可能;

     长期说,不可能。

     如果活得不是很短的话,一辈子不可避免地会感染N+n次。

     新冠病毒终将变成一种引发普通感冒的“旧”冠病毒

     最近一段时间来,有关新冠病毒的毒力是不是会越来越弱的争论甚嚣尘上。

     关于这个问题,我前面已经写过好几篇预测性文章,观点一致:

     新冠病毒终究会变成一种人间常驻的“旧”冠病毒,疫情终将会变成另一种普通感冒。

    

     比如,早在2020年8月份,全球第一例新冠病毒“再感染”病例在香港确认时,就写了一 《全球首例新冠病毒二次感染“鞋子落地”,疫情或成另一种普通感冒》。

     为什么确认了1例“再感染”就能预言疫情终将变成一种普通感冒呢?

     因为,新冠病毒可以反复发生重复完全在科学家的预期之内。

     做出这种预判的主要根据是,基于早已存在的4种人类传统冠状病毒在人体感染导致的免疫特性决定的。

     根据以往的研究证据,人类对这4种冠状病毒的感染都不能建立起长期的免疫反应性,感染后的免疫保护仅能维持一段时间。

     同一个人重复感染同一种冠状病毒最短的时间间隔仅有短短的3个月,最长的也不过34个月。

     这也就意味着,一个人可以在1年内反复多次,也可以间隔1、2年再次感染同一种冠状病毒。

     这也是这4种病毒引起的感冒呈现显著季节性的最根本原因——人群中大多数个体,无论先前是不是感染过这些病毒,都会在感染后长短不等的时间后再次对它们敏感,再次变成易感者。人群中易感者积累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引发新一轮的流行。

     而且,也有研究显示,即便是“消失”了和被控制了的SARS和MERS这两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也同样不能建立起长久的免疫反应,过个1、2年获得性免疫力也会消退殆尽;如果再次暴露于病毒,还会重复感染。

     总之,对新冠之前6种人类冠状病毒感染诱导的人类免疫反应看,保护性免疫力都不持久,都会反复感染。

     正是基于此,在新冠疫情爆发后不久,专门研究冠状病毒的科学家就达成了共识,认为新冠病毒疫情不会像SARS那样“神秘”消失,而是大概率上会演变成像流感那样的地方性流行病,每年或者每隔几年(依据免疫保护维持的时间长短)疫情都会再来一波或几波。

     经过反复不断的感染、流行,病毒毒力会越来越弱,人群也会普遍产生一定的免疫力,经过很多轮次的反复“磨合”,对于绝大多数成年人来说,这种病毒感染几乎不再产生危害,终究会变成一种普通感冒。

     冠状病毒毒力为什么会越来越弱呢?

     上面一篇文章的逻辑中缺少一个重要的缓解,就是没有回答新冠病毒的毒力为什么会越来越弱的问题。

    

     我在2021年1月份写的《新冠疫情如何结局?坏消息是可长期存在;好消息是成为无害感冒》一文补上了逻辑中的这个缺环。

     从免疫学角度讲,宿主感染一种微生物后所产生的免疫反应效力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可以以三种不同方式和强度提供免疫保护。

     最强效力的免疫力,是像天花那样,只要一次感染或者接种一次疫苗,就可以建立起终生免于再次感染的(“sterilizing”)免疫能力(immune efficacy with respect to susceptibility ,IES);

     较低效力的免疫力,即使不能阻止再感染,但仍然可以:

     减轻因再感染导致的病理变化和疾病严重程度(immune efficacy attenuate pathology due to reinfection,IEP);

     和/或降低可传播性或传染性(immune efficacy reduce transmissibility or infectiousness,IEI)。

    

     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通过更全面地梳理以往对冠状病毒诱导人体免疫反应特性的研究认为,虽然感染新冠病毒诱导的免疫力不能预防再感染,却可以最终“驯服”它,将它变成一种“脱毒”的无害病毒,疫情最终变成一种无害的普通感冒。

    

     做出此判断的主要依据是,以往有研究表明,人类冠状病毒诱导人体产生的免疫反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明显的变化。

     其中,诱导产生的消除或降低易感性的IES会随时间快速衰减,并在几个月到是几个月内失效;

     但是,诱导产生的降低疾病严重程度的IEP,和/或降低病毒可传播性或传染性的IEI却可以保持很长时间。

     这样,在感染后几个月如果再次暴露于病毒,就会重复感染。

     而每次重复感染诱导产生的IEP和IEI可以不断叠加、累积。结果是,每一次感染后引发的疾病程度都会减轻,传染性也会降低。

     人体的IEP和IEI经过很多年不断反复感染的“锤炼”,即使病毒本身的毒性没有显著降低,它也终将变成一种无害的病毒,感染后无非引发另一种普通感冒。

     这也就很好的回答了本文提出了的根本问题:将来,所有人,只要活得足够长,都不可避免地会反复N+n次地感染这种届时已经变成了“旧”冠病毒的新冠病毒。

     最终成为一种儿童病毒?

     随着成年人经过无数次反复感染普遍武装起对这种病毒的免疫“铠甲”,不断新生的儿童将会成为病毒将来主要的易感者,这种病毒最终会变成一种“儿童病毒”。

     这种“儿童病毒”感染后如果对感染儿童不能产生明显健康危害,它终将不过新增添一种可以引发儿童普通感冒的感冒病毒—感冒病毒已经有200多种,也不差再增添1个新成员;

     如果感染后能在儿童中产生有一定危害的疾病,那么,在将来,一定年龄阶段的儿童将会每年1到2次接种针对性疫苗。

     做出此推论的依据是,科学家通过对儿童和成人血液中针对4种传统冠状病毒的IgM抗体(代表不久前感染)和IgG抗体(感染后长期存在)检测,分析了特定年龄的血清阳性率,用来估算免疫力的演变过程。

    

     结果显示,人群中4种冠状病毒的初次感染都发生在儿童阶段,估计初次感染的平均年龄在3.4至5.1岁之间,几乎所有人在15岁以前都会感染。

    

     此后,一生中可以发生很多次的反复感染,有的甚至在1年内就可以再次感染不止1、2次。但,疾病严重程度却会越来低,传染性也会越来越低。

     假设新冠病毒也刺激产生相似的免疫力,可以推测,在疫情爆发开始时,病例的年龄分布与人群的年龄分布相似(易感性相同)。

    

     但是,经过人口普遍接种疫苗和反复感染,多年后所有能表现症状的病毒感染几乎全部发生在儿童,尤其是婴幼儿中。

    

     成年人,特别是老年人,尽管在流行阶段也会频繁反复感染,却不会产生明显症状,更几乎不会导致死亡。

     也就是说,新冠病毒最终会变成一种主要在儿童中引发疾病的“儿童病毒”。

     这个进程很大程度上受传染性的影响,传染性越高,进程越快。

     病毒的“脱毒”不会一蹴而就

     当然,上述演进历程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也会受很多因素的影响。

     而且,所谓“脱毒”并不是病毒单方面进化的结果,而是病毒与宿主相互“磨合”的结果。

     但是,科学家认为,大的方向性趋势不会有错。

     主要的问题是,现在不能确定,新冠病毒需要与人类反复“磨合”(感染)多少回合,经过多少年,这种病毒最终才能变成无害的病毒。

     目前的证据表明,其致病力仍然至少是流感病毒的数倍。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诚君健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