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了新冠发烧怎么办?能用退烧药吗?
2022/12/8 15:05:07 诚君健谈

    

     防疫措施进一步“优化新10条”的出台意味着我国放弃了奉行近3年的遏制防疫策略,开始施行缓和防疫策略,也就意味着允许病毒在社区的“有限”传播。

    

     在这种背景下,任何人都有可能随时被感染。

     尽管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目前流行的奥密克戎毒株及其分支的毒力较之前的几个毒株有了较大程度的降低。但是,对于我国绝大多数人来说,由于是第一次接触到这种病毒,感染后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症状,甚至严重疾病。

    

     其中,发烧是感染新冠后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因此,很多朋友都在问,如果不幸中招出现发烧,该怎么办?

     发烧本身无害,有害的是发烧性疾病

     人们对发烧的过度担心并非全无道理。

     在人们的经验中,“发烧”往往与严重的与一些严重的健康损害连在一起。

    

     比如,开始只有发烧,后来却被诊断成肺炎或脑炎,甚至遗留下了脑损害的后遗症。人们就认为是发烧“烧出肺炎”,“烧坏了脑子”。

     实际上,有害的不是发烧本身,而是引起发烧的疾病。

     以有发烧表现的肺炎为例,发烧和肺炎本身都是病原微生物感染造成的,都是结果而不是胡互为因果。

     所不同的是,在病原体感染的早期还没有发展到肺炎阶段,最引人注目的表现是发烧。

     等到后来被诊断为肺炎,于是人们就容易将发烧和肺炎之间在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归咎为因果关系,误认为是发烧“烧出”了肺炎。

     人们常说的发烧“烧坏”了脑子,道理是一样的。

     事实上,发烧本身根本无害,有害的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导致的疾病。

     研究证据表明,体温过度升高的确会产生危害。

     比如,严重中暑(热射病)体温的过度升高就会造成全身很多器官系统的伤害,治疗不及时极容易死亡。

     但是,这些损害主要发生在体温达到41℃以上,特别是42℃以上的时候。没有证据表明,41℃以下的温度本身可以单独产生实质性伤害。

    

     而发烧是一种受体温中枢调节的生理反应,体温的升高是完全受控的,很少超过41℃,从来没有记录到体温达到42℃的任何一个病例。

     因此,医学界早就达成了广泛共识,发烧本身无害。

     发烧不但无害,反而有益

     发烧是经过长达6亿年时间自然选择而产生和保留下来的一种动物对抗感染和损伤的保护性机制,不但无害,反而有好处。

     这一点,早已获得了长期以来大量研究证据的支持。

     其中,最有力的证据是,研究发现被微生物感染患病的动物,发烧期间核心体温升高1°C至4°C,与疾病的有效缓解和生存率的提高密切相关。

     具体的作用机制可能来源于病原体和宿主两个方面。

     比如,有研究发现,当温度升高到40~41°C,引起“小儿麻痹症”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复制速度就降低200倍以上。也研究表明,温度升高可以增加革兰氏阴性细菌对抗体介导的破坏的敏感性,即更容易被消灭。

     就是说,发烧时体温的升高可以帮助身体抑制乃至杀灭入侵的微生物。

     另一方面,体温升高还能激活身体免疫系统,提高免疫系统对抗微生物的效率。比如,有研究表明,很多炎症因子是温度敏感性的,体温升高,可以增加炎症分子的表达和释放,提高免疫系统的战斗力;另有研究则表明,体温升高可以促进淋巴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迁移到感染部位的速度,就相当于战争期间,将军队运送的前线参与战斗的速度和效率的提升,自然更容易取得战争的胜利。

     降温疗法,增加病毒感染性疾病的传染性和死亡率

     研究还发现,针对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发烧,如果使用退烧药强行降低体温,反而有害。

     比如,一项研究发现使用阿司匹林降低感染了牛瘟病毒兔子发烧时的体温,可以大大提高死亡率达到70%;如果不进行降温治疗,死亡率仅有16%。

     针对人类流感的研究发现,使用退烧药降低发烧病人的体温,能使感染流感病毒的人群总体死亡率增加约5%,还能增加ICU接受治疗的重症病人总体的不良后果。

     有研究认为,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异乎寻常高的病死率可能与当时阿司匹林广泛用于临床退烧治疗有关。在阿司匹林之前,医生们对发烧完全束手无策,阿司匹林神奇的退烧效果,导致这种刚刚被用于临床的神药的“野蛮”使用,反而产生了不利后果。

     另有研究还表明,感染患者使用退烧药,可以增加病毒性疾病的传染性。

     一项病毒感染挑战试验表明,退烧治疗增加了感染鼻病毒的志愿者的病毒脱落,并延长了水痘儿童的传染期。

     另一项针对甲型流感的挑战试验发现,志愿者接受退热药的数量与症状持续时间,和呼吸道飞沫中流感病毒滴度的增加呈正相关,即延长了患者的传染期。

     一项综述通过对30多项研究的分析发现,流感流行期间,人群频繁使用退热药物来治疗发烧,流感在人群中的传播至少增加1%。

     感染了新冠病毒发烧了怎么办?

     基于以上证据,我们认为,感染了新冠出现发烧并不是坏事,是身体抵抗病毒的一种保护性机制。

     因此,对于感染新冠引起的发烧,最好不要着急寻求退烧治疗,而是可以尽可能地挺一挺,即使不对发烧做任何处理,随着疾病的好转,发烧自然会消退。

     如果实在挺不住,是不是可以用退烧药?使用什么退烧药合适?

     答案是,当然可以使用退烧药;

    

     至于药物的具体品种,目前常用的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为代表的非甾体消炎药都可以使用,并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诚君健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