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国再感染状况看我国未来新冠疫情的可能趋势
2022/12/30 23:59:32 诚君健谈

    

     放开疫情管控后,我国也已经成了世界上躺得最平的国家之一。

     据认为,山呼海啸般的第一波流行巨浪过后,全人口感染率可达80%到90%。

     此后,疫情在我国将怎么走?第二波流行何时到来?规模又会如何?

     在关于新冠“再感染”的事实:除我国,全球疫情都由反复感染驱动?一文中我已经介绍过,在普遍感染的国家,后续的流行主要是由反复的再感染驱动。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说过,法国是数据可用的国家中躺得最早,躺得最平的国家,疫情早已经走出了典型的地方性流行病特征。

     因此,我们不妨借鉴一下法国的疫情形势,尤其是其再感染发生状况,对我国未来疫情趋势做一个基本的判断。

     奥密克戎流行后,再感染已经成为法国疫情主要驱动力

     法国是躺得最早,躺得最平的国家之一,报告的基于新冠核酸检测阳性的全人口感染率已经达到了60%,在人口超千万的大国中高居第一。

    

     2021年底到2022年初经历第一波奥密克戎超级流行浪潮后,已经又走出了4波奥密克戎亚型的流行。意味着,在1年的时间内,法国已经走出了5个奥密克戎流行波,不到每3个月就走一波流行。

     根据法国的统计,奥密克戎流行后,法国的再感染率出现了突飞猛进地增高,已经成了推动疫情流行的主要力量。

     在奥密克戎出现之前,法国的新冠病毒再感染是罕见的,2021年3月至11月间检测到的所有新冠病例中,再感染病例仅占0.7%。

    

     相比之下,从2021年12月奥密克戎出现到2022年6月初,这一比例增加到6.7%;到2022年8月初更是增加到了18%。

     法国奥密克戎再感染状况

     为了详尽地了解再感染的基本状况,一个研究团队对包括2021年1月4日至2022年6月5日期间在法国大陆记录的所有阳性病例进行了全面梳理。

    

     期间,法国总共报告了29652674名确诊病例,根据确诊时间和主要毒株的流行阶段有3049290例发生在前德尔塔期间,德尔塔流行期间报告2747854例,奥密克戎BA.1期间8266165例,BA.2期间4814791例,以及BA.4/5期间(同时流行)2134679例。

     分析表明,新冠再感染风险主要是时间和不同变异依赖性的。

     从初次感染后第九周开始,再感染风险稳步增加,到12周达到最高峰,此后逐渐降低。而这也与1年来法国每3、4个月走出一波流行的时间间期高度吻合。

     这主要反映了自然感染诱导产生的免疫力的衰退在再感染中起到的作用。

     奥密克戎不同变异亚系流行期间的再感染的风险则取决于初次感染中涉及的变异体和再次感染所暴露的变异体的差异,反映了不同变异体之间的交叉免疫保护。

    

     研究显示,在首次感染德尔塔毒株,并暴露于任何奥密克戎亚变异体的再感染风险最高,显示奥密克戎与德尔塔之间的交叉免疫保护最低;

     在首次感染BA.2,并再次感染BA.4/5的个体中,再感染的风险最低,显示,BA.2与BA.4/5之间存在较高的抗原同源性,因而交叉免疫保护相对较高。

    

     总体上,不同变异体之间,在间隔不同时间,发生再感染的风险如上表所示,由于对BA.4/5的观察时间有限,结果没有显示。

     我国的第二波流行规模可能不会太高

     据报道,目前有9个奥密克戎亚变体同时在我国流行,其中主要是BA.2和BA.5血统的亚变异体。

     根据法国的研究结果,它们之间存在着较高的交叉免疫保护。

     如果时间上遵循法国的流行规律,我国第二波流行开始的而时间与本次流行巨浪间隔时间可能较短,大约在3月份开始;流行规模可能相对有限。

     此后的流行波次,取决于流行变异体的不同

     第三流行波次开始时间大约在6月份,流行规模取决于流行变异体的免疫逃逸能力。

    

     个人认为,届时,奥密克戎XBB具有可能是首当其冲的优势毒株。

     研究显示,XBB具有超越所有奥密克戎亚变异体的免疫逃逸能力。

    

     美国CDC最新一周新冠变异体监测报告就显示,也正是凭借这一超能力,XBB在美国正在侵占此前风头强劲的BQ.1和BQ.1.1的地盘,开始崭露头角,大概率会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全球范围内的优势变异体。

     至于再后来第三波次以后的流行波次,大概会由新出现的其他奥密克戎亚变异体主导。

     至于是不是会出现突破奥密克戎限制的更新毒株,机会可能相对较小。毕竟,不断出现的奥密克戎亚变异体的免疫逃逸能力大概率仍然足以让人们“满足”。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诚君健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