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被杀的“莫须有”罪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一个罪名
2023/1/28 20:36:56 诚君健谈

    

     在这个大一统的盛世,为了票房拍摄放映《满江红》这类电影实在不能被视为一种正能量。

    

     中华民族并不特指汉族,世代居住在当前我国版图内的所有民族都应该被平等地视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这当然包括建立金王朝的古代女真族以及大清王朝改称,并延存至今的满族。

     显而易见,当时的大金王朝,与同时期存在的大辽、北南宋,以及西夏不过都是那个年代存在于我国境内的王朝政权,应该在我国历史上享有同等的地位。

     而且,从存续关系上讲,大辽王朝的建立要早于北宋,而大辽和大金版图上要大于偏安的南宋。

     因此,那个时代似乎不应该被视为一个大一统于“宋”的王朝,而是多个政权并存或者先后存续的年代。

     往上追溯的“五代十国”,有哪一个“代”或“国”能比肩大辽和大金吗?

     没有。

     但,不也在占据了那个年代中华历史的“一席之地”。

     以此逻辑,至少大辽、大金应该享有比偏安的南宋小朝廷更正统的历史地位。

     尤其是,坐拥中原的大金,远比偏安于江南的南宋小朝廷“正统”得多。

     承认了这一个基本逻辑,再来看岳飞之死,或许会别有不一样的情怀和观点。

     罗织“莫须有”罪名陷害岳飞,显然是后人强加给秦桧的

     从南宋至今,对秦桧以“莫须有”罪名枉杀岳飞就一直存在很大争议,有不少学者都做过大量考证。

     如果不预设立场,单纯讲求考据,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莫须有”这个说法。

     “莫须有”见于元人所著《宋史·岳飞传》韩世忠当面诘责秦桧凭什么杀岳飞的描述:

     “狱之将上也,韩世忠不平,诣桧,诘其实。桧曰:‘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曰:“‘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显而易见,这段描述本身就是后人编造出来的。

     韩世忠跟岳飞并没有那么深的交情,会为岳飞辩冤;而极其聪明,极善于投机和政治内斗的秦桧更不会傻到给岳飞安“莫须有”这种罪名的程度。

     根据考证,“莫须有”最早出于南宋时期的一些轶闻野史,就相当于今天网络传言甚至谣言一样。

     后来,被包括岳珂等反对秦桧的文人和官吏所引用,并被写进了元人编纂的《宋史》,似乎就成了“史实”。

     岳飞之死的根本原因在于触到了宋朝廷的逆鳞

     宋朝廷最大的逆鳞就是私人佣兵。

     而颂扬岳飞的民间文学给岳飞所部冠以“岳家军”的名头,在宋王朝的历史背景下,无异于说“岳飞该杀”。

     事实上,岳飞最后被杀,也是因为很大程度上视自己麾下所部为“私兵”,从而抗拒朝廷的军队国有化改革。

     这为什么是宋朝廷的逆鳞呢?

     我们知道,毛泽东曾经有一首气势磅礴地词《沁园春·雪》来点评中国历史上TOP5的明君: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很多人觉得在位仅十几年的“宋祖”赵匡胤不配腆居历史明君TOP5之位,难道毛泽东的推崇错了?

     其实不然。

    

     赵匡胤最主要的贡献首先不在于建立了被视为有一个大一统王朝的大宋,更在于首次提出了“党指挥枪”的理论——即军规的绝对国有化。

     道理很简单,纵观汉以降的中国历史,朝代的更迭绝大部分源自“祸起萧墙”而非外敌入寇。

     而屡屡“祸起萧墙”的根本原因在于军队将领把军队养成“私家军”,或地方藩镇可以拥有不受朝廷节制的“私兵”。

     这种情况从汉末一直延续到赵匡胤自己,仅凭父子两代掌控后周的禁军就能轻而易举发动陈桥兵变,自导自演一出“黄袍加身”登上帝位。

     赵匡胤正是看清楚了中国社会政治哲学上的这一个大BUG,才在王朝建立后实行了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兵制改革,将全国所有军队全部纳为绝对的国有化;并通过设立枢密院将带兵权和调兵权彻底分离,从而杜绝了任何人拥有可战私兵的可能。

     也正是因为赵匡胤这一“党指挥枪”的改革,彻底改变了从汉末延绵近千年的,由军事割据集团主导的走马灯似的改朝换代的混乱局面。

     但同时也让宋军对外的战力孱弱无比。

     到了大金南侵之时,宋廷残存的军队被冲的七零八落,作为天下督招讨兵马大元帅的康王赵构麾下连自保的军力都尽失去。

     到岳飞被害之前,宋廷的军队主要有4部,分别由后来被称为“中兴四将”的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统帅。

     除岳飞外的其他三人所帅军队都有北宋朝廷正规军的基因,而且都有拥立赵构登基的“开国之功”。

     而彼时的岳飞,不过是一个从军不久的小校尉,麾下所部不过几百人,主要是收罗自河北等地的抗金义军。

     不过,岳飞的确是能打,率领几百人的小分队把游击战打得非常6 。

     这一点,在以神化岳飞的《说岳》中也有体现:岳飞早期打的仗基本上都是以“800破十万”之类的神迹。

     到了1130年,伏击完颜宗弼(金兀术),收复健康(南京)的战争时,岳飞麾下也不过数千之众。

     根据宋史记载,1130年前后,南宋刘光世、张俊,韩世忠和岳飞所部军队总规模是十九万一千六百人,岳家军仅占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岳家军”真正的发迹是,趁着金庭内乱无暇南顾的短暂时间,南宋朝廷对内的平叛战争中。

     先是在广西平复曹成的战争中受降了曹成的残部;后又在洞庭湖镇压杨幺农民军时收编了数万“精壮”,到1135年后,岳飞所部才成为了宋廷独当一面的“主力部队”。

     根据《说岳》等民间文学的说法,“岳家军”鼎盛时期超过10万。实际上,最多的时候,岳家军总兵力也没有超过5万。

     关键的是,“岳家军”没有朝廷正规军的基因,大都是岳飞收罗的义军、土匪、叛军和杨幺农民军,其中大部分人可能只认得岳飞不认得朝廷。

     到了1140年,金廷内乱不断导致他们根本无力南顾,宋金上方都不得已选择议和。

     宋朝廷也想趁着机会再次将军队收归国有,重置枢密院以代替皇帝统辖全国军队。

     此时,由于刘光世因作战不利早已被罢除军权,因此宋廷打算将当时的主要将领,也是各路军队的统帅张俊、韩世忠和岳飞召回,脱离军队,收回军权;并任命张俊和韩世忠为枢密院使(国防部长,或总参谋长),岳飞为枢密院副使。

     在宋朝廷,将军队主要将领明升枢密院而剥夺军权是一种常规操作。

    

     北宋抗击西夏的名将狄青,也是以这种方式被剥夺军权,在枢密院使位置上备受文人集团排挤而被贬黜,后来郁郁而终的。

     由于张俊和韩世忠所部原本就是朝廷的军队,二人对朝廷此番动作较为顺从。尤其是,获得主政枢密院权力的张俊对此还颇为积极。

     但是,有将“岳家军”视为私军情结的岳飞对此非常抵触,“岳家军”内部的抵触甚至敌意则更甚。

     因此,解决“岳家军”这个大麻烦也就成了赵构和主政的秦桧的心腹之患,至此,岳飞必然是非死不可。

     杀岳飞,为岳飞昭雪,都是赵构1人的主张,政治需要

     杀岳飞是因为岳飞抗拒赵构的军队国有化;而为岳飞昭雪平反也一样是赵构的主张。

     在南宋小朝廷基本稳固后,赵构于1162年禅位给了养子宋孝宗赵昚,身为太上皇的赵构禅位后又活了25年,到1187年才病故。

     而宋孝宗在登基后的第二个月就“匆忙”为岳飞昭雪,岂能是赵昚1人的乾纲独断?

     执行的只能是赵构的主张。

     因为,杀岳飞和为岳飞平反,并大肆表彰,先是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都是最有利于当时政局的操作。

     杀岳飞从而重新完成军队的国有化;而为岳飞平反和追谥表彰,而是南宋到了拥有了对抗大金南侵的国力后,激励宋人抗金决心的最有利手段。

     秦桧和张俊,不过是执行杀岳飞步骤的两把刀而已。

     至于韩世忠,他既与岳飞并无深交,又对军队国有化没有抗拒之意,自然没有任何理由去为岳飞辩冤,更不可能当面责难权倾南宋小朝廷近20年的秦桧。

     秦桧2次担任丞相,时间长达19年,除了主张和主持对大金的和谈,更是全面主政南宋的内政外交。

     更重要的是,秦桧的政治内斗权术高超,手段很辣,执政二十年,有无数政敌被他整的很惨,比岳飞惨的大有人在。

     当然了,秦桧最终沦为宋朝廷激励宋人抗击外敌的反面靶子,死后也没有躲过成了赵构政治工具的宿命。

     因此,岳飞被杀的“莫须有”罪名,从事后看,的确“恰如其分”:

     不仅杀岳飞时说不得;即使到了给岳飞平反并大肆表彰的时候,同样说不得。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诚君健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