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BB.1.5在美国独占鳌头,或已在我国流行?
2023/2/26 21:27:39 诚君健谈

    

     中国CDC最新疫情通报,1周内检出4例XBB.1.5

     2023年2月25日,中国CDC发布了最新一期《全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情况》通报。

    

     通报显示,报告截止日2月23日,全国检出新冠核酸阳性病例12738例,检测阳性率1.4%,可计算出检测总数略高于90万。

    

     最近一段时间,每日检测阳性病例数基本维持在万例以上,仅有少数几天低于万例;最近2周显示出了再次走高迹象。

     重要的是,通报显示,2022年12月1日至2023年2月23日,全国共报送18618例本土病例新冠病毒基因组有效序列;共检出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22例,其中,1例XBB.1,5例XBB.1.5,4例BQ.1,5例BQ.1.1,1例BQ.1.1.17,4例BQ.1.2和2例BQ.1.8。

     与2月18日发布的通报中的16931例序列增加了1687例,日均241例;较2月18报告的15例本土重点关注变异株增加了7例,分别是XBB.1.5新增4例,BQ.1新增3例。

     XBB.1.5在美国占据了绝对优势

     2023年2月24日,美国CDC周五例行发布的新冠变异体比例监测临期预报显示,到2023年2月25日,XBB.1.5在美国的流行占比进一步增加到了85%,

     东北部地区超过了97%,最低的西北部地区占比也超过了65%。

     此前的王者BQ.1.1占比已经下降到了10%以下;

    

     另一个引人关注的CH.1.1占比不增反降,占比已经不足1%,看来短时间内难成气候。

    

     看似,由奥密克戎BA.2衍生出来的BQ.1.1、XBB.1.5和CH.1.1的三国演义在美国已经演变成了XBB.1.5“大一统”的独角戏。

     XBB.1.5或已在我国流行?

    

     我国CDC最新通报中本土病例病毒变异株监测情况是自2022年12月以来的数据。

     如果以周作为报告期,最新一周增加新冠病毒有效序列1687例,期间XBB.1.5新增4例,BQ.1新增3例,占比已经分别达到了0.24%和0.18%,都应该登上了上面的这个榜单。

     这表明,XBB.1.5和BQ.1或已经在我国出现本土流行。

     尤其是XBB.1.5值得高度关注。

     研究已经表明,XBB/XBB.1.5和BQ.1/BQ.1.1这两个奥密克戎亚系都具有超级免疫逃逸能力,对无论是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诱导的中和性抗体几乎具有完全的逃逸能力,可以说完全不会产生保护力,理论上所有人都对它们易感。

     而XBB1.5更获得了超过所有奥密克戎变异体的感染力,因而具有了超过所有毒株的传染性。

     这也是XBB.1.5于2022年11月在美国发现后在短短几个月内迅速取代了先前的王者BQ.1/BQ.1.1,成为在美国流行的绝对优势毒株的原因。

     我国放开后的第一波超级流行主要是由奥密克戎BA.4/5衍生出来的BA.5.2和BF.7亚系感染驱动。从血统上看,与BQ.1/BQ.1.1更近一些,与XBB/XBB.1.5稍远一些。

     这也说明,第一波自然感染流行产生的免疫力对预防XBB.1.5感染的保护作用更弱。

     XBB.1.5和BQ.1一旦在我国开始流行,XBB.1.5更容易“成气候”,成为优势毒株。

     前面我说过,新冠流行高峰都是由新出现的具有更强传染力的毒株驱动的;XBB.1.5相对来说,更容易成为驱动我国新一轮疫情的病毒。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诚君健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