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疫情趋于结束?不过是“不核酸无疫情”的假象?
2023/4/3 23:11:00 诚君健谈
当前全球新冠疫情处于什么状态?
简单来说,从WHO的立场来看,新冠疫情仍处在全球大流行状态;
从报告数据上看,新冠疫情处在“不核酸无疫情”的疫情趋于结束的假象中。
WHO:新冠疫情仍为全球大流行
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新冠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3月11日又宣布为全球大流行(Pandemic)。

2023年1月30日,在宣布新冠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周年之际,WHO发布立场声明,重申新冠疫情仍为PHEIC,声明中WHO仍然使用了Pandemic来表述疫情,也就说WHO仍然认为新冠疫情仍处在全球大流行流行状态。
2023年3月11日,宣布新冠疫情我全球大流行3周年之际,WHO依旧没有宣布大流行状态的结束。
显而易见,在WHO看来,新冠疫情目前仍处在全球大流行状态。
WHO给出的理由是,尽管新冠病毒不受控制的传播以及会员国报告的新冠发病率、死亡率、住院和测序数据已经出现了大幅降低,但病毒仍在不断演变,并随时都有进化出新的变异体的不确定性,该病毒仍具有进化出具有不可预测特征的新变种的能力。
总体而言,专家委员会评估认为,新冠疫情对人类健康的全球风险及其持续传播仍处于高风险状态,新冠仍然是一种危险的传染病,有能力对人类健康和卫生系统造成重大损害。
当然,WHO也承认,新冠大流行可能正在接近拐点。
WHO数说新冠疫情
到目前为止,WHO仍在每月定期发布全球疫情报告。

最新一期的报告于2023年3月30日发布,WHO收集的数据显示,

在过去28天(2023年2月27日至3月26日)中全球报告了近360万例新病例和超过25000例死亡,与前一个28天相比分别减少了27%和39%。
尽管全球总体疫情呈现下降趋势,但一些国家最近报告说 病例显著增加。

从具体地区来说,欧洲疫情数据基本持平,美洲和我国所在的西太平洋地区出现了大幅度降低,但中东和东南亚地区出现了约150%的增加。
总体上,截至2023年3月26日,全球报告了超过7.61亿例确诊病例和超过680万例死亡。
需要特别提示的是,与其他一些平台提供的数据不同,WHO的报告2022年12月份全球报告了9000多万病例,为大流行以来的最高纪录。这是因为,WHO的报告包含了我国的疫情数据。
WHO:数据大大低估了实际疫情
但是,WHO同时指出,目前报告的新冠病例趋势大大低估了全球感染和再感染的真实人数。
这主要是绝大多数国家检测数量的大幅度降低,甚至完全放弃了检测和报告。
比如,日前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即使是被认为仍维持全球最好检测的美国,报告的病例数也不到实际感染数的40分之一。
因此,目前的数据根本不能真实反映疫情状况。
WHO宣布新冠疫情为全球大流行3周年之际,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于2023年3月10日宣布关闭其运行3年多的全球疫情追踪网站,理由是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公共卫生部门不再发布疫情数据,从而无法抓取足够的数据用于疫情追踪。
从某些国家的检测阳性率窥见全球疫情之一斑
尽管目前报告的感染、入院和死亡人数,但有一个数据受检测绝多数的影响较小,那就是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阳性率。
我们可以透过仍坚持发布疫情数据的国家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阳性率来窥见全球疫情的一斑。
比如,美国CDC每周发布新冠疫情报告,数据显示,尽管每周报告的新增病例数出现了大幅度降低,截至3月22日的1周为154000多例,已经接近了大流行以来的最低数值。

但是,新冠核酸检测阳性率仍维持在6.62%,明显高于大流行以来历次流行低谷的水平。
这也就意味着,美国的新冠疫情事实上仍处在相对较高的水平。

同样的,法国报告的每日新增病例数仅在万例水平,但新冠核酸检测阳性率仍高达16.6%,尽管处在奥密克戎毒株流行以来相对的低位,却高于奥密克戎流行之前的最高水平。
再来看南非,2023年第12周全国总共才进行了12180人次新冠核酸检测,检测率为每十万人20人;较为前一周的每10万的24人进一步下降。

从疫情暴发以来检测数的变化来看,进入2022年6月后,南非新冠核酸检测数量一直保持在地量水平。

这也就很好地解释了2022年6月后南非报告的新增病例数一下子下降到了“零星”水平的原因。
再看核酸检测阳性率,2023年12周为12.7%,较前一周的14.0% 略有降低。
12,7%的阳性率是什么水平呢?

2022年6月份以来的最高阳性率为14.1%,绝大多数周低于10%;12.7%处在最高水平范畴。
透过上述几个国家的新冠核酸检测阳性率可见,目前全球疫情的低水平不过是“不核酸无疫情”的假象而已。
目前全球新冠真实的疫情水平应该高于奥密克戎流行前的任何时间。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诚君健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