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感冒可能会增加罹患痴呆症的风险?
2023/4/5 22:57:28 诚君健谈

我们经常看到有关经常感冒或常年不感冒哪一种对身体更好或更不好的讨论。
比如,有一种说法认为,常年不感冒的人更容易生重病,甚至增加长癌症的风险。
这当然是无稽之谈。
事情很简单,生病总是不好的,经常生病当然更不好,哪怕是一般不会产生严重健康危害的普通感冒。

现在,美国杜兰大学的一项研究还表明,经常感冒甚至可能增加痴呆症的风险。

年龄相关的认知衰退,包括注意力、记忆、执行功能和视觉空间能力领域的认知衰退,即所谓的痴呆症,是大脑衰老过程的一种退行性疾病,正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成为了人类健康的一大威胁。
研究已知,痴呆症发生涉及众多复杂的机制,很多并未完全明确。
其中,感染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引起的反复全身性炎症在痴呆症发生中具有确定性作用。

比如,大量研究表明,感染正在大流行的新冠病毒后,很大部分人都会遗留较长时间的神经后遗症,也是一种体现。
医学上,研究感染造成的神经损害后果的一种常用方法是使用脂多糖(LPS)诱导动物炎症模型。
脂多糖是细菌细胞壁的一种成分,也是细菌感染诱导免疫系统产生炎症反应的主要抗原。
比如,给动物注射脂多糖可以诱导典型的发热反应,是研究发烧的最常使用的模型。
同样的,脂多糖也是研究反复炎症反应造成神经损害的常用方法。

在最新的这项研究中,杜兰大学的研究人员在2个半月的时间内每间隔15天反复给10个月大(相当于人类的中年人)雄性小鼠注射脂多糖,每次注射的剂量逐渐增加,以诱导间歇性全身中度炎症反应。
全身中度炎症反应基本上相当于有症状的流感或感冒造成的疾病的严重程度。
然后使用一些大脑认知功能测试的程序对试验小鼠的神经认知功能进行动态监测。
同时,还测试了涉及痴呆症发生机制中涉及的脑功能区和脑神经是否发生炎症反应,以及神经元功能。
比如,与认知相关的额叶皮质,与记忆产生和存储相关的海马神经元的活动。

结果表明,尽管没有发现大脑皮质和海马区持续炎症状态的证据,可以明确观察到实验小鼠大脑学习和记忆功能受损,尤其是涉及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并加以存储的海马长时程增强的中断。
研究数据表明,在正常衰老小鼠中,间歇性暴露于细菌脂多糖诱导的炎症与大脑认知功能的受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在接受5次脂多糖注射的小鼠就能观察到脑认知功能的损害。
也就是说,反复经历炎症反应可能增加痴呆症发生的风险。
我们知道小鼠的寿命通常在2年左右,10个月小鼠的年龄相当于人类的中年早期。
实验中,每间隔15天注射脂多糖诱导一次炎症反应,在预期寿命为70年的人类相当于间隔500多次发生一次感染性炎症反应性疾病。
我们知道,一般成年人每年可以发生2、3次有症状的普通感冒,每2、3年可以患1次有症状的流感。
即使不论其他炎症性疾病,但说流感和普通感冒,人类经历炎症性疾病的频率也要远高于实验中小鼠接受脂多糖诱导炎症反应的频率。
也就是说,人类发生感染性疾病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的频率比实验小鼠高得多。
考虑到只需要5次间歇性炎症处理就在小鼠身上观察到脑认知功能的损伤,人类一生中更频繁的经历炎症疾病造成的脑认知功能损害可能更加强烈。
假设,在实验小鼠观察的结果也适用于人类,就意味着即使是经常感冒也会增加患痴呆症的风险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诚君健谈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