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ASTRO-局部晚期直肠癌病例分析
2022/3/2 10:02:59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放疗专委会

    

     临床病例分析是每年ASTRO临床教育内容之一,从具体病例入手,分析如何选择治疗策略

    

     1. 男,59岁,大便带血,肿瘤距离肛门4cm,盆腔MRI示肿瘤侵犯直肠系膜,直肠系膜内有4枚可疑转移淋巴结,胸、腹部CT未见异常。临床诊断T3N2M0

    

     2. 分期:超声内镜 VS. MRI VS. PET

     超声内镜对于判断T1/T2病变有优势

     MRI是直肠癌分期的标准模式,尤其是判断T3亚分期,肿瘤与系膜筋膜之间的关系,以及判断新辅助放化疗后的疗效

     PET/CT仅用于CT怀疑远处转移或是CEA升高时

    

     3. MRI可以判断预后,来自2014年MERCURY研究,其定义环周切缘阳性(mrCRM+)为肿瘤距离系膜筋膜≤1mm,mrCRM+患者DFS、OS、局部控制率都要差于mrCRM-患者

    

     4. 直肠MRI:小视野冠状面、矢状面、水平面可利于判断直肠癌分期

    

     5. 治疗选择:

     长疗程同步放化疗+手术/临床完全缓解后的等待和观察治疗

     短疗程放疗(25Gy/5f)+手术/临床完全缓解后的等待和观察治疗

     全新辅助治疗(TNT)+手术/临床完全缓解后的等待和观察治疗

     FOLFOX 8周期+长疗程同步放化疗50.4Gy

     长疗程同步放化疗+FOLFOX 6周期间歇期巩固化疗

     新辅助短疗程大分割放疗+间歇期FOLFOX巩固化疗+手术/临床完全缓解后的等待和观察治疗

    

     6. 长疗程同步放化疗+手术作为标准治疗模式来源于德国2000年临床研究,2011年更新了10年结果。术前放化疗较术后放化疗提高了局部控制率,可以降期,显著增加肛门括约肌保留率,可以降低急性、晚期放疗副反应,但两者在远处转移生存率上无差别

    

     7. 短疗程放疗(25Gy/5f)+手术,这种模式为5Gy×5,休息1周之后手术,缺点是放疗与手术时间间隔短,无法降期,因而无法转化APR手术至LAR手术(即非保肛手术转化为保肛手术);优势是方便,费用低,另外是转移性直肠癌较好的治疗策略,可以缩短放疗疗程,给予全身治疗节省更多的时间。

    

     8. 短疗程大分割放疗,Sedish和MRC临床试验表明,短疗程放疗(25Gy/5f)+手术较单纯手术显著降低了局部复发风险,也有DFS获益。

     Polish和TROG两个临床试验对比了短疗程大分割放疗和长疗程同步放化疗,长疗程同步放化疗病理缓解率好于短疗程大分割放疗

    

     9. Stockholm临床试验,最开始设计时,分为三组,短疗程大分割放疗+1周之后手术,短疗程大分割放疗+4-8周之后手术,长疗程放疗(无同步化疗),随后进行了修改,变成两组,即短疗程大分割放疗+1周之后手术和短疗程大分割放疗+4-8周之后手术

    

     10. 三组在局部控制、远处转移、OS上无差异;pCR率上,短疗程大分割放疗+延迟手术好于1周之后手术,也好于长疗程放疗(仅5%,因为没有同步化疗)

    

     11. 短疗程大分割放疗+1周之后手术和短疗程大分割放疗+4-8周之后手术的区别在于,短疗程大分割放疗+1周之后手术的术后并发症高于短疗程大分割放疗+4-8周之后手术。

    

    

     12. 如何选择全新辅助治疗或新辅助放疗?

     全新辅助治疗适应症:低位,环周切缘阳性,多发淋巴结转移(≥4枚)

     ,直肠系膜外淋巴结转移,T4肿瘤患者

     新辅助放化疗或新辅助短疗程放疗适应症:高位肿瘤,非环周切缘阳性,淋巴结≤3枚,无直肠系膜外淋巴结转移,T3肿瘤

    

     13. TNT的优势在于:全身控制,消灭亚临床病灶,降期,患者顺应性好;劣势在于,可能导致治疗抵抗的肿瘤细胞存在,可能导致过度治疗

    

     14.这是最新发表在JCO杂志的一项研究,随机分组为新辅助化疗+同步放化疗+手术(诱导化疗组)和新辅助放化疗+间歇期巩固化疗+手术(巩固化疗组),结果是巩固化疗组pCR率好于诱导化疗组,较少的3-4级毒性,较好的顺应性。

    

     15.新辅助短疗程大分割放疗+间歇期FOLFOX巩固化疗+手术,该匹配分析显示.新辅助短疗程大分割放疗+间歇期FOLFOX巩固化疗较新辅助长疗程同步放化疗,可以提高DFS和无远处转移生存期。

    

     16.该病例最后给予了TNT治疗,即应用FOLFOX 8周期,然后给予新辅助同步放化疗50.4Gy

    

     17.患者TNT之后达到临床完全缓解,是否可以给予等待和观察?、

    

     18. 如何预测pCR是临床难题,新辅助放化疗后活检通常是不可靠的

    

     19.等待和观察策略是Habr-Gama提出的,对于新辅助放化疗后达到临床完全缓解,给予等待和观察,10年生存率97.7%,复发后仍然可以给予挽救性手术。等待和观察患者需要给予严密的监测。

    

     20.等待和观察目前的临床研究,局部控制率较好

    

     21.国际等待和观察数据库,15个国家,880患者,84%接受新辅助放化疗,2年内局部复发风险25.2%,88%在2年内出现复发

    

     22.MSKCC回顾性分析显示:等待和观察组的远处转移风险明显高于手术组

    

     23.直肠解剖,通常是直肠距离肛缘12cm,判断是直肠还是乙状结肠,除了腔镜,还可以看肿瘤是否位于骶前区? 尽管高位直肠肿瘤肿瘤距离肛缘10-16cm,如果不给予放疗,5-10年仍然有10.4%复发的风险。

    

     24.PROSPECT临床试验,目前已经完成入组,共1060例患者。目的是在探索可不可以不做术前新辅助放化疗

    

     25.模拟定位,膀胱充盈,直肠排空,强化,肛门放置铅丝;如果是T4肿瘤,需要照射腹股沟淋巴结,则可以仰卧位

    

     26.盆腔淋巴结勾画技巧:血管周围7mm

    

     27. 靶区勾画

    

     28.靶区勾画参考,其中Austrlasian GI Group 2012年制定的肛管癌靶区勾画图谱是一个很好的参考内容。

    

     29.靶区包括范围,基本靶区包括直肠系膜,骶前区,髂内,闭孔区域淋巴结。髂外的适应症是T4或直肠侵犯肛管,或肛管肿瘤;腹股沟区域淋巴结照射适应症是直肠肿瘤侵犯肛管或肛管肿瘤。对于直肠上段肿瘤,勾画上界可以调高至L4/L5水平。

    

     30.对于低位直肠肿瘤,尤其是刚管癌,可以给予每天CBCT;对于高位直肠肿瘤,可以给予每天KV 二维验证

    

     31.对于侧方淋巴结,新辅助放化疗前短径≥7mm局部复发风险较高,54%新辅助放化疗后复发,如果给予侧方淋巴结清扫,复发风险仅位5.7%

    

     32.对于侧方淋巴结转移,成为研究热点:加强化疗?放疗加量?还是侧方淋巴结清扫?

    

     33.副反应处理

    

     34. 总结

     对于T3 或N0-2,环周切缘阴性,可以选择长疗程同步放化疗,短疗程放疗,短疗程放疗+巩固化疗,TNT(先化疗,再同步放化疗);

     对于T3或N阳性,需要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淋巴结负荷较大,T4或环周切缘阳性患者,可以给予同步放化疗+巩固化疗或化疗+同步放化疗,或短疗程放疗+巩固化疗;

     非手术治疗(等待或观察)目前仅限于临床试验,手术仍然是标准治疗模式;

    

    

     扫码关注我们

     “专委会”官方微信公众号

     微信号 :CMERO_mishuchu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Rad Onco,文中内容不作商业用途,仅作交流学习,版权归原作者。欢迎大家关注、转发和分享到朋友圈,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专委会公众号,您的支持就是我们前进的最大动力。

    源网页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放疗专委会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