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的个体化治疗追求治愈更多肝炎患者 ——2015年欣峰会圆满落幕
2015/9/24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5年8月22日~23日,欣峰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00余位临床及诊断领域的专家学者出席盛会。与会专家在“精准医疗”的时代背景下,从乙肝与丙肝的最新指南着眼,着重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个体化治疗在乙肝与丙肝领域的价值。

     中国是一个肝炎大国,丙肝感染者接近1000万, 乙肝病毒携带者9000万,分别占全球感染人数的10% 和25%。近10年来我国对病毒性肝炎的防控已取得很大成效,但仍面临诸多问题,如我国目前的丙肝诊断率和治疗率与发达国家比仍很低,国内外推荐的一线乙肝治疗药物的普及性尚待提高。而PEG-IFN作为权威指南推荐的丙肝与乙肝的一线治疗用药,是实现“治愈”的优选治疗方案,个体化地运用好PEG-IFN对我国肝炎防控至关重要。

     从精准医疗时代看慢乙肝个体化治疗

     精准医疗助力实现慢乙肝临床治愈

     慢性乙型肝炎(简称“慢乙肝”)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2015版亚太肝病学会(APASL)指南将HBsAg清除作为慢乙肝的理想终点,停药后持久的乙肝e抗原(HBeAg)血清学转换为满意终点,治疗期间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苷酸(HBV DNA)持续抑制仅为可接受的终点。

     基于治疗终点的变化,在临床上,乙肝的治疗策略从无限期治疗转换为更多关注有限疗程,同时追求停药后持久应答与临床治愈。停药后持久应答的关键在于实现免疫控制。因此,APASL指南强调,相比核苷类似物(NUC)需长期治疗,当治疗旨在通过有限疗程实现停药后持久应答时,Peg-IFN更适合作为一线治疗。随着2015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精准医学计划”,全球医疗正式进入“精准医学”时代,其目标为针对每一位患者的具体病情,精确地应用恰当的治疗方法。

     目前慢乙肝的相关血清学检测技术已应临床需求不断发展,为精准的个体化治疗奠定了良好基础。以Elecsys HBsAg定量检测为例,其方便准确的检测、更宽的检测范围可覆盖重要临床决策点。研究结果显示,HBsAg定量水平的改变与免疫控制及HBsAg清除密切相关。因此,在临床实践中,HBsAg定量检测已成为慢乙肝抗病毒治疗,尤其是PEG-IFN治疗的疗效预测工具,基线、治疗期间、治疗末的HBsAg定量检测结果能有效指导治疗方案选择与调整,实现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最大化PEG-IFN 疗效,增加HBsAg清除的机会。

     PEG-IFN个体化治疗帮助初治患者走上治愈之路

     临床治愈是慢乙肝治疗的理想终点,不过目前抗病毒治疗HBsAg清除率较低,追求停药后持久的HBeAg血清学转换,在此之上进一步追求临床治愈是治疗的当务之急。获得停药后持久应答的一线治疗方案为PEG-IFN治疗,根据我国的临床现状,慢乙肝患者,尤其是基线具优势的患者应优先采用PEG-IFN治疗。另外,在治疗开始后根据HBsAg定量精确判断、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与疗程,能最大化PEG-IFN疗效,增加患者临床治愈机会。

     对于基线具优势患者的特征,NEPTUNE研究结果已证实,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5~10×正常值上限(ULN)且HBV DNA<107 copies/ml的慢乙肝患者,接受PEG-IFN α-2a治疗48周停药后24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超过60%。

     PEG-IFN α-2a治疗慢乙肝Ⅲ期临床研究的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PEG-IFN α-2a治疗后24周HBsAg定量<1500 IU/ml者,治疗48周停药后24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超过50%,HBsAg清除率约为20%;NEPTUNE研究的结果显示,治疗末HBeAg血清学转换且HBsAg<1000 IU/ml和<100 IU/ml的患者,治疗48周停药后24周HBeAg血清学转换且HBV DNA<105 copies/ml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9%和92%。

     基于这些研究结果,《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建议》推荐,对于应答好的患者,即治疗24周HBsAg定量<1500 IU/ml者,坚持PEG-IFN治疗追求HBsAg清除;治疗24周部分应答者也不应放弃,通过联合治疗可改善应答。

     周(Zhou)等的研究结果验证了这一策略的价值,证实在临床实践中应用RGT策略可提高PEG-IFN α-2a的疗效。该研究(图1)根据12周、24周HBV DNA与HBsAg定量水平将患者分为早期应答者与非早期应答者,比较个体化治疗(SOT)和48周标准治疗(ST)的疗效差异。结果显示,相比ST,根据患者应答情况分别给予48周治疗或延长治疗(ET)、联合阿德福韦酯(ADV)治疗的SOT能够提高PEG-IFN α-2a的总体疗效,其中非早期应答者在优化治疗后HBeAg血清学转换率提高至接近40%。

    

     PEG-IFN帮助NUC经治患者重获临床治愈机会

     我国有大量慢乙肝患者正在接受NUC药物治疗,然而研究显示,即使在HBeAg血清学转换并经巩固治疗后停药,慢乙肝患者的复发率仍约达90%。PEG-IFN治疗是帮助NUC患者摆脱长期治疗,重获临床治愈机会的治疗选择。近年来OSST、NEW SWTICH等一系列中国人群大规模研究结果提示,PEG-IFN序贯治疗NUC经治患者尤其是优势患者可提高治愈率,治疗中配合HBsAg定量可指导个体化治疗、有效预测结果、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NEW SWITCH中期研究结果与针对中期研究结果的回顾性分析分别发表于2014年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年会与2015年欧洲肝病研究学会(EASL)大会。上述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即说明PEG-IFN治疗NUC经治患者可实现HBsAg清除。该研究是一项以HBsAg清除为主要终点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对于NUC治疗后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HBeAg清除且HBsAg定量<1500 IU/ml者,接受PEG-IFN序贯治疗48周HBsAg清除率约30%,这类患者如治疗24周HBsAg定量<200 IU/ml,48周HBsAg清除率可提高至50%(图2)。

    

     除序贯治疗之外,NUC经治患者加用PEG-IFN的联合治疗也逐渐成为新的热点:2015年《抗菌物和化学治疗》(AAC)杂志全文发表了我国专家开展的NUC经治患者加用PEG-IFN治疗的研究结果,即在NUC治疗后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HBeAg未清除但<200 S/CO者,加用PEG-IFN可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达60%(图3)。

    

     加用PEG-IFN的方案受到权威专家的重视,骆淑芳(Anna Lok)等在2015年《肝脏病学》(Hepatology)杂志上发表的文章称,初始NUC治疗随后加用PEG-IFN治疗似乎是最合理的联合治疗方案。这主要是考虑NUC治疗能够耗竭T细胞,在此之后加用PEG-IFN加速降低肝内与循环中的病毒抗原,提高天然免疫应答能力。2015年APASL指南首度提出,在降低病毒载量后加用PEG-IFN治疗具有前景。

     治愈丙肝正当时

     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

     丙肝严重威胁患者健康,但进行规范的抗病毒治疗,丙肝是可以治愈的。为加快全球根除丙肝的步伐,近期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2030年全球丙肝控制目标,即90%丙肝患者诊断、90%丙肝患者获得治疗以及90%的丙肝患者被治愈。

     中国是世界丙肝大国,丙肝患者人数最多、疾病负担重,但中国丙肝患者诊断率仅为2%,治疗率则更低,仅为0.4%。对此,庄辉院士提出了“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的防控策略,旨在尽早发现丙肝患者,让更多的丙肝患者接受规范化抗病毒治疗,从而实现临床治愈。

     在全球都非常重视丙型肝炎防控的今天,权威指南和政策相继出台以指导丙肝防控。2014年,WHO发布了首部丙肝指南,旨在从“筛查、关怀、治疗”三个方面指导中低收入国家的丙肝防控。同年,我国卫生计生委发布《丙型病毒性肝炎筛查及管理》标准,从多个角度推动丙肝防治工作。我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晓春主任表示,无论是国际指南还是中国政策都将筛查作为丙肝防控的关键环节。在WHO指南和《标准》的指导下,我国应该扩大丙肝筛查、加强丙肝患者管理,让“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早获益”的防控策略落到实处,从而推进中国根除丙肝的进程。

     中国丙肝治疗新趋势

     近年来,中国丙肝患者报告人群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加。而且中国农村丙肝患者比例高、经济负担重、患者感染时间长,疾病进展风险高。中国丙肝患者的治疗需求迫切,行动迫在眉睫。

     中国丙肝患者IL28B CC等位基因型比例高达84%,国家十一五计划支持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中国初治丙肝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高达85%,获得完全早期病毒学应答(cEVR)的患者比例为91%(图4),这表明中国丙肝患者接受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疗效远远高于欧美患者,可使绝大多数中国丙肝患者实现治愈。对于无干扰素禁忌,具有治疗适应证的丙肝患者,无需等待直接抗病毒药物(DAA),均应立即使用利巴韦林标准抗病毒治疗。

    

     作为当下丙肝治疗的热点,DAA在中国丙肝患者中的应用也引起了在场专家和临床医生的关注。不过,虽然DAA极大地丰富了丙肝的治疗,但目前其尚未在中国上市,存在仿制品众多、来源不规范、心血管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无疑会增加医患沟通成本。而利巴韦林在中国上市已十年,治愈率超过80%,不良反应可控、可处理,医保覆盖广,已被患者普遍接受。

     因此,利巴韦林仍是中国目前丙肝最重要的治疗方案,可满足绝大多数丙肝患者的需求。这一观点在与会专家中达成共识,同时,专家们提醒在当前医疗环境下,对DAA应秉承“不推荐、不介绍、不漠视”的态度,不主动推荐、不介绍购买DAA。对于已经购买DAA的患者,必须严格掌握DAA适应证,谨慎制定治疗方案,并在治疗中严密监测应答情况。

     诊疗一体化,实现更高丙肝治愈

     “精准医学”时代下的中国丙肝治疗策略,即诊疗一体化指导的RGT治疗策略——根据患者丙肝病毒核糖核苷酸(HCV RNA)水平选择合适的利巴韦林治疗方案。黄(Huang Chuang)等对2项台湾研究数据的事后分析结果显示,cEVR(治疗4周时,HCV RNA 阳性,但是12周时转阴)是获得SVR的重要预测因素。如果患者获得cEVR,使用PEG-IFN 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的SVR率接近91.9%,远远高于24周治疗(SVR为45%)(图5)。因此,在RGT策略(图6)的指导下,临床医生在治疗中国丙肝患者时,应定时监测HCV RNA,对于cEVR患者,坚持48周标准治疗,通过个体化治疗,实现丙肝更高治愈率。

    

     利巴韦林是目前中国丙肝治疗的标准方案,不过,利巴韦林治疗的具体用药将影响丙肝治疗疗效。茅雯辉等的临床研究证实,与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相比,PEG 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治疗,虽然早期直接药物费用高,但后期发生肝硬化、肝癌发生率低,显著延长了患者期望生命年和质量调整生命年,治疗总费用显著降低。因此,英国NICE指南和WHO指南明确指出,PEG 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更具疗效和成本效果,强烈推荐建议PEG 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而不是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

     聚乙二醇的分子量、结构等同样影响IFN的药代动力学甚至疗效。Cochrane荟萃分析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均显示,相比PEG IFN α-2b,PEG-IFN α-2a治疗SVR率更高、治疗费用更低,更具成本效益(图7),而且PEG-IFN α-2a联合利巴韦林是国际权威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案。临床医生应使用标准的利巴韦林治疗方案,即PEG-IFN α-2a 180 μg,联合利巴韦林治疗48周,以提高患者治愈率,降低复发率。

    

     欣峰会与会专家(按照姓氏拼音排序,排名不分先后)

     陈新月 窦晓光 高志良 娄金丽 庞琳 任红 饶惠瑛 潘世扬 尚佳 王晓春 万谟彬 翁心华 谢青 谢尧 庄辉 张鸿飞 张文宏 赵志新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