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康复治疗(上):卒中康复治疗应贯穿疾病全程
2015/12/14 中国医学论坛报

    

     本报记者:张丽丽 李东燕

    

     卒中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的特点。循证医学表明,卒中康复是降低致残率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卒中组织化管理模式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现有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有效的康复训练能够减轻患者功能上的残疾,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加速卒中的康复进程。降低潜在的护理费用,节约社会资源。近日,北京博爱医院神经康复中心张通教授接受了记者采访,介绍了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理念和主要内容。

    

     康复治疗须尽早进行并贯穿疾病全程

     中国卒中康复治疗指南推荐卒中三级康复治疗体系,一级康复是指患者早期在医院急诊室或神经内科的常规治疗及早期康复治疗;二级康复是指患者在康复病房或康复中心进行的康复治疗;三级康复是指在社区或家中的继续康复治疗。

     张通教授指出,卒中患者发病后会产生很多功能障碍,较常见的如瘫痪,包括单侧肢体不能活动或两侧肢体均不能活动,其次是语言障碍、智力障碍、行动异常等。为保障获得最好的效果,卒中急性期患者都应当接受有经验的、多学科的康复小组的治疗,其治疗方案应当持续到患者出院后门诊治疗或社区康复。具体的康复治疗措施参见《中国卒中康复治疗指南》。

     康复治疗的早期介入与溶栓等治疗并不冲突,患者进入绿色通道后,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时,应意识到患者的患肢是应该受到保护的。大部分卒中患者发病早期处于卧床状态,此时已经存在如偏瘫、失语等功能障碍。该阶段的康复主要是保护性康复,包括良肢位的摆放、关节被动活动、早期床边坐位保持和坐位平衡训练。良肢位是指将患者的瘫痪肢体放置在功能位上,避免造成关节等部位的进一步损伤。要注意避免对患肢的生拉硬拽及压迫,不管进行何种操作均须使患者的体位始终保持在良肢位。否则,患者在恢复过程中可能形成不正常的运动模式,甚至出现二次损伤。

     此外,医生应站在患者的角度,在康复治疗中关注细节,应清晰地认识到患者是一个整体,需考虑到患者的心理和情绪变化。在与患者进行交流时,注意态度、方式及技巧。如患者口渴要求喝水,此时如果贸然给患者饮水,可能会出现因为吞咽障碍造成误吸。

     康复治疗师针对患者的具体功能障碍,采取有针对性的介入,对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患者都有详细具体的治疗措施。如患者早期吞咽功能出现障碍,可先进行鼻饲,症状减轻后再经口进食。在康复介入的过程中,要根据康复效果及时调整康复内容。张通教授强调,从重症监护室到患者病情稳定转至普通病房或康复科,康复治疗应自始至终都在进行。只要患者在院内、存在功能障碍,康复治疗就不应该中断或放松。当患者出院后进入社区医院或家庭中时,依然需要继续进行康复。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康复内容和强度有所差异别,但康复治疗的目标是一致的。

     (“卒中康复治疗(下)——康复治疗师的工作流程”请见明日微信)

     摘自《中国医学论坛报》2015年12月10日C15版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