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C in China 2016:直击国际卒中大会精粹,研讨领域热点
2016/4/8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16年3月19日,由美国心脏学会(AHA)/美国卒中学会(ASA)授权、中国卒中学会(CSA)发起、拜耳医药保健支持的国际卒中大会(ISC)中国行(ISC inChina)2016中美高峰论坛在北京盛大召开。本文撷会议要点报道。

    

     2016 ISC in China启动

     ISC是全球规模最大的脑血管病科学和治疗学术会议, 2016 年由AHA/ASA批准,中国卒中学会发起2016 ISC inChina系列活动。ISC in China中美高峰论坛是该系列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次高峰论坛的召开也意味着2016 ISCinChina 系列活动的正式启动,在启动仪式上,由中国卒中学会副会长徐安定教授和董强教授、秘书长张茁教授以及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邓建伟女士共同点击平板电脑开启了活动进程。

     ISC精粹总览

     亮点:多中心MRWITNESS 研究结果

     美国哈佛医学院麻省总医院卒中中心的李·施万姆(Lee H. Schwamm)教授指出,卒中患者有约15%~30%为醒后卒中或发病时间不明确,目前对这些患者的急性再通治疗手段有限。MR WITNESS研究为开放标签、Ⅱ期多中心研究,旨在评估症状发现4.5 小时内、磁共振成像(MRI)弥散加权成像(DWI)阳性-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阴性(DPFN)梗死的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安全可行性。研究表明,在症状发现4.5 小时内、且从最后看起来正常的时间(LSW)到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治疗时间>11 小时的患者使用静脉tPA 安全可行;疗效和其他从LSW到tPA 治疗时间窗为3~4.5 小时的研究相似;腔隙性梗死、正在吸烟或发病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高的患者更有可能在90天出现残疾。该研究为溶栓治疗时间窗的界定提供了证据支持。

     焦点:卒中二级预防新进展

     《卒中》(Stroke)杂志主编、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的马克·费希尔(Marc Fisher)教授介绍了本届ISC会议中热议的卒中二级预防研究进展。对于抗血小板治疗,ASA/AHA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预防指南推荐,阿司匹林单药(ⅠA)、阿司匹林联合缓释双嘧达莫(ⅠB)和氯吡格雷单药(ⅡaB)都是可以接受的初始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对于心源性栓塞,RE-LY、ROCKET AF、AVERROES 和ARISTOTLE 等一系列研究证实了新型口服抗凝药的益处。Fisher 教授指出,权衡获益/风险是制定卒中抗栓治疗方案的核心,尤其对于老年人群。Fisher教授还介绍了颈动脉狭窄患者置入支架(CAS)对比内膜剥脱术(CEA)的几项研究结果,ACT-1 研究最新结果显示,CAS非劣于CEA。此外,IRIS研究首次证实针对胰岛素抵抗的治疗能够预防TIA或卒中患者的心脑血管事件,该研究可能为卒中二级预防提供新的思路。

    

     热点话题

     卒中急性期降压应慎重,个体化选择治疗方案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罗本燕教授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徐运教授分别从正反两方探讨了卒中急性期积极降压治疗的利弊。

     罗本燕教授指出,急性脑出血的早期强化降压研究INTERACT2显示,发病后6 h 内强化降压方案(<140 mmHg)与依据指南降压方案(<180 mmHg)的安全性相当;出血性卒中急性期强化降压可有效减少患者血肿周边水肿,抑制急性期血肿体积增长,改善患者的功能预后。COSSACS 研究表明,发病48 h内使用降压药物控制血压持续两周,与中断降压治疗的早期(2 周)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有显著差异,持续降压组患者的累计风险低于停药组。上述研究提示,无论急性出血性卒中还是急性缺血性卒中,6 h内积极降压均能显著改善功能性预后。

     鉴于上述证据,《2014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明确指出,对于缺血性卒中后24 h 内血压持续升高,收缩压≥200 mmHg 或舒张压≥110 mmHg,或伴有严重心功能不全、主动脉夹层、高血压脑病的患者,可予降压治疗,并严密观察血压变化;卒中后病情稳定但血压持续≥140 /90 mmHg的患者,可于起病数天后恢复使用发病前服用的降压药物或开始启动降压治疗。《卒中》(Stroke)杂志2015 年发表的关于急性卒中入院前72小时的分类、治疗和转移建议指出,与常规降压目标值SBP<180 mmHg相比,在出血性卒中发作6 h内,将收缩压降至<140 mmHg可改善卒中3个月后的功能预后;对于未溶栓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发作后24 h内,将血压降低15%是可行的。罗教授强调,对于缺血性卒中及TIA急性期患者,48 h内降压治疗需谨慎,24 h后可以启动。具体降压治疗的时机和方案应遵循个体化原则。

     徐运教授认为,缺血性卒中后的急性期应更关注血压的变化趋势,既往的研究证据提示急性期降压治疗是安全的,但未得到显著获益的结果。对此,正在进行的ENChANTED研究将可能提供证据。徐教授指出,由于不同指南对于急性期的血压管理有所不同,需根据个体实际情况而定。降压的策略选择应慎重。

     管阳太教授在讨论中总结指出,卒中急性期患者的降压治疗旨在使患者获益、延缓卒中进展,对是否启动降压的考虑应涵盖如下因素,以进行个体化治疗:①当时的血压水平;②高血压的影响因素;③卒中类型;④引发卒中的因素;⑤患者的全身情况。

     基因检测是否应作为卒中抗栓药物选择的依据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王伊龙教授和曲辉教授对基因检测是否可用于卒中抗栓治疗进行了辩论,详细内容请见本报C9版。(晓伟整理)

     本文刊登于《中国医学论坛报》2016年4月7日C8版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