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基础,与时俱进——彭晓燕教授谈同仁医院眼科医生的诊疗思路
2016/10/14 中国医学论坛报

     无论是在全国眼科医生还是在普通患者心目中,同仁医院在眼科领域的龙头地位已是毋庸置疑。最近由国家医疗数据中心发布的首届最佳临床学科排名中,北京同仁医院毫无悬念地高居眼科榜首。

     众所周知,成熟、完善的诊疗思路对于临床医生的成长至关重要,那么同仁医院在眼科疾病的诊疗思路方面的独特优势是如何形成与传承的?带着敬意与疑问,《中国医学论坛报》对北京同仁医院彭晓燕教授进行了专访。

    

     彭晓燕教授

     了解疾病,决策治疗

     彭晓燕教授指出,在制定治疗决策之前,首先要区分不同疾病特点。以炎症性疾病的白点综合征为例,其中的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症的病程具有自限性、一过性的,通常无需任何治疗;而同类疾病中的匐行性脉络膜病变则多为一种进展性疾病,如不及时给予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治疗,会导致患者视力损害。可以说眼底病治疗的最终目的是保存视力,而不是为了治疗而治疗。

     认清病因,釜底抽薪

     彭晓燕教授认为,治疗的选择需根据具体疾病的病因、诊断及各种干预手段优缺点等进行综合考虑。以黄斑水肿合并黄斑前膜患者的为例,临床医生在决定如何治疗前需要思考水肿和前膜之间的关系——是由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导致黄斑水肿,继而引起黄斑前膜,还是由黄斑前膜导致的黄斑水肿?以上两种情况的治疗原则不完全相同。如为前者,应以药物治疗抗血管生成为主,前膜可以忽略;如为后者,即进行手术将黄斑前膜剥除。因此,临床医生需根据患者病史、影像学检查结果、治疗前后变化等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精心设计,提高玻切手术效率

     在眼底病的治疗中,玻璃体切割术是非常重要的手段之一。这一手术对于临床医生手工操作的要求较高,器械主要起辅助作用。要做好玻璃体切割术,外科医生不仅要注重手术技巧好,同时还需思考如何提高手术效率和减少副作用,可以通过结合影像学手段进行良好的手术设计。

     对于提高玻璃体切割术的手术效率,彭教授指出,在玻璃体切割术中,如果先使玻璃体后脱离,负压吸引时可吸附更多的玻璃体,切除效率高;如在原位切割,由于玻璃体动度小,在相同负压相同的情况,每次吸附的组织少,切除效率则低,同时还更易造成视网膜牵拉。但也并不是所有玻璃体切割术都要做完全后脱离,需要考虑到操作的风险效益比。

     影像学诊断帮助进行手术设计

     目前,影像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临床更好地进行眼底病诊疗提供了便利。新的技术检查手段如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及其他影像诊断技术使得临床诊断更加明确,同时其提供的信息可有效地指导如何更好地手术,可指导该不该做手术,如何做等。例如OCT在显示玻璃体黄斑牵拉的时,可以告诉我们具体的牵拉点、这一点离黄斑中心凹的距离及危险程度、从哪个角度进行手术可避免损伤中心凹等重要信息。此外,术中也可进行影像学检查,如需进行内界膜剥除时,可在术中进行OCT,明确黄斑孔是否有闭合的趋势,以指导手术。

     目前,影像学检查技术已贯穿眼底病的诊断、治疗、手术效果判断及随访整个过程。掌握相关影像学技术及其最新进展对于眼底病领域的临床医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彭晓燕教授指出,外科医生在有外科手术技术的同时,要具备良好的内科基础:“有些外科医生在成长过程中,常表现得比较急,认为多做手术,磨炼技巧即可。但往往这种学习曲线的代价偏高,在给患者造成损伤的同时,也打击自己的自信心。最好地方式是打好坚实的内科基础的同时,再学习外科手术,这样可避免走弯路。”

    http://weixin.100md.com
返回 中国医学论坛报 返回首页 返回百拇医药